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四要素
专业
很多女性希望自己能够顺产,但并不是想的那样,做好孕期准备,适当运动,就可以顺产。
接下来我们带给你职业、专业、循证的分析,让你明白为什么你不能顺产!
顺产、剖宫产各有利弊,选择哪种方式分娩,要看你是否具备安全顺产的条件。初次生产的孕妇最好自然分娩是很有道理的,但分娩的过程,无论对产妇还是对孩子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有些人很容易,个例除外。)
宫缩带来的疼痛能否缓解?
是的,呼吸训练可以缓解。
但,请你记住,仅仅是有助缓解,而不是决定不痛!教会孕妇运用呼吸非常重要,但请不要把呼吸训练神话。
控制宫缩神经支配的不是呼吸!
你无法自主的控制宫缩!
【非常重要的消息】
这部分是可以在备孕期——孕中期获得促进的。但,你要真正懂得该如何做到最精准、高效的功能训练。
【上述4种骨盆基本类型是理论上分类,临床所见多是混合型骨盆。】
1.女型骨盆。为女性正常骨盆,最常见。
2.男型骨盆。
3.扁平型较常见。
4.类人猿型骨盆。
5.漏斗型骨盆。
骨性结构,与生长发育有关,骨盆类型不同,娩出条件不同,人为很难真正改变,强行介入容易造成骨盆不稳,造成其它并发问题。分为3个平面
即:
1. 骨盆入口平面:盆腔上口,呈横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岬上缘。)
(一)入口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cm
(二)入口横径,正常值平均13cm
(三)入口斜径,正常值平均12.75cm
2. 中骨盆平面:骨盆最小平面,盆腔最狭窄部分,呈前后径长的纵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
(一)中骨盆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5cm
(二)中骨盆横径,正常值平均10cm
3. 骨盆出口平面:由2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平面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左右耻骨降支;后三角平面顶端为骶尾关节,两侧为左右骶结节韧带。其共同的底边称为坐骨结节间径。
(一)出口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5cm
(二)出口横径,正常值平均9cm
(三)出口前矢状径,正常值平均6cm
(四)出口后矢状径,正常值平均8.5cm
【备注】:若出口横径稍短,出口横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时,正常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胎头过大则困难)
三个平面(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完全正常,但如果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不能通过骨产道,则会采取剖宫产。
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通道。
关于会阴侧切,很多人存在误区。选择是否进行会阴侧切是要通过循证的。无论怎样,侧切或不侧切分娩时都会对软产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侧切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避免更大的撕裂损伤。
如: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或其它因素,会进行侧切。如:会阴过于松弛,会阴弹性水平好、盆底功能收缩能力强,产程顺利,预评估会阴损伤小,则可以避免侧切。
医生在看到胎头快露出阴道口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判断宝宝大小,评估会不会造成会阴严重撕裂,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施行会阴侧切术。判断产程很顺利,即使不剪会阴,撕裂的伤口也不大时,可避免手术。
【如何避免会阴侧切】?
侧切对妈妈和新生儿是否有害等问题都是经过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后才实施的。我国和欧美国家女性的骨盆是不同的。我国妇女分娩第一胎时的侧切率是95%左右,而欧美国家只有50%,日本现在在实施一个计划,要求孕妇在怀孕晚期不要吃的太多,把胎儿的体重控制在6斤左右,以便顺产,即便这样,他们的侧切率也是70%--80%。
二胎或多胎,相当一部分女性阴道相对松弛,往往会避免侧切。
侧切手术的掌握是较宽的。建议产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施行侧切手术,最好和亲属仔细商量后再做决定。
孕30-32周后进行会阴按摩,增加会阴软组织弹性。
预先的盆底肌功能训练,增加肌肉收缩能力、耐力、韧性,可促进分娩,减少会阴损伤。
预先运动康复在备孕期、孕中期是必要的。尽管如此,也不能保证会避免侧切。从业者必须理性思考并认知,不要被个例所教条。要知道,避免侧切不仅仅只有这些,如胎儿的体重过大、产钳助产或非头位经阴道分娩、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胎儿宫内窘迫需减轻胎头受压并尽早娩出者、产妇并发症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金刚简介】金刚老师介绍
官方咨询
联合运动医学机构
您身边最专业的
身体塑造&状态恢复专家
获取更多课程信息,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