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宝宝未满一岁时,安妈经常收到各种早教机构打的电话约免费体验早教课,虽然有兴趣一探究竟,奈何堵奶问题和安宝宝的作息很不规律,就一直没有接受过邀约。反而一岁后,安妈有了踏勘早教想法后,手机倒是一直很清静,偶然机会逛沃尔玛去问了下美吉姆,现场销售倒是很积极,可是给我的印象很不好,语速真的是超快,我觉得就像在背书速读模式。反正我是没听清,大意是明白。机构早教的哪些套路我之前看帖也大致了解,所以直奔重点——给我排课。不知是否1岁前的早教生意差些,都是主动拉人来体验,1岁后的课就热门多了,所以七绕八弯销售扭尼好几天才不情不愿的给我在最后一分钟插了个位置。这个我后面再说吧。说说今天的体验感觉:
教室环境
美吉姆的装修风格是比较相似的,我没有拍照,在网上找了类似的图片。我们体验欢动课教室最显著的相同点,教室四周围一圈各种运动教具:滑梯、软垫、单双杠、台阶、海洋球池,顶上一排排吊绳(也就是美吉姆引以为傲的特色Swing),地摊上一个硕大的红色实心圆。
老师
一节课2个老师,一个主要讲课及演示的老师,一个辅助维持秩序的老师。
说实话两个老师挺忙的,不过有1/3时间是在忙搭教具,收教具了。英语宣扬的80%英语20%中文,口语腔调还是蛮地道的,可是,真的听不清啊,因为要朋友的依依啊啊,家长的低声回应宝宝,加上背景音乐,还有辅助老师偶尔的维持声,我基本不是靠听,而是靠看,跟上老师的指令要求的。
课程
这是我直接截图销售给我发的内容,短短一个小时,16个环节,每个就是1~5分钟的样子,全程,我有一种像在跟团旅游的感觉。太紧张了,一直在赶,虽然销售的解释是小朋友在这个阶段的注意力只有几分钟。注意力短不等于行为持续时间短啊,要坐下来不打差观察聆听老师做动作说话能持续平静时间短,不等于小朋友自己行动玩耍一个项目的兴趣热情只有那么短的时间啊,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重复。重复才是他们探索形成认知的模式。安宝宝在课前就反复的对海洋球池感兴趣,一直不停爬上去淘球扔,然后抱下来了,又爬又捡又扔。课上自由活动是也总是摸到海洋球池的方向。我看见体操环节有个小朋友就是抓着吊索不放,然而要换下一个环节啦,还有小朋友喜欢钻隧道洞,也是因为要清场换环节被停止了。
所谓分离焦虑,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深,家长也就是在一两米距离外,小朋友是因为玩具吸引才不那么在意家长是不是一定要陪在身边。还有所谓社交能力,其实,并没有啊,小朋友都是各玩各的,这个年龄段的社交属性也确实是如此。就是在抢玩具和走路碰到撞到才有了非常短暂的接触。
比较欣慰的是,安宝宝这个第一次上早教课的表现还是出乎意料的好的,这么多频繁切换的环节,还有好多运动项目第一次体验,她并没有出现哭闹的现象,无论是走跷跷板,钻隧道、荡秋千,基本从接触到完成都比较平静自然,我觉得这和小时候做的一些在家游戏还有抚触以及爬行多,前庭觉锻炼的多有关,平衡能力还可以,所以不会出现惊慌失措的恐惧。当然,秋千荡高了快了就害怕了,这是很自然的吧。
早教课上的安全,我其实还蛮担忧的,这似乎是家长在关注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功夫也没有意愿去关注一样,在分离焦虑环节,我看见一个老师在红圈里跟单独一个小孩陪伴,另一个老师在远处收拾教具,完全没有看孩子,而家长是被要求和孩子们保持距离的。这时我看见有的小朋友很快的速度跑着推推车,完全没有意识前面会撞上其他小朋友,而扬琴、鼓、球等玩具散落在地上,走路不稳的小孩也很容易踩到滑倒啊。不知道是不是我忧虑过度了,总之,我觉得这种场景的危险性反而比吊环那些个悬空的更大,毕竟是有老师一对一的在旁陪同和关注的。
总之,在教学与孩子们的互动、调整上,老师的表现,课程的设计并没有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能让我心动的大概只有这些大型器材了,然而,我感觉他们的娱乐性多于功能性,也就是说,为了锻炼刺激内耳前庭,过于复杂化大型化教具,有点杀鸡用牛刀的路数。就像吃螃蟹用八件套,明明牙齿和蟹钳的夹子就可以完成了。
机构早教,值不值,因家庭而已
机构的优势,课程系统、老师熟悉做法、设施教具丰富、场地宽敞、小朋友集中。
如果有钱又离家近的,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对于普通家庭,如果照顾素质不高,有心无力,缺少亲子陪伴思路的,也能挤出一笔富余的教育投资,也可考虑。但能够全心投入,有心思考和执行的家庭,不妨多了解一些亲子教育理念,学习储备一些亲子游戏,加上亲子阅读,一样不会比早教机构的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