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瓷器在什么时候年代最生产?


  元代磁州窑制瓷虽然仍保持着很大的生产规模,但生产品种比以前有所减少,除典型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品种仍大量生产之外,传世品中还常见绿釉黑花、孔雀绿(蓝)釉黑花、三彩、黑釉等品种,其产品也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绿釉黑花或孔雀绿(蓝)釉黑花瓷器是宋元时期磁州窑在白地黑花瓷基础上烧造的瓷器品种,与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陶器不同,磁州窑产品是二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瓷胎,然后在瓷胎上施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其釉色一般比较鲜艳,釉下多衬以黑色花纹。此外,元代绿釉黑花器中的一些制品因釉内碱金属中铅含量的不同会出现一定的色差,其中铅含量高的称孔雀绿,低的称孔雀蓝,由于采用低温二次烧成,釉层与胎面常因结合不好或使用中受潮湿气体影响而造成釉面剥落,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磁州窑孔雀绿釉黑花龙凤纹盖罐器表覆盖的孔雀绿釉就几乎全部剥落,露出了釉下的黑褐色纹饰,十分典型。

 磁州窑的发展最早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单从装饰技法来讲,磁州窑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明清彭城磁州窑可以说历经辛苦,终成正果,朝廷在彭城设置了官窑,于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瓷都。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与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郑重提示:

1,不收购,不上门
2,赝品与当代工艺品不合作
3,动物器脏产物不合作
4,鉴定估价请带实物至公司,图片不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