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聋哑孕妇分娩 医护全程用纸笔沟通

提示:点击上方东阳市人民医院 一键关注

“双腿要分开,并腿会夹到宝宝。”

“手抓好杆,用力!”

“加油哦!”

“我们要做个侧切,让宝宝出来”

“好样的!”

“宝宝快出来了,加油!”  

聋哑孕妇生产,医护全程用纸笔沟通与其沟通,11月14日晚,产妇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宝宝,重6斤5两。


“我‘听’见了孩子的哭声”


25岁的任艳是一位聋哑姑娘。


11月14日上午,已孕40周的她因“持续腹痛”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阳光产房待产。


“从最初的没有宫缩到10分钟一次、5-6分钟一次的宫缩,产程进展越来越规律。”护士张超颖说,这是她第一次遇到聋哑孕妇,紧张不言而喻,“和普通孕妇交流,只需要把手术的注意事项一一告知,说什么做什么,但任艳不同,她既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也听不到我们的安慰。”


怎么样才能让她既充分理解又很好配合呢?阳光产房的医护想了各种办法。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手语翻译,一些交流用手语就可以做到。”张超颖说,“你好”、“别紧张”、“躺下休息”,这样的手语既简单又直接,在沟通中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用手语比划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会加上一些身体语言,肢体接触,孕妇没有反感,反而更快地放松了心态。”


可是,只用手势,遇到一些复杂的交流难题时还是会有偏差。于是,她们就想到了最原始的方法:写字条。为此,她们设计了一整套方案。


任艳到产房后,医护人员就为她做了一次“产前培训”,用写下的文字告诉她怎么用力、呼吸,不舒服的时候怎么告诉医护人员。临近产程,护士们还很用心地用粗体大字写下“加油”、“别担心”、“用力”、“不用力”等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的词语。


任艳有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护理人员就提前把“产妇伤口护理要点”一点点记下来,从伤口恢复时间到每日伤口消毒注意事项,从恶露饮食禁忌到线结脱落观察等,都一一详细写在了笔记本上给孕妇。


“双腿要分开,并腿会夹到宝宝。”


“手抓好杆,用力!”


“加油哦!”


“我们要做个侧切,让宝宝出来”


“好样的!”


“宝宝快出来了,加油!”


晚上7点20分,任艳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宝宝,重6斤5两,护士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写在纸上:“是个男孩。哭得很大声。”


任艳努力抬头看着孩子,从孩子的嘴型,从孩子有节奏的动作中,她也感知到了孩子有力的啼哭。


“很坚强,也很配合。”这是任艳给医护人员的印象。


从业多年来,护士长李晓媚很少遇到这样特殊的孕妇——不仅她本人为聋哑人,其丈夫也是聋哑人。“孩子出来后,我们也提着心。等孩子真的哭出声来了,我们都在欢呼。”


“我能生一个健康宝宝吗?”


任艳和丈夫都是聋哑人。


丈夫是先天性耳聋,郑燕则在8个月时因药物导致耳聋。这样的情况下,宝宝的听力有没有问题?


    医生说,其实在怀孕18-24周,就可以通过父母耳聋基因的检测和羊水穿刺来辨别宝宝是否耳聋。为了让任艳放心,医院决定给宝宝做听力筛查的基因检测,如果有药物敏感性、迟发型等的耳聋,以后也可以尽早干预。


“我能生一个健康宝宝吗?”


对于聋哑产妇提出的疑问,医生说,先天性(遗传性)聋应以预防为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2、两名先天性聋人之间不提倡结婚。

3、先天遗传性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健全人结婚。

4、如果先天遗传性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健全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性聋儿,若仍想生第二胎,则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

6、注意妊娠特别是妊娠2—4个月时的围产保健,避免疾病,避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还应注意避免接触耳毒性化学物质。



觉得好,点zan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