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并不适合母乳喂养,新妈妈要注意了

大家都知道母乳喂养好

但并非每个宝宝都适合母乳喂养

下面这几种宝宝要注意了

 一、乳糖不耐受综合征 

8个月的贝贝,2周前开始腹泻,当初检查了大便确诊是轮状病毒感染,医生告诉妈妈轮状病毒感染一般一周左右会恢复不用担心,可是2周了,贝贝还在不停地拉肚子,拉黄色稀便,酸臭明显,还有泡沫,肚子也鼓鼓胀胀,经常听到肚子咕咕响,时常放屁,屁股也是红红的,有时候晚上哭闹也比较多。


医生告诉妈妈,孩子可能是轮状病毒肠炎后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症。后经大便还原糖及PH测定确诊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综合征,指新生儿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剩余的乳糖就会直接进入大肠,在大肠菌群的作用下发酵,从而出现的一系列腹胀腹泻,肠胀气等症状。

01

婴儿乳糖不耐受

乳糖酶是由小肠黏膜表面绒毛的顶端处分泌的,在小肠黏膜双糖酶中成熟最晚,含量最低,最易受损,恢复也最慢。

02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

宝宝出生后0-6月以内,肠道发育尚不成熟,特别是小肠壁绒毛发育不完善,小肠壁绒毛缺乏,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导致乳糖不耐受。

03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婴儿期病毒感染等引发的腹泻或者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道不适等问题造成小肠粘膜受损,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加剧阶段性乳糖酶缺乏。

宝宝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征的孩子吃了母乳或者牛乳后会出现腹泻、严重呕吐等表现。一旦怀疑宝宝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征后,就要遵循医嘱,注意喂养方式了。

婴儿的原发性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其实都是阶段性乳糖酶缺乏(TLD)。

1、要补充足够多的乳糖酶来分解消化乳糖;
2、要帮助刺激小肠壁自己分泌乳糖酶,促使纠正、改善宝宝消化系统对乳糖的适应能力。

乳糖不耐受症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理论上补充乳糖酶滴剂是最佳选择。

乳糖酶滴剂可直接滴在母乳或冲调好的配方奶中使用,方便且不会影响正常的喂养。补充乳糖酶滴剂,一般无需更改喂养方式,可继续母乳喂养或原配方奶喂养!


备注:市面上也有不含乳糖的配方奶,如果医生建议为宝宝暂停母乳,也可遵医嘱为宝宝选择。


除了乳糖不耐受

下面这几种宝宝也不适合吃母乳

 二、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会影响到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容易影响到宝宝智力的发育


在严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的病因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因母乳有比较多的氨基酸,比如苯丙氨酸,故这类宝宝不适合母乳,要换氨基酸含量低的乳类代替品。

 三、苯丙酮尿症 

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是绝对不能吃母乳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其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容易导致智能障碍。

 三、母乳性黄疸 

有妈妈在后台询问:我家宝宝出生几天,就开始黄疸了,有朋友说是因为母乳的原因造成的,是不是要停止喂母乳?如果停止的话,宝宝营养怎么跟上?另外,我宝宝是足月生的,最近有点不肯吃奶、黄疸有点加重,还有点烧。

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确诊宝宝为母乳性黄疸。宝宝不必马上停止母乳,需要根据情况采取母乳及其它调理方法。在不影响母乳的前提下,尽快消除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宝宝在吃母乳时会有黄疸出现的现象。这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般48小时左右,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发现宝宝黄疸再次加重,可再停喂一两天,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


一般情况下,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过程,宝宝就不会因为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宝宝一直有这种现象,就最好停止母乳喂养。带宝宝去医院,通过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再决定要不要停止母乳。


根据目前国际上达成共识的停母乳标准来看,当您的宝宝血清达到 275(16 mg/dl)以上时,才需要暂停母乳,建议改喂配方奶喂养至少两天以上,同时需要用光照疗法降低胆红素。注意,光照疗法不是晒太阳哦,而是带宝宝去医院照蓝光哦。


但如果宝宝的血清胆红素未达到上述停乳标准的话,可以继续喂养,并且可以适当地给宝宝晒晒太阳。


母乳是宝宝天然的食物,母乳喂养无论对妈妈来说还是宝宝来说都很有好处,所以不要轻易停止,千万不能怕麻烦,一定要按照宝宝黄疸的轻重程度,合理地使用喂养方案哦。


来源:华龙网、了不起的辣妈等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