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养聪微课堂】春季宝宝常见的小病痛如何应对?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是最有活力的季节,令人心驰神往。然而,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个容易发病的季节。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常见病呢?

 

为什么春天宝宝容易发病?

春天细菌、病毒等活跃;气温变化快,忽冷忽热;宝宝口味差,容易缺营养。


怎样才能帮助宝宝太平度过春天呢?爸爸妈妈们莫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付春季多发病、常见病的上上策



常见病一:

流行性感冒



病征:      

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居家护理:      

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

若发现宝宝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常见病二:

百日咳



病征:      

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传染性较强,而且时间长。发病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呼吸声(又称为鸡鸣尾声)或伴有呕吐。

居家护理:      

• 少吃多餐,选择易于消化吸收。

• 居室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受凉。

• 不要随便给宝宝服用止咳药,不祛痰而强行止咳是很危险的。喂奶时若发生阵咳,等阵咳过后再喂,防止窒息。




常见病三:  

腹泻或呕吐



病征:      

春季也是腹泻的多发季节,其可由病毒、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一般症状为宝宝发热,大便呈绿色、淡绿色、白色稀水样、稀米汤样等,以水为主可迅速丢失大量水分,短期出现脱水症状。而宝宝便秘时,大便次数极少,大便变硬或者排便困难。

居家护理:       

• 食用刺激性小的食物:如香蕉、米粥、苹果汁、面包,以及酸奶、饼干或鸡汤等对胃的刺激都很小。

• 多吸收水分:让孩子喝大量的水,最理想的是口服补液盐溶液,水、冰块或冷藏的汽水都可以(如果孩子不喜欢补液盐的味道,可以混合苹果汁一起喝)。切记不可饮用运动型饮料,其高含量的糖分会加剧腹泻。  

• 减轻腹痛:可以把用电吹风加热过的毛巾或垫子放在孩子的肚子上(保持干燥和适宜温度),必要时可咨询医生用消炎止痛药。

• 补充益生菌:补充的倍益益生菌可以迅速在肠道内形成保护膜,起到生物屏障的作用,从而减轻对肠道的损害;纠正失衡的肠道菌群,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



常见病四:

过敏性哮喘



病征:      

发病年龄80%在5岁以前,且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哮鸣和咳嗽,有时咳嗽为唯一症状。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药或自行消失。   

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各种短效型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缓解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居家护理:      

•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 远离过敏原,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



 

常见病五:

鼻出血



病征:      

儿童在春季发生鼻出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季节。而且,这种鼻出血多呈突发性。 

居家护理:      

以止血为目的,一般均可止住。应将宝宝的身体横置前倾,以防血经咽喉入胃而引起呕吐;再用食指和拇指紧捏其鼻翼上端,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可自行止血;也可用消毒纱布卷成半支香烟状,塞放到上唇与齿龈的穹窿处,然后横着食指在鼻孔下压迫上唇;或者用冷湿毛巾敷前额和鼻骨处,以热水烫脚,使出血处血管收缩和下肢血管扩张而达到止血目的。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止血,应立即就医。



常见病六:

手足口



病征:      

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

居家护理: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体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常见病七:

荨麻疹



病征:      

荨麻疹是春季接触花粉、粉尘等过敏源引起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皮肤云片状皮损,局部红肿,高起皮面,伴有瘙痒,此起彼伏,经年难愈。

居家护理:      

将米醋用小火加热,切1 片鲜姜,用新鲜姜片蘸加热的米醋涂抹瘙痒的荨麻疹皮肤即可消肿止痒,治疗结束后应避风。本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可以缓解瘙痒、肿胀等症状。

新鲜地肤子全草(根、茎、叶均可)1500g ,煎水洗澡,每日2 次;另外,单用荆芥穗、石苇、益母草等中药煎汤外洗,均有一定的疗效。


【免责:本平台部分文章改编自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重在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