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养不当及对策

 
 

婴幼儿期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体质发育和心理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期科学喂养和良好饮食行为的建立是预防儿童期营养性疾病发生的根本保证,同时对于成年后的饮食行为方式、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常见喂养不当包括:
  1. 过早纯人工喂养、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

  2. 过早以、粥类等为主食,米、粥等食物主要以淀粉为主,小于4个月婴儿消化道的淀粉酶相对不足,由于消化吸收不良,且过多的摄入淀粉,易导致“虚胖”或结构性营养不良;

  3. 奶粉冲调不当,其中包括奶粉冲调过稀、过稠、过少;

  4. 摄入营养比例失衡,常见为过早地摄入淀粉或在奶粉中添加葡萄糖、蔗糖等;

  5. 过多进食零食以致影响主食摄入;

  6. 过敏体质、乳糖不耐受等未能正确调整食物结构;

  7. 其他,如偏食、厌食、不明原因的进食减少等。


 

接下来就是正确的喂养建议:

 

1.(0~3)个月:坚持母乳喂养,实施早开奶、早接触、早吸允,无论母乳、人工混合喂养,无需添加任何辅食,按需哺乳。

2.  3~6)个月乳类保证在每天800~1000ml4个月开始引入强化铁的米粉,菜泥、水果泥等可慢慢添加,学习用勺进食,用杯喝水,培养口腔协调能力。

3.  6~9)个月乳类为主要食物来源,奶量为每天900~1000ml,辅食添加原则为由细到粗、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饮食宜清淡少盐、油、糖、味精。7个月添加烂粥面、碎菜、蛋、鱼、肉、肝泥,学习咀嚼,逐步向软饭过渡。

4.     9个月~1岁:乳类仍是主要食物,乳量较前略减少,辅食为软饭、粥、挂面等,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建立平衡膳食基础的食物结构,淀粉类、蔬菜类、水果类、鱼肉类、蛋类、豆制品类在每日两餐中尽量提供齐全,学习自己用勺。

5. 1~1.5)岁:逐步断离母乳,但乳类食品仍为重要食物,每天保证500ml左右,食物质地还需要细软。家长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自己进食,从吃几口到1/3~1/2~2/3,余下可由家长喂食,要求20分钟内完成。

6.  1.5~2)岁:饮食仍需摄入部分乳类。餐桌上可教孩子认识各种食物,注意饭菜色、香味,提供幼儿专用餐具,鼓励孩子自己进餐。

7.  2~3)岁:此时牙齿已长全,饮食特点是从软食向固体食物过渡。乳类食品250~500ml左右。平衡膳食原则是,避免主食少、副食多,水果多、蔬菜少,荤食多、素食少。增加食物质地的硬度,但仍要去骨、去刺、去核等,防止误吸。继续教孩子认识食物,不强迫进食,多鼓励少训斥,创造良好进食氛围。


 

北京儿童医院 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