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发展理解能力的关键是家长的思维转变:孩子从出生就是懂的而不是“他还小,现在不懂的”
在这里我们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思维转变就是:从“孩子那么小他不懂的”转变成“孩子再小他也是懂的”。很多父母说孩子小的时候我巴拉巴拉跟孩子讲很多就被家里人嘲笑:孩子那么小,他不懂的,我们要明白:孩子从就一出生就开始学习理解了,理解跟我说话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样子的,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样子的,理解我饿了、我渴了、尿不湿不舒服了怎么表达,这些都是孩子的理解力的发展,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明白:孩子再小也是懂的!
第一部分:听懂指令
很多家长反应说在孩子一岁两岁了说不听,我怎么说她都听不懂,不听我的,这很有可能是我们没有一步一步的去发展孩子的听懂指令的一个方式。
根据孩子的理解力从初级到高级,听懂指令分四步走:
1、一岁+,一步指令
我们在跟孩子互动时会说“宝宝把积木拿过来”,这就是简单的一步指令
2、两岁+,两步相关指令
如果我们说“宝宝把积木拿过来,放进盒子里”这就是两步相关指令,为什么这是相关的呢?她就是有一个很自然的内在联系,积木拿过来了放哪里?所以这是两步相关指令
3、三岁+,两步非相关指令
可能积木在门旁边我们说“宝宝把积木拿过来,把门关上”这就是两步非相关指令,“积木拿来”和“把门关好”就没有很自然的内在的联系,这就是非相关指令
4、四岁+,多步复杂指令
“把积木拿过来,帮妈妈把门关好,积木放进盒子里,我们穿上鞋出门去”这一些就是多步的复杂指令。
为什么理解这个这个特别重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时,有没用说出很多很多复杂的指令,就超出孩子年龄认知范围的那些指令,很多妈妈就说很多道理都懂啊,但是早上上课快迟到了就会说“你赶快穿衣服啊,玩具不要玩了,你在干啥呢”等很多复杂的指令,孩子自然听不进听不懂,那我们多多反思到底是孩子听不懂还是我们没说明白,你对一个两岁的孩子下达很多复杂的指令,孩子自然是听不懂,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发展听懂指令。
这里最关键的提醒大家下达指令的基层是:亲子关系和社交语言。所以我们想要和孩子听懂指令的一个方式,那我们最好在跟孩子玩的时候,亲子互动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对孩子的右脑投其说好,孩子更源于接受我们这些指令,那我们不要在教育孩子时下达这样的指令,那没有对孩子的右脑投其所好,孩子自然是听不懂,听不进。
第二部分:阅读能力
1、绘本阅读&8大阶段
阶段一:我知道书是什么了
不管父母是什么时候开始引进绘本,那我们第一步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书是什么,那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书是有趣的,书是可以玩的,而不是用来“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这个太无聊了,那回到我们之前学习的我们知道孩子是右脑偏好者,它只有有趣了才会去学,有趣比有用更重要。
阶段二:我学会“读书”的第一步了
我们想一想第一步是什么?就是摸摸书啊翻翻页啊,那有很多宝妈就特别着急希望能够读完绘本,孩子一去摸啊碰啊就不让,就害怕孩子读不完,那我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引导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孩子热爱阅读,自主阅读,那孩子自己阅读的本质是什么那肯定会摸一摸啊,碰一碰啊,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买一些布书、洞洞书让孩子知道书可以用来戳一戳啊,翻一翻啊这样。
阶段三:我开始留意书中的图片了
大概在孩子7.8个月的时候,孩子的目光还是涣散的,我们需要用手指着图片告诉孩子“这是棕熊,一个大棕熊”让孩子去注意绘本中的图片。
阶段四:原来妈妈说的和书中的图片是有联系的
当孩子目光开始留意图片了,我们就可以跟孩子说“大棕熊,大棕熊你看到了什么,大棕熊是毛茸茸的,大棕熊好大啊”这样的话边在跟孩子指的时候说出来,那孩子就知道妈妈的话是跟图片有联系的,
前四阶段的关键词是:兴趣,这就是又回到我们之前讲的孩子是右脑偏好者,好多妈妈说孩子都一岁两岁三岁了就是不喜欢阅读,我们有没用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我们有没用在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坐着,指责孩子我还没读完,你怎么就走了,其实这些都是在破坏孩子的兴趣,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证明的,让孩子感觉书是有趣的,这样孩子才能喜欢上读书。
阶段五:我可以理解故事了
当前面铺垫的非常好的时候,那孩子就觉的读书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慢慢的可以开始理解故事了。
阶段六:我可以复述绘本了
孩子可以理解故事之后,然后就发现孩子可以复述绘本了,那我们就可以发现孩子会把书翻到某一页时孩子可以完整的复述出来,那我们是不是怀疑孩子是不是认识字了,其实不是,这其实是学会理解开始输出了,所以为什么说理解能力特别重要,只有孩子理解了,孩子才能输出。
阶段七:我对文字感兴趣了
大概在孩子3岁的时候,晚一些的孩子大概在4.5岁,开始对绘本中的文字开始感兴趣了,那我们需要把中英文绘本分开告诉孩子,这是汉字这是英文。
阶段八:我开始自己读绘本了
很多父母反应孩子在差不多3岁的时候开始不要父母读要自己读绘本了,“不要妈妈读,我要自己读”,很多家长很困惑就是说以前孩子都是让我读啊,怎么现在不让我读了呢?很有可能孩子进入了有自主阅读的萌芽了。所有看到孩子有这个苗头的时候就建议家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但是又不能全部放手,如果绘本故事情节特别特别复杂,孩子无法自主阅读,那孩子就会有挫败感,这个阶段可以混合,两类绘本进行混合读,第一类就是孩子小时候特别简单的绘本、孩子喜欢的绘本让孩子自己有能力自己去读,第二类绘本就是就是情节复杂的绘本适合当前孩子月龄的绘本,那我就是继续亲子阅读。这就想当与一手牵着孩子有时候又可以适当放手,对于熟悉的部分让孩子自己去读,对于无知的部分我们带着孩子去探索。
2、阅读能力
基础是:亲子关系、社交语言
在每个特定阶段我们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要强调的是所有的基础都是亲子关系,社交语言,当妈妈读的时候态度是可爱的,眼神是温柔的,对孩子是有拥抱爱抚触动的时候,孩子更愿意听我们讲的东西,亲子阅读一定是亲子在前,阅读在后。
阅读力的五大支柱:
1)出生开始,建立联系,重点:相关性
不管是什么时候开始引入绘本,例如和生活进行联系,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对着绘本说这是一个娃娃,有眼睛、嘴巴、耳朵、鼻子、眉毛跟你一样。等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可以绘本与绘本之间进行联系,比如读到了小老鼠挖掘机工人的时候,你看这个小老鼠跟我们之前读的偷吃曲奇饼的小老鼠是一样的,都是小老鼠,告知孩子绘本与绘本之间哪些是一样的。那建立联系从我们父母来说是特别好的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所谓的举一反三就是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到以前学的知识,这样的话知识雪球就会越滚越大,那从孩子角度来看就是我读过的绘本哦,都是相关的,而且我读的绘本和生活是相关的,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那等孩子大的时候我们读到博物馆就可以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去看看,让绘本和生活多多联系起来。
2)一岁+,学会提问,重点:全感官
不管是读绘本还是游戏,我们的第一要素仍然是亲子,他们只是载体,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进行互动,有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所以在阅读的时候父母没有必要逐字念,必须让孩子听完,其实没有必要读完真不是我们亲子阅读的考核指标,相反在阅读过程中多跟孩子互动,学会简单提问,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能帮我翻页吗?你看一个简单的互动,就是让孩子感觉我参与在了和妈妈一起读书的过程,当孩子会观察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小海豚在哪,我们父母可以适当的示弱,哦,原来小海豚在这啊,让孩子感觉孩子并不比我们差,因为孩子再小也不喜欢有羞辱感,比如你提问小海豚在哪啊,孩子没找到就说孩子:海豚在这啊,怎么看不见,这样羞辱孩子,孩子读书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
3)两岁+,记忆电影,重点:左脑右脑链接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让孩子看那,孩子就会看那,让孩子观察图片孩子就会观察图片,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右脑或者下层脑在工作,那当我们引入“记忆电影”就是试图让孩子左脑上层脑参与进来,比如说读那些简单的绘本读完以后,合上书妈妈说:嗯,在妈妈脑海里有这样一幅画面,哦有个小老鼠肚子好饿好饿,它想把曲奇饼的瓶子打开,因为它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多饼干,这样的复述就叫“记忆电影”,就是带着孩子读完绘本就不要结束了,带着孩子进行回顾,那孩子可能小就会说:嗯,我看到小老鼠在桌子上想吃曲奇饼,那妈妈呢就可以顺势说嗯,这个画面好特别啊,我们可以把它画出来吗?这样多做的一步就是输出,我们之前读绘本一直是输入。那其实这一中表达,那孩子的输出并不一定是语言输出,也可以是画画,这也是培养孩子早期的艺术启蒙。引导孩子把左脑右脑链接起来,引导孩子怎么把输入的东西怎么更好的进行输出。
4)三岁+,鼓励推测,重点:引入左脑参与
我们读绘本的时候不要着急读完,我们看到图片的时候:这个小女孩鼻子红红的,它怎么了呢?如果孩子回答不出,可以把问题难度降低,不再是开放式的,哦它鼻子红红的,是开心啊,还是难过啊,那孩子可能说难过,它想哭了,那妈妈说嗯,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再翻页。其实这样的一个推测就是引入孩子的左脑、上层脑进行工作了,我们知道上层脑是更加高级的思维能力,那我们根据图片进行推测其实就是运用了上层脑的高级思维能力,而且这样的一个推测就是能调动孩子更加专注的读完这本书,所有人都是这样,当我们推测了以后就想看看,后面发生的事情是不是跟我推测的一样。
5)四岁+,理解监测,重点:全脑联动
那就是可以跟孩子有个这样子的约定就是当孩子读懂的时候伸一个手指头,当孩子读不懂的时候伸两个手指头,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孩子随时伸出一个手指头或者两个手指头来表示听懂还是听不懂,当她出现两个手指头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停下来再读一遍,或者看着插图帮助理解,或者提问哪里不懂,这个能力非常重要,这相当于全脑联动,那孩子上学以后就有时候明明这个问题已经订正过了怎么还是错,其实这就是没有一个监测自己是否理解,是否思考的能力,许多孩子就是机械性的把错误的东西抄一遍,其实根本没有思考,下次遇到了还是错,那阅读也是一样,那阅读的其实也是挺好了,孩子就会很容易陷入一个思维就是为了读而读,没有仔细想到底是懂还是没懂,那当我们引入了这样一个任务听懂听不懂以后,这就是让孩子上层脑的监测体系来看自己到底是听懂没听懂。
今天就可以改变的三点:
1、当你抱怨孩子“不听话”时,请反省自己:现在给的指令类型是符合孩子理解力发展水平的吗?
2、当你总是想控制孩子可以听完整绘本时,请提醒自己:即使读一页,这一页里阅读能力的五大支柱我又没有可以运用的?
3、当你再次觉的育儿无效“孩子听不懂”时,请告诉自己:孩子再小都是懂的,我们不要比他们先放弃,但在要求孩子懂之前,请记得亲子关系,请记得社交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