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中低收入国家6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高收入国家婴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更短。

一方面,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特选取《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中的干货知识,与大家分享。

推荐意见1
母亲内陷或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牵拉或使用乳垫。
推荐意见2
对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推荐意见3
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研究显示,当父亲接受婴幼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的专业培训课程后,与仅接受婴幼儿护理知识课程者相比,两组间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推荐意见4
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推荐意见5
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机构应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及实施方法,并规划和协调出院后母婴相关服务,以便父母及婴儿获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
推荐意见6
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30 min)。
推荐意见7
新生儿生后尽早(<1 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推荐意见8
生后母婴同室。健康足月婴儿母婴同室组较母婴分室组的母乳喂养率高。
推荐意见9
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生后24~48h,新生儿即排出墨绿色的胎粪。横断面研究显示,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1.6-8.5次/d,粪便转黄时间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推荐意见10
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实用儿童保健学》指出婴儿尿量与年龄有关。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加。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0.5~1.0 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推荐意见11
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队列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6h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另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出生1周内新生儿体重平均下降4.9%(0-9.9%),体重下降程度与喂养方式有关,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配方乳喂养者1周内体重下降分别为5.5% 、2.7% 和1.2%。


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因此,评估婴儿体重增长速率是衡量母乳摄入量的最重要标准,评价方法可参考“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

推荐意见12
采用母乳喂养评估量表可早期发现需要哺乳支持的母亲。


推荐意见 13
指导乳母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充血肿胀。



另一方面,提高乳汁质量可对母乳喂养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同时对婴幼儿的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母乳分析仪”

  • 适用范围:初乳、过度乳、成熟乳、晚乳

  • 检测项目:脂肪、蛋白质、乳糖、密度、水分、能量、矿物质

  • 数据存储:无限量存储

  • 样品体积:大于等于1ml,防止不同段乳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输出报告:A4中文报告单,自动分析检测结果并生成指导建议报告实时打印

  • 提供专业、全面、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案培训、筛查应用方案指导

  • 自动分析系统:针对每份检测结果自动分析诊断并生成报告

  • 检测时间小于等于60秒/样本

  • 提供母乳检测、乳母膳食营养科普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