Romp n' Roll
关注美国悦宝园早教合肥省委中心
抢先知晓悦宝园活动信息
免费课程体验电话:0551-62656952、62656852
官方网站:http://www.rompy.cn/
培养天才,释放潜能。
近年来“早教班”似乎成了妈妈圈里的热门话题,有些妈妈报班是因为身边的同事朋友都给孩子报了,自己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也跟风报班了;
报了早教家长又会觉得既然上了,那就全权交给老师教育,一段时间后开始质疑早教的作用究竟在哪里。
还有些妈妈则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发展,早教班什么的完全没必要;
还有一部分妈妈,犹犹豫豫,完全不知道选择什么样子的早教班,或者孩子到底爱不爱去,总之卡在中间很难受。
其实对于孩子上早教这个事情,家长的态度和行动还是非常重要的。
早教≠早教班
许多人都对早教有个误区,觉得早教就是早教班,其实这是不对的。早教又称早期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它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多元化的,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指导和养育。而早教班,只是一个专门为婴幼儿的父母或家人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培训指导和帮助的服务机构。
送去早教≠家长休假
好多家长认为,我既然送去早教班了,孩子在课上学到了什么,或者表现怎样就是老师的事儿了,我可以安心刷手机看电视剧了……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请醒一醒,早教班重视的是其亲子时间,让那些平时“日理万机”的家长在上课时,能给孩子一个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送到那里,自己就可以休假了。
早教班≠早学习
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早教课上学会英语、数学、背诵唐诗这些,我劝你还是放弃吧,因为早教不等于超前学习,它给孩子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让孩子玩的更高兴,对,你没看错,但不是一味的傻玩儿,而是玩中学,寓教于乐。
上早教课的目的
带3岁以下的孩子上早教,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让孩子去学怎么画画、跳舞、玩游戏、做手工,这只是一种媒介,根本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怎么上学:
1、明白并能遵守老师的提出的要求;
2、知道怎么和老师交流与互动;
3、学会和其他小朋友相处。
成功的早教课程经历,并不是孩子在上学前提前认识了多少字,会唱了多少歌、能画出什么样水平的画(当然,如果孩子能做到是非常棒的),而是让孩子学会了怎么去专注,知道在课堂中的关注点,灵活和老师还有同学互动。
这才是最成功的早教,因为这个经历为小朋友以后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做了最有利的后盾——让小朋友学会上学,喜欢上学。
家长陪上课的极端
一类家长是完全置身事外,觉得交给老师就好。另一类家长是情绪高涨,比孩子要激动的多。
好在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应该在这两类极端之间找个平衡,但是这个平衡在哪里呢?答案是“因人而异”。
至于怎么“因人”,要具体看上课的目的,和孩子性格特点以及习惯。
家长要引导小朋友从课堂上学习什么?
1、学习基本的课堂规则
1、除了分配给个人的东西,不乱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不乱碰老师的东西、不乱翻柜子。
2、在需要倾听他人讲课或发言时,能做到不发出声音并能关注发言者;
3、能坐得住,不乱跑/爬,不乱站影响他人视线;
4、除非是吃饭喝水时段,否则不吃、喝任何东西。
因为早教课老师的任务是带领课堂活动,而且一堂课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小朋友的年龄也比较小,在有家长陪同上课的情况下,老师一般不会对违反规则的小朋友做出特别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当孩子有不规范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做到的责任是:
1、在课前向小朋友讲解并让孩子理解课堂的规矩;
2、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孩子有不遵循的地方,应第一次给与提醒,再犯带离课堂,不影响他人上课。
3、课后和孩子一起总结对课堂规矩的理解和遵守情况。
2、听老师讲,与老师交流
相比遵守课堂规则,这点是强硬不出来的。只能引导加等待。家长最合适的引导,就是以身作则。比如说,跟着音乐一起跳舞(适当的幅度,让孩子理解你是在积极回应老师即可,不必成为全场的焦点)带领孩子一起参与课堂互动。除此之外,主要靠小朋友自己主动和家长的耐心等待了。即使是鼓励小朋友参与互动,也应最多用问句表示,比如“要不要……?”不用反复询问,孩子不愿意千万不要强迫。不要威逼利诱,更不要冷嘲热讽,不要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己小朋友做比较。这些行为只能让孩子觉得压力更大,更紧张。
如果小朋友有疑惑、紧张情绪,需要家长帮着缓解疏通的,留在课后孩子比较放松熟悉的环境中,与孩子再沟通交流。
孩子如果不愿意参与互动,也是有原因的:
1、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他们自己觉得)还不能顺畅跟他人进行沟通;
2、默默学习型,想要先观察其他小朋友的互动情况;
3、对环境和老师的陌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4、对课程/活动的主题不喜欢/没有兴趣。
因为各种可能的因素,而孩子又不一定能/愿意告诉家长时,家长在确保外界因素都很友好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等待。
3、与小朋友交流
这个基本上是家长最不需要插手参与的,特别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和家长心目中的孩子一起玩,更是不可强迫的,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伙伴。
家长可以做的,是轻松随意地和老师,和其他家长聊聊天,一是给小朋友做个榜样,二是说不定自己也能交个新朋友呢。当然,如果小朋友违反了最基本的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原则,比如行为暴力(推、打、咬、抢等),语言不当(不礼貌语言、尖叫等),不排队,长时间霸占玩具等,家长有责任及时提醒以及阻止小朋友的不当行为。
在小朋友3-18岁的十几年学校生活中,会上学,比学习任何科目都重要,也是帮小朋友准备上学的最重要的一步。但是这个能力,往往被认字数数等各种更具体,更容易量化,更容易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代替。以为小朋友懂得某些个知识点了,就是准备好上学了。在这种认识下,早教的重点自然也是这些各种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