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当前我市小麦生产情况普通较好

核心提示:

历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工作,把小麦生产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农民丰产增收的重要保障。去年麦播以来,市农业局针对今年小麦晚播的实际情况,强化麦田管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强化指导服务,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同时,按照“加强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防治策略,加强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总体来看,当前小麦生产情况普遍较好

1
播基本情况

今年小麦播种比常年较晚,但进展顺利,形势好于预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麦播时间晚于常年。受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今年小麦播种时间较常年晚10~15天,播种期集中在10月30日至11月10日之间。虽然麦播略晚于常年,但10月下旬天气转晴以来,气温偏高、墒情较好,有利于小麦播种出苗,整体苗齐、苗匀。1月份两次普遍降雪,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二是麦播面积基本稳定。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870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三是主推技术落实到位。针对今年土壤墒情和晚播等特点,及时调整品种布局、播量、播深等技术要求,重点选择推广半冬性早熟品种和弱春性品种,据调查,今年全市小麦半冬性品种占40%,弱春性品种占60%,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多于常年。全市小麦优良品种利用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等技术得到有效利用。

2
当前小麦苗情

当前小麦普遍进入返青期,一二三类比例为15.5:61.1:23.4。总体苗情好,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一是群体适宜,生育进程适宜。大多数田群体在70~80万头之间,没有旺长田。少部分麦田群体在50万头以下,但当前墒情适宜,利于个体发育。二是叶龄增加较快。当前大多数叶龄在6~6.5叶,较越冬前比平均单株叶龄增加2片多。少部分播种较晚的麦田,当前叶龄在4~4.5叶之间。三是分蘖基本正常。很少有缺位蘖。四是次生根发育相对较好。较越冬前比,平均增加2~3条。根系虽然不如往年同期多,但次生根普遍粗壮。五是墒情普遍适宜。最近30天全市降水量7.9~45.0mm,与气候标准值相比,唐河、南召偏少17.4~21.0%,其他县区偏多5.3~96.9%。全市没有出现旱情,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墒情普遍好,利于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3
病虫害发生情况

2月5日~11日市农业局组织对各县区开展了小麦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共调查麦田1300块,纹枯病病田率55.34%,平均病株率5.47%,比去年同期低3.8%;苗期蚜虫普遍发生接近常年,全市平均百株蚜量6.07头;麦蜘蛛越冬虫量轻于常年,平均每单行尺虫量7.56头;地下害虫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56头,平均亩虫量比上年均值增加41.4%;1月19日,淅川县在丹江库区的大石桥乡和滔河乡发现多个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其他县区均未发现;麦田杂草全市平均每平方米杂草75.3株,最高每平方米386株。杂草种类主要有野燕麦、猪殃殃、繁缕、婆婆纳、看麦娘、播娘蒿、荠菜等。预计随着春季气温持续升高,今年我市小麦病虫草害有偏重发生隐患,条锈病、赤霉病中度偏重流行风险高。

4
麦田管理情况

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麦播以来,市农业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南阳市2017麦播技术意见的通知》(宛农明电[2017]53号)、《关于印发南阳市2017麦播技术意见的通知》(宛农明电[2017]58号)和《2017年冬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宛农通〔2017〕78号),有力推进了小麦生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措施落实。立春以来,全市麦田落实中耕52.5万亩次、追肥69万亩次、.6万亩次、化学除草150万亩次、病虫害防治45万亩次。三是强化病虫防治。启动2018年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监测防控机制,按照“加强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 防治策略,全市120个乡村基础测报点,做到3天一次定点调查,7天一次全面普查。市县区农业部门及早筹备资金做好防治所需农药械的储备,全市共储备三唑酮、戊唑醇等杀菌剂500吨,大中型植保机械3200台,其中市植保站储备的15吨杀菌剂,300台植保机械已经发放到各县区。四是强化技术服务。南阳市农业局派出“千人包千村”技术人员分赴各地,查苗情、查墒情、查病情。因地因苗制宜开展技术指导,重点落实好中耕除草、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措施。同时持续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了小麦生产有序进行。

5
下步麦田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根据苗情、墒情,科学开展管理,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促弱苗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预防春季冻害,及时防控病虫草害。落实好中耕除草、科学追肥、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措施提高管理质量。特别是做好小麦条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二是统筹推进春耕生产。重点做好春耕物资组织调运和育苗管理移栽工作。积极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储备供应工作,确保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稳定农资市场和价格,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三是扎实开展技术服务。持续开展“千人包千村”行动,指导各地科学运筹肥水、落实关键措施,做到因地、因时、因苗施策,科学应变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全面动员、科学指导,组织广大群众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高潮。组织督导组继续分包县市区,开展督促检查。围绕春季农业生产搞好服务,确保各项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来源:市农业局农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