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领取蒙氏家庭教育大礼包!
如今很多国内早教机构、幼儿园都在打出蒙特梭利或者蒙氏教育的旗号进行宣传,教育质量如何不说,可到底什么是蒙氏教育?
说到这个问题,别说大多数父母不懂了,在英国这么多蒙氏幼儿园的情况下,连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爸爸妈妈企业家,当我问他们知不知道Montessori,他们对蒙氏教育的理解只停留于Montessori nursery,仅此而已。因为蒙氏教育背后的理论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我们先看看两个视频:
1-2岁的孩子可以做什么?--蒙氏教育的早晨1
3-4岁的孩子可以做什么?--蒙氏教育的早晨2
看完后我沉思了,对比现在大多数同龄小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视频里的这些孩子会照顾自己,会做决定,而且更爱自主学习。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孩子比同龄人更加独立和热爱学习?于是我就开始查阅各种关于蒙氏教育的资料和书籍,然后我,特别是受了这么多年传统教育后,被这种一百多年前的颠覆性理论所折服。
以下,我来给大家聊聊我对蒙氏教育的理解。
创始人的故事
要介绍蒙氏教育,先得从理论创办人和实践者---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说起。以下尊称蒙老太。
蒙老太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个女医学博士,三次诺贝尔奖得主。当她毕业的时候,她在当地一家医院工作,接触到了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精神上有缺陷的孩子。她被这些孩子震惊到了,此后特别专注儿童医学。经过研究,她把这些孩子的精神障碍归咎为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到1900年为止,她已经是在当时远近闻名的医师和教育家。
玛丽亚·蒙特梭利
在一次研究项目中(Casa dei Bamnini),或者称作儿童之家,蒙老太吩咐工作人员只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玩具玩耍,只需在旁边观察孩子,不需要干涉他们。
儿童之家
最后的研究结果让蒙老太很吃惊,那些内向的安静的孩子开始表现出对那些玩具的兴趣;当时的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那些孩子可以全神贯注地玩那些玩具,甚至宁愿选择那些玩具而不是洋娃娃、小球或小汽车。而那些所谓的玩具就是现在许多蒙氏教具的雏形,如粉塔、几何嵌板等等。
现代蒙氏教具
后来一直到今天,“儿童之家”模式大受欢迎,开遍世界各地,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蒙氏教育或蒙氏幼儿园就是以蒙老太的理念构建的。以下著名人物都曾受过蒙氏教育,你能认出几个?文末有答案!
曾受过蒙氏教育--改变世界的著名人物
蒙氏理论--敏感期(The Sensitive Periods)
蒙氏理论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出生开始,而且他们成长的过程会经过数次阶段性的特征并表现出对学习的强烈欲望,她把这些阶段称之为敏感期,这就是今天大多数专家学者们时不时抛出的一句“父母一定要把握儿童成长的敏感期”。
蒙老太的理论是基于科学观察的,不是凭空而造的。就因为她是以科学工作者的严谨的态度去从事教育研究的,这点我是非常欣赏的。
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各个领域的学者们对蒙氏理论的“敏感期”进行研究,提供了更多现代的科学依据。例如,以下可以对比哈佛大学和儿童早教协会关于人脑发展的研究和蒙氏教育提倡的敏感期,有非常高的相似之处。
图1哈佛大学(2000年):人类大脑发育--不同功能的神经链接的发展顺序
感官(视觉和听觉)发展、语言发展的高峰期在0-1岁,认知能力发展高峰期在1-2岁。
图 2 早期教育研究 :儿童大脑发育敏感期
感官(视觉和听觉)发展,情绪控制的高峰期0-3岁,语言发展高峰期0-6岁,数字和社交能力高峰期为2-6岁。
图 3 蒙氏理论的“敏感期”
左侧从上至下为:运动,语言,小物件,秩序,音乐,礼貌,感官,写字,读书,空间感,数学
例如,如图3,看看你家孩子,在0-1岁最大的变化是不是从躺着到坐到爬到学会走路?那是因为0-1岁是运动技能发展(Movement)的敏感期;为什么小孩子比成人学习新的语言要快?那是因为0-6岁是语言发展(language)的敏感期(0-3岁为高峰期如图2)。拿我儿子作为例子,他两岁前去上音乐课,对音乐无多大兴趣,老师叫他跟着节奏跳舞,他是拒绝的;后来长大一点了,他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是班里跳得最好最配合的那个,那是因为他到了对音乐的敏感期。
因此,无可置疑,儿童时期是人类大脑神经发展最快速的时候。当孩子们经历敏感期,会表现出对特定知识和周边环境的强烈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孩子可以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还能无意识地促进大脑发展。
当然具体什么时候进入哪个阶段的敏感期是因人而异的。然而敏感期是短暂的,一旦小孩子获得了某项技能,此项技能的敏感期似乎要消失,所以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的机会,虽然长大了还是可以学,可是难度相对来说要大。如果父母们好好地利用此机会,就会极大地帮助孩子一辈子的发展。因为像敏感期这样的机会没有第二次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蒙氏理论----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刚出生的小婴儿,大脑没有任何语言储存,除了一点生存本能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技能。可是他们是怎么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婴儿到牙牙学语到学会看书读书写字这么奇妙地变化?
蒙氏把小孩的大脑比喻成海绵,将吸收性心智的阶段分为两个子阶段:无意识和意识阶段。从0到3岁左右,他们还不会像成人一样用进行推理思考和抽象分析,而是通过感官(手,眼睛,耳朵,鼻子)去吸收周围环境的一切。这种吸收是无意识的、连续的、不费力的、不经过选择的。他们在没有有意识的努力下学会坐着,站立,行走,用手,说话等等。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发展他的基本“能力”或功能。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模仿他们看到的东西。
从3-6岁左右,小孩进入了有意识的发展阶段。他们仍然有海绵般的头脑,可以轻松地吸收信息,但现在他们会自觉地寻找某些经验。这一阶段的儿童正在扩大他们新开发的能力。他们倾向于学习顺序,秩序,早期数学,音乐,字母形状和声音等,所有这些都最终提高数学,阅读和写作技巧。在这个阶段,他们还将继续完善对运动,平衡和基本物理机制的控制。处于意识发展阶段的儿童将表现出天生的(通常是强烈的)为自己做出选择和独立完成任务的意愿。蒙氏称之为“帮我自己做”阶段。
帮我自己做而不是帮我做
以我儿子为例,作为两岁多的孩子,他已经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对大人行为的模仿、自己做选择和独立完成任务的意愿。当他每次看到我在扫地,他偏要抢过扫把想要学大人一样扫地,我不给他就要哭闹,还不给我帮他,因为我觉得他总会帮倒忙。了解了蒙氏之后,我才知道那是他的吸收性心智,他觉得大人这样做他也要跟着做,要自己独立完成任务。
还有,在他还没到两岁的时候,我给什么衣服他穿他都无所谓的,可是过了两岁,他开始对衣品挑剔起来了,偏要自己挑衣服穿,其他人挑的都不穿。因为他要自己作出选择。
所以,如果父母怪孩子长大后不够独立、太依赖别人帮忙,要先反思自己在孩子小时候有没有放手让他们自己做选择、自己完成任务,有没有在适合的时候帮助他们让他们可以自己做,而不是仅仅是帮助他们。
蒙氏理论--自主学习(Auto-Learning)
孩子们天生就爱学习。他们通过自己实践、玩耍而学习,而蒙氏称玩耍为工作。学习的过程发生在孩子的思想内部,老师和父母们不能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孩子。因为天生的好奇心,孩子们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他们学习有自己的节奏,并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当他们很高兴已经掌握了正确技能,就会准备下一个更艰巨的任务。
受蒙氏教育的孩子浏览并最终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玩具/工作
这对我们这些受了这么多年传统教育的人来说是颠覆性的,因为以前我们觉得学习就是老师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感不感兴趣,以抹杀孩子的兴趣为代价来拿到好的考试成绩为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
回顾文章前面的两个视频,那些孩子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或工作,并可以专注于某种工作而乐此不疲,这正是学习必经的思考的过程,是孩子爱学习的天性。如果大人过于干涉他们,会打断他们思考和学习,适得其反。
为什么孩子讨厌学习
所以,那些怪孩子或学生不爱学习、厌学,某科目学习成绩差的父母或教育者们,应该反思自己在孩子小时候有没有因为急切的功利心而抹杀孩子兴趣、过于干涉他们的学习,而导致今天的结果?
依我看,聪明的父母是懂得“消失”的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消失,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帮助以让他们自己做。
蒙氏理论--手和大脑(Hand and Brain)
蒙氏理论认为人类大脑是“手工”创造的,小孩子通过用小手去触摸、探索、操纵物品来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手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在人类起源的时期,当人猿用大拇指和食指夹起(pincer grip)物品的时候,开始学会使用工具,便区别于动物进化为人类。
手和大脑的认知系统是无缝连接的。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手和大脑在信息传播上是一个反馈式的循环,手触摸物品并反馈信息给大脑,大脑指导的手的动作;手接触更多东西而反馈更多信息给大脑,如此循环。这就是连续性的学习和发展的模式。
大脑像手组成的网络:我们通过行动来学习
除了孩子通过动手玩玩具和工作的例子外,拿我自己的学习作为例子,相对于用电脑做课堂笔记,虽然记得快可是很快忘记,改用手写笔记后思路更清晰印象也更深刻,可以很快地找到相关的笔记在哪一页哪一个角落。那是因为用电脑打字,我重点放在眼睛上面,看着相同的屏幕和页面,相同的字体。可是通过用手写,我跟文字之间有了更直接的交集,我控制我着我的手写出来的不一样的文字和排版,随心而变。
虽然现在很多神经学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手在智力发展中的重要角色,符合了蒙氏的理论,可是当今很少教育法会像蒙氏教育那样把重点放在手上面,这也是我欣赏蒙氏教育的其中一个原因。
蒙氏教育好处太多了,可是中国教育市场上,真正的蒙氏教育真的是凤毛麟角。外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其实蒙氏教育在家也可以进行! 由于篇幅有限,以后我再为大家推送更多如何在家进行蒙氏教育的文章。
为什么我要给孩子选择蒙氏教育?
最后总结几点:
1. 通过实践验证真理。她首创的理论已经被验证了一个世纪,有许多成功案例。前文答案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谷歌、亚马逊、以及人。
2. 有科学依据和蒙老太本人的credibility
3. 不同于传统教育,尊重孩子,利用孩子的兴趣去学习
4. 通过特定设计的“玩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这点跟“边玩边学--Learn through Play”理论有相似之处(以后会推送关于蒙氏教具的文章)。
恭喜你读完本篇文章了!
感谢你耐心看完四千多字的内容!希望你有收获~
后记
最近太多事情忙了,更新比较慢,对不起各位读者。
谢谢你认真看完这篇文章。本来想着做完一件事就开始写文章,可是后来又有更多的事情,又想着做完另一件事再开始,拖着拖着就耽误了。
我保证以后尽量、尽最大努力一周更新至少一篇推送。我本来就不是唠叨类型的,话比较少,但我一定会让文章的质量对得起它更新的速度,宁缺毋滥。
也期待你们的评论和建议,我一定会认真看完并回复哦。
谢谢大家~比心❤️
往期文章:《中国式审美的根源:真么丑,给孩子看真的好吗?》
----END----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蒙氏妈妈Pammy,了解更多蒙氏家庭教育方法,领取大礼包!
礼包有:蒙氏教育电子书、游戏、单词卡片等丰富资源!
参考文献:
https://montessoriatoi.wordpress.com/2015/01/24/scientific-evidence-for-the-sensitive-periods-that-montessori-observed/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9-017-0012-7
Linda Pound. How Children Learn, fromMontessori to Vygotsky
https://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science/key-concepts/brain-architecture/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