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宝贝】早教课有必要上吗?

都说孩子不在于生得多,而在于养得精。所以,尽管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愿意生育多个孩子的夫妻却越来越少。做好早期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众多家长达成的一种共识。


早教机构更是抓住了父母的这种心理,想方设法让咱们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早教课程。从新生儿到学龄前的各种早教方案,真是应有尽有。虽然他们介绍的早教方式听着很诱人,但每上一堂课的价格也很美丽。


也许很多父母经济条件比较宽裕,根本不再乎多少钱的问题。但更想知道的是,让1个月、2个月、3个月至半岁的宝宝去上早教课真的有用吗?



早教带给孩子的变化让我美翻了

“我的宝贝,我的宝贝,妈妈要离开你一会儿。不要伤心,不要流泪,晚风会把妈妈轻轻送回……”当音箱里的“再见歌”准时响起的时候,小高兴总是第一时间挥动起小手和我稚嫩地说声:“bye-bye”。然后补上一个甜甜的“goodbye kiss”,微笑地眯起眼睛,那神情就像在等着一个大大的赞许。这已经成了半年以来,每天早上我俩独特的告别方式。上班路上,每当想起出门前那个美好的画面,真的很满足。


最近经常听见小区里的阿姨对我说:“小高兴可有礼貌了,每次见面都是笑盈盈的不认生。”最骄傲的还是每天陪伴的奶奶:“我小孙女真是一天一个样,下床都是自己放鞋,然后还指着鞋架咿咿呀呀,我知道那是告诉我‘玩具不玩了,从哪拿的放回哪去’呢!”各种评价告诉我,当初坚持给她上早教课,是值得的。


别看小高兴现在很外向,但最初接触陌生人也很害怕。直到她6个月大时,家里来了客人要抱抱,刚开始小家伙总是爱搭不理,后来干脆哇哇大哭。奶奶最惯着:“谁家小孩儿不这样?这么小不懂事,大点就好了!”大一点真的就会好吗?


初为人母的我,开始上网搜索各类资料,这才知道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社交敏感期。我可以给她更深沉的爱,给她更好的衣食住行,可宝宝还这么小,人际交往环境可不能随便创造。


没有任何世俗(一定要出人头地)的困扰,更没有任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暗示,只是一个单纯、直接而迫切的愿望——我要多带她接触一下陌生人。


宝宝的发育始终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刺激,我的初衷,就是能够寻求一个符合这个年龄阶段,且前提一定要安全、卫生、最好能有成长伙伴一起学习、激励,爸爸妈妈也能互动参与的社交圈。于是,从高兴六个月开始便有了属于我俩共同的早教生活。


早教不只是教孩子,明明是教妈妈!

第一次和那么多人在一起,小高兴明显有些烦躁不安。所有的宝宝都在妈妈怀里安安静静地配合着老师做动作,只有她紧紧地抱着我,任凭老师逗引,总是不愿靠前。直到有一次,她的主班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急躁,妈妈就是孩子的镜子,你的鼓励和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她”。


细想想,我的确表现的不够好:玩具展示时,孩子注意力不够,我非要强迫她坐下听;自我介绍时,只要没说谢谢,我就拉着她直到说出为止;互动游戏时,只要没做到位,我就当面指责。大环境的影响,首先打乱了我的节奏,她才多大啊,我的耐心都哪去了——如果没有外在提醒,我一直认为只要多看看育儿书、多听听老人建议,自己还算个合格妈妈。于是,我知道了“早教”教的不只是孩子,也是家长自己。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我就换个姿势抱抱她,变个声调逗逗她;自我介绍时,我总是模仿她的口气大声说着“嗨”、“谢谢”;互动游戏时,我首先积极参与,调动她的情绪,如果她还是不做,回家以后再重复指导。


早教老师说:“这个阶段的宝宝一周大多只有两节课,一节课45分钟。如果说上课只是上课,回到家没有任何引导,早教就没有太大作用。只有早教中心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所以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带孩子上早教,我就告诉她:“不是让宝宝学,而是我来学”。


杨幂上金星的节目聊育儿经——“小糯米”6个月上早教


关于早教的特别体会:


1、早教机构最好离家近

一般父母选早教,重点会考虑名气、费用、教师素质和学校环境,往往会忽视距离。早教是一个长期行为,一定要考虑周全。如果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或很多车费,时间长了大人孩子都会吃不消。考虑到平时也能方便带孩子去中心玩耍,最好坚持就近原则。


2、选择合适的早教时间

宝宝上早教的时间:我个人感觉早一些更好,可以根据自家情况来调整。

宝宝上课时间:一定要结合其自身作息规律,一般情况下,早餐后或晚饭前效果好。


3、宝宝结业时间:当然越晚越好。

4、不要轻易更换早教机构

每个优秀的早教机构都有自成一套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节奏,凡事贵在坚持,只有循序渐进地跟着教纲走,宝宝才能学到精髓,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5、不能一味依赖早教老师

记住,所有的早教课堂都不能每天为您服务,一周有限的几节课只是在教您方式方法,更多的需要宝宝陪伴人,特别是父母的配合。所以家庭延伸十分重要,只有不停地重复,才能起到更好的潜移默化。


6、不与其他孩子比较

早教只能是作为培育孩子的一个辅助手段和环境,而不是培养神童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成长和发育的阶段不尽相同,最好的监测是对宝宝自身的纵向比较。


一年下来,我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早教”的意义,这种高质量的陪伴让我们收获颇丰。如果可以,如果你还算拥有一定的精力、体力、财力,我相信你也会拥有一段更高效的亲子时光。



申请免费试听课

请回复“我要试听+宝宝姓名+月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