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时是一种痛苦的行为。
谈恋爱的时候,不知该选“我爱的人”还是该选“爱我的人”,最好是二者合一。然而,少之!
选工作的时候,不知该选“我喜欢的”还是该选“我适合的”,最好是二者合一。然而,少之!
生孩子的时候,不知改选“顺产”还是改选“剖腹”,最好是对妈妈既安全又舒适,对宝宝是即安全又健康!
人这辈子,事真多!总要不断面临各种选择:向左?还是向右?每个决定都要权衡利弊,费尽心思。医学昌明,科技发达的今天,生产仍是一件让人害怕出现意外的事情。待产的准妈妈们也将面临一个让自己头疼不已的抉择:是顺产?还是剖宫产?要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系到妈妈的安危,还牵系着宝宝的一生……
为何分娩方式的选择如此头疼,听听准妈妈们的心声吧!
人物:芯子
26岁,外贸跟单员,结婚2两年后的第一胎,遵从妈妈的意见选择顺产
听我妈说自然生不会很疼,她生了4个孩子都这样,于是我非常相信我妈,也选择自然生,心想就算疼也是疼那么一会。
结果娩的时候还真有点疼呢,原来充分做好疼痛的心理准备对分娩真是作用很大,你把它想得很疼,疼起来的时候却没有你想象中的疼,自然就能承受住了。
等护士姑娘处理好后,把他放在我身边的小担架上,我歪着头端详着这个折腾得我死去活来的小家伙,脑袋紫紫的,这可能就是我刚才用力到一半停下来给夹的吧,早知道这样,我刚才死都不会停下用劲的,别说只是疼那么一阵子。
分娩误区一:
顺产很痛很痛……
孕育出新生命的感觉,对女人来说是非常美妙的,但分娩的痛苦,就像层黑纱笼罩在心头。其实,对于大部分产妇来说,分娩的疼痛大多是心理上的作用,据调查,90%的初次分娩者对顺产时的疼痛怀有恐惧心理,而二次分娩的女性则仅占8%。
很多准妈妈在产室看到别人大哭小叫时也变的惊悚起来,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国内一些医院已推出高端服务,如北京玛丽妇婴医院都提倡快乐分娩的方式,通过音乐分娩、丈夫陪产、水中分娩、拉马兹呼吸法等方法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促进产程顺利进展。
如果确实有剧烈的疼痛感,也可以采用硬膜外麻醉、笑气吸入、电针、耳针等方式来减少疼痛,因此顺产疼痛并不可怕。像芯子这种顺利分娩的情况,其感觉并没有平常人们想象的分娩过程那样撕心裂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暗示”。芯子相信她妈妈的“经验”,于是,在分娩前就给自己很轻松很乐观的心态,即使在第一次用力不足后,也很快听从助产医生的口令再度科学用力,于是,顺利完成生产过程!
人物:叶子
29岁,中学教师,结婚1两年后的第一胎,想宝宝聪明而选择剖宫产
或许因为自己从事的是教育行业,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时,发现除了客观外界因素外,一个孩子的聪慧与天生遗传有着不可回避的联系。因此,从计划怀孕开始,就想着怎么“优生优育”。
随着肚子一天天变大,我和老公为分娩方式这个问题讨论了无数次,也向身边的朋友,家中的亲戚讨教。关于“顺产”和“剖宫产”,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好处。其中,一位家长的话打动了我,她说:“剖宫产好,孩子以后会更聪明,我家老大和老二的区别就很大。”
于是,为了宝宝的智力,我选择了剖宫产。
分娩误区二:
剖宫产的宝宝更聪明?
生个聪明健壮的宝宝是每位准妈妈的夙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选择何种分娩方式更有利于宝宝智力和身体的发育当然也是她们最关注的话题,随着剖宫产人数的增多,渐渐地传出了一种声音,既所谓的“剖宫产婴儿的头部不受产道挤压,更聪明”,其实,这种观念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婴儿的智力发育与采用何种分娩方式的关系并不大,而是与营养、遗传等因素有关。相反,对于顺产的宝宝来说,由于经过产道的挤压,胎儿呼吸道内的液体大部分排出,有利于出生后开始建立呼吸循环,故发生窒息,呼吸系统合并症的机率会少很多。
其实,正规的妇婴医院一般都会推荐产妇选择顺产的分娩方式,它所具有的产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哺乳早等优点是剖宫产所替代不了的,这也是大自然赋予每位母亲的权利,无论医学技术如何发展,顺其自然,充分利用人体自身机能,始终是分娩的第一宗旨。
人物:松子
29岁,普通工人,结婚6年后的第一胎,为宝宝早点入学而选择剖腹产
在众孕妇眼中,9月个尴尬的生产日期,这是因为国家教委有相关规定:小学新生入学时需年满6岁,也就是必须在9月1日前满6岁才能入小学。这让预产期在9月初的准父母们悔青了肠子。松子就是这类准父母之一。
“我可不想我的孩子因为在9月4日出生,而将来得迟一年才能入学。现在说什么都得赶早,早上小学,早上中学,早上大学,早找工作。我们不能让孩子因为这个,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吧?”
为此,松子和丈夫多方商量,觉得剖腹产虽然是一个有创伤的手术,但是已经临床使用了那么长时间,技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找一个好点的医院好点的医生。
分娩误区三:
剖腹产省时省力更方便?
十月怀胎的漫长等待,分娩时刻的“痛苦煎熬”,每每想起这些,都让待产的准妈妈们忧心忡忡,焦虑不已。这时,可以控制生育时间的剖腹产似乎成为消除痛苦的灵丹妙药,打上一针麻醉剂,美美的睡上一觉,睁开眼,宝宝已经降临人世,既方便又没有痛苦。像松子这种预产期在尴尬九月的情况,为了让宝宝早点出世早点登记入户,剖腹产确实是准妈妈的心仪之选。
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剖腹产的术后恢复时间是顺产的6倍以上!顺产后的妈妈,隔天就可以下床走动,3-5天后即可出院。而剖腹产术后一周才可下床,完全愈合则要长达2个月左右,期间还需打抗生素以防感染,而术后疤痕更是妈妈们难以言语的伤。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剖腹产的很多女性没有亲身经历孩子被娩出的过程,因此,对于亲子感情、亲子关系的发展来说,是存在不利因素的,甚至有的妈妈难以进入母亲角色。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剖腹产”技术的出现让产妇多了一重保障。因为如果产妇或胎儿出现这些因素,自然分娩是存在非常大的风险的——
1、 胎儿因素:胎位不正、胎儿窘迫、极低体重儿(早产儿<1500公克)、脐带脱出。
2、 母亲因素:前次剖腹产或子宫手术、罹患心脏病或其它内科疾病、骨盆腔狭窄、高龄初产妇、产道阻塞(骨折、肿瘤等)。
3、 母亲及胎儿因素:产程迟滞(巨婴、枕后位等)、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多胞胎怀孕、严重先兆子癫或子癫症、引产失败。
如果在妊娠期间遇到以上这些情况的,则需要考虑用“剖腹产”进行分娩。至于准妈妈拿捏不准时,不防多多与产检的医生沟通,结合自己的既往病史和历次的产检数据,为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分娩选择合适的方式。
谈及“分娩”方式,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可能只会出现“顺产”和“剖腹产”。其实,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分娩的方式也更具人性化,更具多样性。从整个产科发展趋势观之,但凡优秀的产科医生都会为“让孕妇享受安全而舒适的分娩”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着。目前,对于分娩方式的研究应用已经有着一定的进展。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归结一下目前流行的或正在推广的分娩方式。准妈妈们一定不能错过哦,准爸爸也应该对此有着更多的了解,要不怎么给予担忧分娩的她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呢?
一、 分娩姿势:坐式分娩
坐式分娩其实是一种很古老、很自然的生产方法,早在18世纪以前,女性就采用过坐式分娩。长久以来,仰卧位分娩被认为是最传统最合适的。其实不然。产科专家认为:传统的仰卧分娩弊端明显,其往往使产妇骶尾关节难以扩张,导致骨盆出口狭窄,子宫压迫盆腔大动脉及大静脉,造成胎盘血流减少而影响,因此,仰卧分娩的姿势是与产妇生理特点相悖的,它不利于生产。
支持坐式分娩的专家将坐式分娩归结为以下六大优点:
1、 可以缩短产程;
2、 可使对宫缩的压力增加;
3、 可以增大骨盆的出口间径;
4、 可以减少骨盆的倾斜度,有利于顺利分娩‘
5、 改善胎盘血流供给,减少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6、 产妇在分娩时感觉舒适,可以环视周围一切,减少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
二、 分娩地点: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时,产妇躺在特殊的浴缸中,这种浴缸对消毒和恒温设施的要求相当高。分娩时,水温要保持在36℃~37℃,而环境温度为26℃。水必须经过消毒。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换几次水。婴儿出生后,在水中呆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
回顾水中分娩的历史,早在1803年法国就出生了第一个水中婴儿。当时是因为准妈妈感到精疲力竭而走进热水浴盆中,想放松一下,结果宝贝很快就降生在水里。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专家开始水中分娩的试验,早期的“水中分娩”多半都是在海水中诞生的,80年代后期,美国首家水中分娩中心成立。
水中分娩是最简单的、最放松的分娩方式。在水中,由于浮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肌肉放松,并支撑产妇的肌肉和骨骼,缓解痛苦。再者,水中分娩时间比较短,能减少对母亲的伤害和胎儿缺氧的危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可以适用于水中分娩的。按照我国产妇的一般情况,孩子最好在3000克左右,而且待产产妇身体各方面情况正常,无妊娠并发症,可以经阴道分娩的才有水中分娩的资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患有心脏病,产前出现胎膜早破、有难产倾向和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不能在水中分娩。
所以,对想要进行水中分娩的孕妇来说,必须经专业医师的指导,并通过一系列正规的产前检查,才能明确自己是否适宜此项分娩方式。
三:分娩情景:导乐分娩
长期以来,外界对产房的印象就停留在电影或电视画面里,提起产房,仿佛让人听见产房中产妇撕心裂肺的叫声,医生护士匆忙的脚步声,家属在门外焦虑地踱步声。尤其是产妇,她觉得自己在被推入产房,“砰”一声关闭手术门后,她就走进了一个无助的世界,只有白大褂和手术灯。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95%的女性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孤独感,而几乎100%的产妇都希望在分娩时身边有人陪伴。
1996年,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分娩方式----导乐陪产。所谓的导乐陪产就是在分娩过程中雇请一名有过生产经历、有丰富产科知识的专业人员陪伴分娩全程,并及时提供心理、生理上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人员被称为“导乐”。
“导乐”并不是只出现在产房中,其从产妇住进医院待产开始,就会陪伴在产妇旁边。一开始,“导乐”会与产妇建立友好的信任的关系,向产妇介绍分娩的生理特性,消除产妇恐惧心理并细心观察产妇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鼓励产妇进食,解释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进入分娩期导乐先向主产医生介绍产妇的基本情况,协助医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产妇身边指导鼓励如何正确用力,替产妇擦汗,不断给产妇以心理上的支持。在宫缩间隙时要喂产妇喝水、进食,以帮助产妇保持体力。
在产后观察期导乐会陪同产妇一起回到病房,进行两小时的母婴健康观察,指导产妇和及时进行肌肤接触。
因为导乐都是由产科的医生担任,有多年的接生经验,专业的医学知识,所以在整个陪伴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妇的各种情况。所以和家人陪伴起来导乐的陪伴就更专业,能更大程度地保障母婴安全。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导乐分娩”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分娩方式。
四、 分娩工具:“笑气”分娩
分娩过程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疼痛”和“安全”。为了缓解产妇的疼痛之感,医学实践过程中渐渐演变出一种“无痛分娩”的分娩方式。其实质是“分娩镇痛”,目前用于镇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性另一种是非药物性的。其中,“笑气”分娩属于药物性的分娩方式。
“笑气”的化学名字叫“氧化亚氮”,其是用于无痛分娩的一种气体。早在1847年,一名德国化学家合成了这种名字叫“氧化亚氮”的气体,并发现只要人吸入这种气体就会情不自禁地发笑。更神奇的是,某次在大街上有表演,表演者吸入了氧化亚氮后,高兴得边跑边跳直至摔倒,可是他依然笑个不停,碰破了腿竟也不知。这时,现场的一名美国医生得到启发:可能了氧化亚氮有麻醉作用。于是回去进行相关试验,发现果不其然。于是,这种气体便有了“笑气”的美名。
1853年,英国医生第一次将“笑气”用于无痛分娩,这个产妇就是当时的英国女皇。近几十年来,在欧美一些国家,“笑气”加氧气的混合气体成为无痛分娩方式流行开来了。
“笑气”分娩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据悉,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产妇吸入“笑气”不影响宫缩和产程,因此不会影响分娩质量。再者,“笑气”的镇痛作用令痛感降低,这还有助于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妇吸入的气体中,50%是“笑气”,另50%是氧气,提高了产妇血液中的血氧浓度,也对即将出世的宝宝也是有益的。
五、 分娩技巧:呼吸法
相信每个准妈妈在孕期课堂或产前咨询时,都会遇到“练习呼吸”这个问题。是的,生产不仅仅是医生的活,特别是顺产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需要产妇配合。如果产妇掌握必备的分娩技巧,在分娩过程中就会少一些阻挠,多一些合力,更有利于缩短分娩时间,保障母子安全。
所谓的“呼吸法”,其意义是不同的呼吸法可以在分娩的不同时间里帮助产妇放松、保存体力、控制身体、抑制疼痛,从而有助于增强产妇的信心。呼吸法有很多种,但是基本的呼吸技巧有3种:
深呼吸
当吸气时,你会感到肺的最下部充满了空气,肋廓下部向外和向上扩张,随之而来的是缓慢而深沉地将气呼出。这会产生一种镇静的效果,在子宫收缩的开始和结束时做上述呼吸是最理想的。
浅呼吸
只要使肺部的上部充气,这样胸部的上部和肩胛将会上升和扩大。呼吸应丰满而短促,嘴唇微微开启。通过喉部把气吸入。浅呼吸约10次之后需要作一次深呼吸了,之后你再做10次。当子宫收缩达到高点时可采用这种浅呼吸。
浅表呼吸
在阵痛频繁的时候,最容易和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浅表呼吸,类似于喘气。你可把这种方法设想为喘气、呼气、吹气。分娩时,产妇会被要求作多次的喘气,其中一次是在子宫颈全张开之前,在过渡到停止往下施加腹压期间进行的。为了停止换气过度,可喘息10-15次,然后屏住呼吸默数5下。
虽然呼吸法有着众多优点,通过练习也容易让产妇掌握,但是因为分娩过程的特殊,呼吸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很多产妇在阵痛开始后,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会因为疼痛而失去控制,无法实施各种呼吸法。因此最好在产前就将呼吸法记牢,并多多练习。最好准爸爸能配合你一起练习,并给予你及时的提醒和帮助。
结语: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管是准妈妈还是准爸爸,甚至是其他家人,对于宝宝的出世应该是最最期盼和最最担忧的。期盼当然是来自“爱”,担忧更多的是来自“无知”,尤其是初次经历的夫妇。因此,不管从选择分娩方式,还是针对分娩过程做相关练习,准妈妈准爸爸都用心地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医生,不让自己因“无知”而“无畏”,也别让自己因“无知”而“恐慌”。做好十分准备,轻松迎接宝宝可爱的第一声啼哭吧!
整理编辑:蓝湾医院编辑部
转载联系:lanwanyiyua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