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儿戏国」
微信ID:erxiguo
作者:晨宁
365天如一日,弟弟是一个早起鸟,每次起床都在自己房间里哼哼唧唧,哥哥要是睡醒了心情好就也跟着起了,于是在我和他爸这倆起床困难户起来前,他们就自己下楼玩了。
7:20am 闹钟响了,我草草地洗漱,化了点淡妆,换了身平时带娃的装束(健身衣)就下楼了。这时,哥倆在游戏房各自忙着点什么。
哥哥画了幅画,彩虹上有一架爱心标志的飞机,他说爱心代表“我爱你”,一大早就被他的暖融化了,真是美好的一个开始,我抱着他亲了亲。
弟弟见此情景,马上也给我递来了一块捏地扁扁的橡皮泥,说“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我爱你。”又被暖击中了一次。
瞧,任何需要正面的管教,只要哥哥做到了,弟弟自然就会效仿,因为哥哥是他心目中的伟岸。我抱着弟弟也亲了亲,就开始紧张的早晨程序准备了。
什么让我感觉早上的时间缓缓流淌?就是一个主动在厕所刷牙洗脸,一个乖乖地让我换尿布。
一个到冰箱里拿速冻的烤华夫饼,一个已经把面包机和爬高的凳子摆好,两人合作无间。
什么是心情舒畅?就是一个乖乖地吃着碗里的,一个还乖乖地指着空碗说“还要,还要!”
我把哥哥要带的两顿零食备好装盒了。
8:15am
这时爸爸也下楼和我们一起吃饭了,每天吃早餐的时候我们都在和时间赛跑,爸爸和我们一起坐着聊了聊对今天的展望,不一会儿就急忙忙地要出门赶火车了。孩子们在争抢着和爸爸说话意犹未尽之余,还时不时戏弄一下对方,我每次都纵容他们多玩一会儿,但是看着即将接近校车要来的时间,又让我非常着急,我光靠催促好像并不能让他们懂得“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让孩子有时间观念?
说到时间观念,先说说我自己的时间管理,在《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文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为了能做好重要的事,就需要给自己的时间分区,好比说我每天的时间分区是回复邮件,短信和公号留言,处理事务,写公号文章,学习,运动,吃午饭。
每天从送走哥倆上学到接哥哥放学之间有6个小时,一周有五天,我会把这30个小时在excel表格上根据每个区间安排妥当。就算有一天,在做“写文章”这件重要的事情时,突然有“一封需要在今天处理的邮件”这件紧急的事情发生时,我也能从容地继续写,不会因为需要处理邮件而延误了写文章的时间,因为我知道,今天的某个时间区间里,我已经安排好了回复邮件的时间。
要保护自己的时间,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做那些“重要事”。
大人可以用时间分区做时间管理,孩子何尝不行呢。我和哥哥不久前用的乐高德宝积木搭了一个“看得见的时间”轴,放在饭桌上对吃饭拖延症有警醒的作用。
2块黄色代表早上玩耍时间,2块深蓝色代表早晚在家吃饭的时间,3块粉红色代表放学后的时间(截拳道,游泳,自由玩耍),6块红色代表上学的时间,12块代表睡觉的时间。
每一块砖代表一个小时,一共25块,你会问怎么多了一个小时?那是因为半小时的那顿饭用一块砖体现出来了!每一个颜色的区间都代表着每种活动的时间,好比说吃饭的时间过长,那就会占用玩耍的时间,玩耍的时间过长,就会占用睡前读书的时间,晚睡的后果就会丢失了早上玩耍的时间,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
用这种将时间具体化的方法能让他们感受到,要能如愿拥有一段时间,就必须把上一件事情按照时间规定干好。我为了这个系统还特地给哥哥买了一块表,我告诉他,每天短针长针指到哪个数字的时候,Alex叔叔就开着校车在我们家门口等了,我们不能迟到。
在今天吃早餐的同时,我也在提醒哥哥,现在还有五分钟指针就到7了,就需要需要停止吃饭,开始出门了。
这个时间具体化的系统目前是屡试不爽的,就像今天早上他们倆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早餐吃完了。
兄弟倆互相拥抱道别,哥哥知道弟弟这段时间要和妈妈在家一直面带羡慕的表情,他问“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在家” 我让他板着手指数数什么时候到星期六,喔,还有三天。
8:45am
弟弟在家玩,我送哥哥出家门口等校车。院子里一到蒲公英开得遍地都是,这是孩子的天堂,一揪下来就大呼一口气地吹,一吹完似乎心内的蒲公英瞬间就开好了。最后院子里的蒲公英越长越多,为了美观,我们还得一朵一朵地斩草除根。这种麻烦没什么,孩子开心就好。
校车来了,和司机寒暄了一阵,再给哥哥寄好安全带,我就下车挥手和他道别。不得不提的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校车就是一个小社会,他们能坐校车了就是一个独立的象征,有一次哥哥上车前跟我说,“妈妈,你不要在校车上亲我了,跟我挥挥手就行了!”
亲密的身体接触在这4/5岁孩子的眼里是一个对待小宝宝的方式,他们要用行动捍卫自己已经是一个长大了的孩子的事实。
从此,我再也不当众亲他了,而是偷偷地在家里亲。
送好了哥哥,回到家里,该是弟弟每天两次的吃药时间了。滴两种眼药水,吃过敏药片,喝过敏糖浆,还有一个雾化呼吸器,我的心都好累,更别说他了,还好药都是甜滋滋的还能让他有个盼头。
终于,忙完了一大堆琐碎的事情,可以开始弟弟早教的一天了。
9:10am
游戏一:刷牙橡皮泥
游戏类型:精细运动和角色扮演
材料:自制橡皮泥,培乐多小小牙医模具
弟弟继续在玩早上的橡皮泥,这套模具是给一个老爷爷看牙,道具逼真到有电钻,有牙齿矫正器,还有检查牙齿的镜子。他指着一个一个自己滚成的不规则球说,“那是老爷爷的牙齿”。
“我看到了老爷爷嘴里好多的洞,肯定是蛀牙太多了,牙都拔掉了,怎么办呢?”我给他预设角色扮演情景,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他继续在滚球,滚好了放在洞里,每一个都要用牙刷帮他刷一刷,还说“真干净”,我就复述并补充他的话,“嗯,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刷干净了看看还有蛀牙菌吗?”。这种模仿并补充的方式可以让他对正在做的事情更感兴趣,同时也能扩充他的词汇量。
这是他最心爱的电钻,按一个键电钻就能转起来,他很过瘾地把每个牙齿都钻一个洞,他举起一个牙齿,用邪恶地表情说 “妈妈,你看这个牙齿!”摆明一副搞破坏的样子。
“喔~Magnus帮老爷爷把牙齿钻了一个洞,一个大大、深深的洞”,我描述了一下我看到的情景。
“你看每个牙都有一个洞了!”他继续说。
“是啊,你把他的蛀牙菌都用电钻都钻出来了,但是牙上面那么多洞你觉得好看吗?”我用开放式的问题继续打开下一段对话。
他摇摇头,又捏起来一小块橡皮泥尝试把洞给填满,在角色扮演中有相应语言训练。钻,挖,拔,捏,这些动作都要运用到手指肌肉的精细运动,也就是这个游戏的精髓吧。
玩完了,我鼓励他把玩具放回架子里。
9:45am
游戏二:彩色水珠
游戏类型:全感官和生活实践
材料:水,泡发水珠(water bead),主题类型玩具
我把游戏桌挪到了有阳光的地方,可怜的孩子不能出门怎么也得晒晒太阳吧。这个游戏桌是宜家的FLISAT,内嵌有两个盆,是玩游戏的首选。一桌有两用,玩完了又能盖上桌板恢复桌子的原样。
我这里用两种泡发水珠
第一种是彩色的,用乐高积木,小人和滑梯做了一个海洋球游乐场
他双手放进容器进去感受了一下,我在这时把这种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Magnus,你有没有感觉到水球球凉凉的,软软的,如果你用力捏就会碎掉。”用语言的解读能让他知道,原来自己身体里是有触觉工具的,这个工具让自己的感觉和思维能联系到一起。
我 - “Magnus,你看这些都是什么,他们能干什么呢?”
Magnus -
“这个小朋友要去滑滑梯“
“这是一个座位,小朋友可以坐在这里”
我鼓励他用语言告诉我他在玩的东西,和这个东西能做些什么。
弟弟左手挖起一勺水珠子,倒进右手拿着的杯子里。我说,“水珠子从勺子倒到杯子里了!”他说“给你吃!!”,这时他把情景转换成了卖雪糕的游戏。
倒的动作是一个锻炼眼熟协调的精细运动,也是日常生活的实践,包括倒水,浇花,和把切好的食材倒到碗里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倒的过程中,他会把球球洒到地上,我鼓励他自己一颗一颗捡起来,放回盆里,善后也是一种培养秩序的能力。
不过这时他忙着玩,对于我的鼓励还无动于衷。
第二种是蓝色水珠,和一些海底生物的玩具,我想制造一种海底世界的场景。这里是一套safari ltd.的海底生物,但是弟弟对这一套动物不那么感兴趣,他拿起一个海星就扔得远远的,拿起一个鲨鱼就往后一甩,说“我害怕!”。
你不买账,还有一个哥哥呢,我看看他买不买。
玩了半个小时,他玩完了,我再次鼓励他收拾一下地面的残局,这时他很配合地去拿了一块布把地上的水擦干净,我也积极地哼着歌“cleanup cleanup everybody do your share",把水球球一个一个地捡起来。
桌子面一盖上,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一样。
10:30am
游戏三:扔球,踢球
游戏类型:身体运动
材料:一只球
不能出门最苦恼的一件事儿就是,有劲儿没处使,我给他穿上鞋到地下室放电。
我家的地下室是运动的地方,为了安全起见没有放任何家具,这里有一个足球网,一个篮球网,一个跳床。弟弟玩了一会拿着一个球说要上楼扔着玩。
于是我在一楼跟他玩了二十分钟的扔球+踢球游戏
11:00am
游戏四:准备零食
游戏类型:生活实践
材料:苹果,削皮刀,苹果切片器
我问问他想吃点什么零食?......苹果......
我跟他一起收集到了一个小案板,一个削皮刀,和一个苹果切片器,放到厨房台面上准备开始工作。在我们大人眼里再平凡不过的切苹果,在孩子看来是一场冒险,洗苹果,把苹果放在案板上,用切片器压下去,再把苹果放到盘子里,一切充满了秩序和趣味。
但是今天,弟弟只想洗苹果,削苹果,和用吸管吃苹果,这么奇葩的吃法也就只有你了,你以为苹果是椰子么?
11:15am
游戏四:听从指令做动作(Simon Says 西蒙说)
游戏类型:身体运动和认知发展(听从指令,指控力)
啃了几口苹果后,他把插着吸管的苹果孤零零地留在了厨房,走到了游戏房,他说,我们玩Simon Says吧!西蒙说这个游戏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是听从指令做动作。哥哥经常当西蒙指挥弟弟指身体的部位,这次我是西蒙,弟弟要根据我说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我说
抱抱自己
把手臂抬起来
爬到桌子上面站起来
把架子上卡车的拼图拿给妈妈
把框里蓝色的积木和另一个框力的火车拿给我
......
对于两岁半的孩子,这个游戏可以比一岁的时候多加入一些词汇,和更多相关的指令。这是有助于提高他听从指令的能力,对于做到动作的专注力,和坚持去做完动作的自控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而对于四岁可以表达的孩子来说,当发出指令的西蒙也是一个思考和表达的锻炼,在给出指令的时候不但要想出一个动作,还需要准确得表达出来。
11:30am
游戏:照片墙
游戏类型:语言启蒙
材料:贴满照片的一面墙
在游戏室的门上有一面照片墙,都是一份一份的记忆,我是在artifact uprising这个网站打印出来寄到家里的。孩子都是图像偏好者,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对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锻炼。
快一岁时我会问“妈妈在哪里”,“哪一张我们在吃雪糕”......
一岁时会具体到特殊的词汇认知,例如“哪一张有一辆红色的车?”“哪一张Siggi和Magnus在吃雪糕?”“哪一张爸爸抱着妈妈?”......
两岁时我会让他说说“在照片里看到了什么”
三岁时我会让他说说“照片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那时候的感觉怎么样?”
四岁时我会让他说说“这个照片下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这里读图的语言和理解与读绘本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他们能自己复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都有帮助。
11:45am
游戏:乐高
游戏类型:自娱自乐
眼看着也快12点了,我说“你能自己玩一会儿吗?”他在游戏房转悠了几圈,最后落点在了玩积木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他还没有完工的乐高小建筑......于是我就离开去准备午饭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拉着一条长长的火车来找我了,说妈妈我饿了,我蹲下来一看,还有好多小乘客在火车上呢。
12:30pm
午餐时间
我们的午餐吃的很简单,时间有限,与其花时间在精致的摆盘和配料上,我还是宁愿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只要吃的健康,合口味就可以了。我煮了一点芝士、意粉 (mac and cheese是小朋友的最爱呀!)青豆和玉米,没有过度加工肯定称不上美味,就是营养均衡,在我的监督下,他把不那么讨喜的青豆都吃完了。
1:00pm
睡午觉
吃饱了我赶着他上楼睡觉,到了房间里,他照例拿了那本一直特别喜欢的行为叛逆书《好吃不好吃》自己翻着,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说yummy...yucky...想必这本书代表着他内心的声音。
我给他读了一遍,躺下我例行做“爸爸摸法”,一分钟他就倒下了,我走出房门。
爸爸摸法上次好多朋友问,就是手指间在他的小肚子或者小腿(他喜欢的地方)轻轻来回滑动,要有那种又痒又舒服又飘飘的感觉,这么一描述我都想睡觉去了。叫“爸爸摸法”因为这是他爸爸发明的,已经在家里申请了个人专利
孩子睡觉了,家里终于清静了不少,眼看着距离去接哥哥只有一个半小时了,刻不容缓,我去喝了杯水立刻就进入写文章的状态。
3:10pm
接哥哥放学
我们家的阿姨在两点的时候到我家了,我跟她稍微交接了一下弟弟的情况就出门了。
开车时难得眼睛能休息一下,我每次都会看心情选择内容,如果有精力我会听音频课程,podcast;更多的时候,大脑想放松放松,,现在叫圆桌派了,已经第三季了,集集我都不想错过。
这时的外面天空湛蓝,阳光甚好,温度也特别宜人。从学校接到了哥哥,我让他在小操场和他的朋友们疯玩了半个小时,我和同学的妈妈们聊了会儿天。
在回家的路上,哥哥告诉我他昨天做的一个梦,他梦见我们家的房顶漏水了,于是爸爸在花园里建了一个游泳池,还在屋顶接了一根管子把水引到了游泳池里,还有一根管子引流到了我们的小菜园子里,他自己都这个梦很神奇。我夸口大赞他在梦里的主意,还说以后我们屋顶真漏水了就按照他的方案,我问“如果是很久很久以后才发生,你还会记得这个主意吗?”
哥哥眼睛来回转悠了一圈,突然灵光一现,说”我回家就把这个梦给画下来!”
4:30pm
浇水浇花
回到家,哥哥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看看他的亲儿子们(花园里的小菜苗)。花园里的小菜园有自动灌溉系统,而露台上的这些就需要手动浇水了,他还顺便帮忙扫扫露台上的残花败叶。
这时我听到了弟弟的哭声,我回头往家里一瞧,弟弟趴在玻璃门上看着我们呢,到底是什么冤情呢?
与两岁的孩子共情
他在家里看到我倆在露台上,吵着闹着也要出去玩。我实在太理解他的感受了,我蹲下来抱着他说,“一天没出门肯定憋坏了,你看到妈妈和哥哥在外面肯定也很想出去的。”他听我这么说哭得更厉害了,我就一直抱着他
直到哭声降低了一点,我问他”你这两天眼睛有什么感觉?“
他愣了愣,用哭腔说着只有亲妈才能听懂的话“眼睛很痒!”
原来他意识到了,那动之以理的机会来了 ,我语重心长地说 “对,弟弟的眼睛对外面的花和树过敏,只要在外面玩眼睛就会痒,还会肿起来。”
弟弟更不干了,继续带着哭腔说“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我把他抱起来和我平视,很坚定地说 “你不能出去,但是我可以叫哥哥进来跟你一起玩,可以吗?”
弟弟情绪立刻缓和了不少,这下我明白了,我以为他想出门,他其实是想念哥哥。
哥哥进门之后看到了泡发水珠就马上动手和弟弟玩起来了,终于有人买了这海底世界的账,我心里暗暗地欣喜,没白准备。
5:00pm
游戏五:扔球
游戏类型:身体运动
哥倆一开始互相扔球玩,弟弟每次扔哥哥都能接住,哥哥每次扔弟弟就要跑着去捡球,这个游戏从扔球,到捡球变成了抢球,弟弟气势弱于是球就一直在哥哥手里,弟弟在他身后追着哭着喊着要,这么来回跑了几圈,哥哥有着想把球藏起来又不想让弟弟看见的复杂心情,就干脆一开地下室的门把球扔到了下去。
这下弟弟情绪更激动了,哭着说“要球,要球!”我嘴里一边唠叨哥哥自己不玩还不让弟弟玩,就擅自自己下楼把球捡了回来,这下可好,满足了弟弟,哥哥样子变得跟一个快要爆炸的气球一样,他大声地哭,还尖叫!于是他把自己关在了一个房间里面。
与四岁孩子的共情
在两个孩子的家庭中,这种同胞之间发生的冲突很常见,孩子只要在一起就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很多肢体冲突,今天算好,没有肢体,而是情绪上的敏感。即将五岁的哥哥有同龄人共有的个性,争强好胜,害怕失败,有时乖巧有时又叛逆,时而爱护弟弟时而又表现出攻击性,这些心理特点都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现在的我需要帮助他渡过这个难关。
我在他把自己关进去的那个门口坐下来,
问“哥哥你现在感觉很生气,所以你哭和尖叫了”
(没反应)
问“你不想把球给弟弟,是吗?”
(没反应)
问“你可以把自己关起来,让自己平静下来,还记得学校教你们的呼气吸气吗?”
(没反应)
我实在按耐不住了,问“我可以开门吗?”
只听见一口坚定的“不可以!”从房间里传来
这样闭门思过可是我第一次遇到,我绞尽脑汁想着怎么陪着他处理这个情绪,我说“我就在门口,如果你想说的时候,就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吗?”
于是我随便找来一张纸和一支笔,撕成了几张小纸片。
第一张我画了一个哭脸,放在了门缝下面,他马上就把纸条抽走了,我趁机说 “这是伤心的样子,刚刚你哭了妈妈觉得你很伤心。”
(没反应)
见没反应我又画了一张生气脸,同样放在了门缝下面,看来他很喜欢这个方式,他把纸条又抽走了,我说“这是生气的样子,你刚刚样子像一个鼓起来的气球,而且你还尖叫,妈妈觉得你也很生气!”
(没反应)
眼看着都要快吃晚饭了,这样下去太耗时间了,我想着试试最后一张吧。我又画了一张讨厌脸,塞了进去,“你会不会很讨厌妈妈,老在这里问你问题?”
这时门就像芝麻开门duang duang duang地打开了,他驼着背弓着腰把那张生气的脸递给我,说“我特别生气,因为你去捡球了,本来是我要去捡的!”
一块石头落地,当他把这个感觉描述出来以后,我立刻就理解了他的感受,那么下面的怎么处理都变得很简单了。我跟他平视
“我特别理解你想亲自把球还给弟弟,妈妈没让你做,因为妈妈看着弟弟追着你跑了那么多圈都没有把球给他,以为你不想给,是妈妈误会你了!”
他撅着嘴不说话。
我又问“那下次有什么办法能让妈妈知道你最后会给他呢?”
哥哥说“下次你先要问问我!” 我就这么愉快地答应了
这件事也算是有了了结,而塞纸条这种处理方式也是我当时情急之下想出来的,孩子需要我们共情,我们也希望用共情去处理当下激动的情绪,但是如果遇上了孩子把自己关起来,或者不愿意面对大人共情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了。这次先陪伴着他,等情绪恢复下来之后,再去沟通,而塞纸条这种游戏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去自我化解负面情绪,破涕为笑,至少今天算是测试成功吧。
6:30pm
画画
晚饭后,哥哥还没忘了要把在回家路上给我讲的那个梦给画出来,他绘声绘色地把梦想变成了画纸上实实在在的痕迹。
哥倆每人都有一本想法纪录书,其实就是一个白纸笔记本,我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好主意,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觉或者有趣的发现都纪录下来,每次画完后我会在画上面标上日期。日积月累,他们的想法就能有章可循,他们眼中那些没有实现的想法,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没有想明白的情绪,都在他们的想法记录书里了。
7:30pm
睡前程序
平时的这个时段都有爸爸在,但是今晚他有工作晚餐,只能我自己伺候哥倆了。等洗好澡,刷好牙,换好衣服后,他们就去房间选书了。
等我到他们房间一看,这番情景
我让他们平静下来,给他们一人讲完一本书,才意识到我已经连轴转了12个小时,今天是非常漫长的一天,这时非常想去洗个热水澡让头脑清醒清醒,换个频道。
和往常一样,我跟他们说,“妈妈走出这个房间的门之后,现在是你们睡觉的时间了,你们要是觉得睡不着可以在房间里看书,说说话,但是我希望你们很快就睡觉,现在已经很晚了,而且从现在开始也是妈妈自己的时间了。” 弟弟说“妈妈你是要去工作吗?”,我点点头,“嗯,妈妈除了工作,妈妈也想休息一下,晚安!”
于是我亲了亲他们倆的额头,关上了门。其实一关上门我就精神了,晚上八点半,我的夜生活要开始了。
点击阅读更多教育观察▼
▶ 李银河:中国人,如何在家庭里开口谈性
▶ 复旦妈妈:遍地国际学校,魔都无书可读
▶ 清华爸爸:奥数凉了、减负来袭,怎么办?
▶ 送孩子去泰国读国际学校,划算吗?
▶ 儿子在学校被白人欺负,老师根本不管!
点击进入小程序免费听故事▼
【经典童话故事】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
【经典童话故事】小熊维尼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