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在这里要讲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刚分娩后的喂养注意,第二部分是日后的喂养方法。

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群几乎都已经是分娩了很久的,所以第一部分对于现在的你意义不大。但还是建议你认真学习一下刚分娩的母乳喂养注意,因为大家都有可能再生育,或日后成为爷爷或奶奶;这样就可以指导晚辈了。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针对我国6月龄内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6月龄内婴儿喂养指南:

①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②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③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④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⑤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⑥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尽量让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母乳喂养的好处在此省略。产后尽早开奶,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质量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是确保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 d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质量,体质量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质量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正常分娩的情况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也可降低过敏风险。


母乳哺喂方法

哺喂婴儿时,推荐坐着喂奶。两侧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吮另一侧。若一侧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完成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溢奶。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①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②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10次以上。

③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婴儿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吸吮母乳,勤吸吮(每侧每隔2~3 h要得到吸吮一次);必要时(如婴儿吸吮次数有限时),可以通过吸奶泵辅助,增加吸奶次数。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分娩后要合理安排产妇休息、饮食和宝宝喂哺,处理好休息、进餐与亲子接触、吸吮母乳之间的关系。精神放松、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产妇应从生产的辛苦中细心地体会生育的幸福,愉悦心情,享受哺喂和亲子互动。



如何判断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乳汁分泌充足:

①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12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

②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③出生后最初2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1、2次;

④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天消失;

⑤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

⑥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

⑦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10次。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过程中不需要添加水、糖水之类的食物,因为母乳里面已包含充足的水分。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能降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者,应咨询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如何判断母乳摄入量

母乳喂养时,不需要将乳汁挤出称重来估计婴儿的摄乳量,可通过观察婴儿情绪或尿量来判断母乳摄入是否充足。一般来讲,如果婴儿每天能尿湿5、6个纸尿裤,就说明婴儿是能吃饱的。此外,可通过称量婴儿摄乳前后的体质量来判断。婴儿体格生长可灵敏地反映婴儿的喂养状态,可通过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来判定婴儿较长一段时期的摄乳量。定期测身长、体质量、头围,标记在WHO儿童成长曲线上,就可判断婴儿的成长是否正常。只要婴儿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其饮食量足够。



间接哺乳的时机及正确方法

虽然母乳充足,但有些情况下乳母无法确保在婴儿饥饿时直接喂哺婴儿,如危重早产儿、乳母上班期间等,此时只能采用间接哺喂方式。需要间接哺乳时,建议乳母用吸奶泵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婴儿。吸出母乳的保存条件和允许保存时间见下表:




母乳喂养的误区

以下是关于母乳喂养的一些误区:以下做法都是不推荐的。

①吸出乳汁再用奶瓶喂哺,可以很容易判断婴儿摄乳量;

②为了减少婴儿感染风险,喂奶前需要消毒妈妈;

③有些妈妈的乳汁太稀、没有营养,需要添加奶粉补充营养;

④母乳喂养过频会使婴儿发胖;

⑤新生儿出生后可暂时用奶粉喂养,等待乳汁分泌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目前养育方式的限制,6月龄内婴儿可能无法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同时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配方粉喂养的婴儿通过合乎国家标准的配方食品,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通过阳光照射能否获得充足维生素D?
要让婴儿通过阳光照射获得足量维生素D,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阳光充足,皮肤暴露范围足够,阳光暴露时间充足。显然这些要求受当地季节、居住地纬度、环境污染等条件的影响。即使季节、气候等允许,也要注意阳光透过晶状体,到达婴儿视网膜,对婴儿视觉产生不利影响;再者婴儿皮肤娇嫩,过早暴露日光照射也可能会对婴儿皮肤造成损伤。相比较而言,通过维生素D补充剂来补充,难度小,可靠性高,因此婴儿应该口服维生素D 400IU。



如何给新生儿和婴儿补充维生素K
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低。新生儿(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肠道菌群不能及时建立,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K。母乳喂养儿从出生到3月龄,可采用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 2mg,然后到1周和1个月时再补充两次,共3次。合格的配方奶粉中添加了足量的维生素K。使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混合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婴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K。



婴儿配方奶是无奈选择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不利。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身长和体质量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质量,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其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曲线下载地址

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weight_for_age/en/



如何测量婴儿/幼儿的体质量和身长
体量是判定婴幼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测体质量时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最好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间的差异不应超过10 g。在家中给婴幼儿称体质量时,如有条件也最好使用专用婴儿体质量秤。如条件有限,也可由家属抱着婴幼儿站在家用体质量秤上称体质量,再减去大人的体质量,即为婴幼儿的体质量。由于普通家用体质量秤的测量误差在100g左右,所以采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得知婴幼儿在短期内的体质量增长,而只是适用于观察较长时间的体质量变化。



每个婴儿出生体质量不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增长速度和生长轨迹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评价某一个儿童的生长时,应将其现在的情况与以往进行比较,尤其是以其出生时的状况为基准,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更有意义。总之,不要将某个婴儿的生长指标与参考值的高限相比,也不要与平均水平相比,更不要与邻家孩子的生长相比。




关注我
微信号:doctorlzx (←长按复制)

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