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天天长大,宝妈们就面对着给宝宝添加辅食的问题。而宝宝3岁前的喂养,决定着宝宝一生的健康状况,对免疫力、生长发育等非常重要。
是否经常有宝妈抱怨:宝宝拒食了,宝宝拉肚子了,宝宝过敏了,宝宝贫血了……宝妈们焦头烂额,归因于对科学辅食喂养不太了解。
什么时候添加辅食
宝宝在出生4~6个月以后就要及时添加辅食了。
因为单纯母乳喂养往往不能满足4~6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即使是人工喂养也因为胃容量有限,不能单纯靠增加母乳量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一般而言,当每日摄入的奶量达1000ml,或每次哺乳量达200ml时,即应添加辅助食品。
添加辅食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人乳或牛乳营养成分的不足,为过渡到普通饮食及断奶做好准备。
辅食怎么添
婴儿4个月后可先添加米糊,以促进淀粉酶分泌并补充B族维生素。以后可逐渐添加蛋黄、鱼泥、动物血、菜泥、果泥等,以增加蛋白质、热能、维生素和矿物质。
婴儿7个月后,添加烂饭、面条及饼干等,以增加热量,促进牙齿的发育,训练咀嚼功能。添加鱼、蛋、肝、肉末等,以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婴儿10个月后,添加软饭、馒头、制作精细的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以增加热能、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素,并训练咀嚼功能。
辅食添加的原则
从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每添加一种新食物,要在前一种食物食用3~5天没有任何异常之后。具体做法可以从添加最不容易出现过敏的米粉开始,观察添加后孩子的神态、大便和皮肤情况,如果孩子活泼、爱吃,没有喘,没有起荨麻疹,也没有腹痛、腹泻,就可以放心地喂下去。
从少量到多量的原则
一般所谓的少量,指第一天只给10ml左右,第二天加至20ml,第三天加至30ml。当喂30ml无异常表现才可以再加量。增加的量要适合孩子的胃容量和消化吸收能力。
从稀到稠的原则
孩子吃米汤到喝粥到饭软的过程就是体现从稀到稠的最好例子。稀的概念是指勺子舀起食物后,倾泻勺子时食物会呈液态流淌下去;稠的概念是指食物黏在一起成团后,从勺里往外倒时,食物是呈团滚落下去的。
从细到粗的过程
细指细腻到没有颗粒感的程度,而粗则是一个渐变过程。从米糊——烂面条——碎面包——混沌——包子——饺子,从菜汁——菜泥——菜末——碎菜都包含着这一变化、
少盐而不甜、忌油腻的原则
很多宝妈来问:宝宝辅食要加盐吗? 与成人相比,婴幼儿肾功能尚不完善,给8个月前的宝宝食物中加盐,必定会增加其肾的负担,时间一长对孩子的肾发育不利。科学研究还告诉我们从小「口重」,成人后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也增加。甜食会造成肥胖,油腻不利于消化。
另外,在婴儿不生病时添加辅食。总之,从孩子生理出发,选择适宜食物,慢慢地添加,让孩子胃肠道逐渐适应的过程就是总的原则。
怎么给宝宝添加辅食,1000个妈妈有1000个疑问。上面讲到的,只是一些大的原则。群里总有妈妈在问:不同月龄的宝宝如何添加辅食、维生素 D 怎么补、孩子营养跟不上、体重不长怎么办等等。
对于宝妈一直很头疼的宝宝喂养问题,『趣妈生活』有幸请到了儿科营养医师刘长伟医生给大家具体唠一唠。
下周四(1/25)晚八点整
刘长伟医生
跟大家聊聊
#宝宝的辅食喂养#
↓↓↓
限时免费!!!
课程结束立即恢复原价
现在报名
还有大大福利
▽▽▽
宝宝个性化营养喂养手册
报名成功后,客服会送您一份个性化的食谱资料和宝宝发育所需营养元素资料、喂养指导,轻松为家里的宝宝添饭添菜,宝宝吃什么不用愁~
定制化视频面诊机会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报名听课,转发课程海报,就可参与抽奖活动,直播当晚可以和刘长伟医生「视频面诊」5分钟!宝宝的喂养问题尽管来问。
《宝宝分龄喂养指导》书一本
刘长伟医生编著,墙裂推荐!这本书非常实用,解答了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营养难题和困惑。推文留言点赞前5名小编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