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婆分娩这件事,萌小芽队友来稿了!更精彩是老婆的亲笔点评……





昨天新栏目上线,看大家的留言感动哭。做绘本音频也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私心,实在是太爱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悦读时光了,我家的绘本绝对可以开一家小型图书馆,当然其他书也是不少,所以上回呼声很高的育儿书借阅我也琢磨琢磨,孩子大了那些小时候的指导就用不上了,但当时真的给了我很多很多有用的知识,真想想个办法让它们像传家宝一样为更多的妈妈服务啊!


还有一个筹划了很久的项目昨天也收到了反馈,帮我们试用联名围巾的两位妈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在轻暖和颜值方面都给了高分,我的一颗心也算是落了地。因为做科普这么久了,我最坚持的是设计和材质都要安全,而对其他方面的考量可能就弱一些了,能够得到妈妈和宝宝的喜欢,实在是太开心了!我也可以跨界了不是?有机会变十八线网红不?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萌小芽,的队友,就知道你们萌芽萌小芽傻傻分不清,恩简单地说,萌芽是学霸(自封的表打我),萌小芽是少女(真少女)。小芽跟我算是认识很多很多年的亲闺蜜了,但在生娃这件事上,我的螃蟹比她吃得早多了,我家弟弟都快两岁了,她家Emma上个月才刚出生。


但是,已婚未孕的小芽被我拉来一起做萌芽研究所,也是提前学了各种当妈的知识,见惯了各种当妈的纠结的,这回轮到她当妈了,会不会少纠结一点?呵呵。




小芽队友发来奶爸心得,说是要投稿,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花式秀恩爱不服啊,分娩和产后的辛苦哪有那么轻描淡写!于是,私下邀请还在跟月子中的娃搏斗(磨合)的小芽亲自下场点评(坑爹),写写奶爸幸福满满的文字背后,新手妈妈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真的不是来拆台的[真诚一脸]




文 | 拾月&萌小芽




新手奶爸爆照


10月17日清晨6点,我和丫头的孩子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礼节性地哭了几声之后,开始安静(并略带嫌弃地)地打量方圆20厘米以内的世界。这一刻起,我成为了一个父亲,你们的萌小芽成为了一个母亲。



我们的“生娃前提清单”



我们是去年年底开始谋划要孩子的。在那之前,我给自己列了一个“生娃前提清单”:我们不是因为任何人的催促而要孩子;我们并不需要孩子来填充生活的内容;我们有办法自己养育这个孩子而不变成三个家庭的负担;以及,必须等到三国志13发售以后。


丫头的“生娃前提清单”则是另一回事,包括:保证会爱她多于爱孩子,不然不生;不先去旅游不生;怀孕后不让吃冰淇淋不生;以及,分娩不让上无痛的话坚!决!不!生!【小芽说到做到,无痛生产经历戳这里】




从确认怀孕那一天起,我在暗地里陷入了惊惶:三十年来从未有一件事与我如此密切相关却只能全程旁观,这让我十分不安。于是我做了一系列二兮兮的举动——从第三个月开始问丫头要待产包和新生儿物品购买清单,开始查找新生儿父母能参加的培训班,开始调查我们小区周围的幼儿园,甚至去打听了隔壁大学附小的赞助费……


终于有一天晚上丫头抓狂了,又委屈又暴怒地训斥道:“怀孕生孩子真正的问题还一件都没来呢,你都不淡定的话,我不淡定的时候要找谁??”


我一开始还纳闷她所说的“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毕竟我们做了万全的准备,看过牙医、打过流感疫苗、遵守了所有饮食守则、找到了朋友口中口碑最好的产科医生……不过很快答案就揭晓了,“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她的心理状态。




初期肚子没有变大、也感觉不到胎动时,她会焦虑小家伙究竟在里面什么情况,三天两头把家用多普勒胎心仪拿出来给孩子打电话,听到心跳回应才肯放心;有胎动以后,她就开始担心母乳喂养的问题,时不时梦见孩子出生以后被饿着了而惊醒,再也睡不着;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孩子的存在越来越真实,她开始焦虑成为母亲究竟会不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把生活变成以前从来不愿接受的样子……


等等等等。


小芽

回想那一段焦虑的日子,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最担心,听不得别人说跟“胎停”、“流产”、“畸形”、“21三体”、“巨大儿”有关的事情,几乎总是在自己吓自己。跟家属说的也是真的焦虑,但孕期细微又复杂的焦虑,即使是天天陪在身边的他也没法分担啊。生出来虽然更累了,但想到除了喂奶以外都可以扔给爹,还是感觉好多了。



我恍然大悟,如同追她时让她对我有信心、恋爱的时候让她对我们的未来有信心,当下我要做的就是让她对做母亲这件事打消焦虑、充满信心。


这项任务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首先,我需要在怀孕和育儿的知识储备方面尽快与她达到一致水平,而她的本职工作可是萌芽研究所(我当时也在准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对比认为,还是萌芽研究所家属资格考试比较难)…… 然后我才能明白她所焦虑的那些技术性问题,当个合格的聆听者,以及进行有意义的讨论,而不是“没问题、想多啦、早点睡”这种三段论。


小芽

敲黑板!什么是有意义的讨论?就是提前普及科学育儿常识,不仅仅是喂养,还有教育问题,要提前找到分歧,提前统一共识!


母乳喂养最好、一岁内不加盐、要光脚学走路什么的都是小儿科啦,还要时不时就向他灌输什么t2啊,h3啦,秩序敏感期啊,rie啦,大街上逛个街随便看到某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场景我们小两口就开始分析利弊啦……等等等等。


虽然家属平时和所有别人家的孩子都玩得超级无敌好,但保不齐搁自己家孩子身上就变成当局者迷,特别如果生的是男孩子的话,“男孩子必须勇敢坚强不能哭”的直男癌论调一旦犯起来的话,啧啧啧,为娘到时候再进行思想教育效果恐怕就大打折扣了。


哦,你们问最后生的是女孩子那怎么办?家属是个女儿奴,所以只要是女儿,那么,怎!样!都!好!




她还焦虑未来的二人世界、三人世界,我要打起给客户提案的精神,以形而上的逻辑说服她:“孩子的最大学校还是社会,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不把我们的偏见和陋习传给ta,所以你不用担心失去自我,其实能成为更好的自我啊”;或者以执行细节取胜:“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去台湾日本旅游啊~设施对母婴很友好~孩子也不会满地乱跑添麻烦,带娃玩乐两不误”。


小芽

生完孩子之后,才发现出远门去浪根本不算最难的愿望,毕竟一年也就那么一两次旅行计划,带上娃就是了(好吧,可能我还是想得太天真了~)。最难的居然是想在市区家门口看个电影,偶尔看场话剧,来场演唱会,这些生娃前最普通的娱乐消遣活动,都要三思而行,没人奶孩子怎么办?出门作息被打乱怎么办?啊,还是忍忍缓缓吧……哼,下周这家伙要去上海出差,可以去看120帧的《比利林恩》,恨得我牙痒痒啊!



痛苦与甜蜜交织的陪产



10月16日,离预产期还早。晚上七点,一家人刚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的小孕妇突然一怔,抬头说,我破水了。


那大概是我生命中感觉最不真实的一小时,我用了生平最快的速度拽着三个待产包。


小芽

别问为什么有三个,我准备的是“顺产,只住一天”、以及“可能剖宫产,要住几天,先放车上预备”的待产包。



下楼去开车,沿路黄白红蓝的灯光都像是假的电影布景,到了医院进急诊、看医生、办手续、进病房,做胎监,直到我在家属陪伴的小床上坐下来,还觉得分不清现实的界限。


丫头11点开始有宫缩,1点半从产科转去待产房,我按照医院的要求换上全套蓝色的无菌服进去陪着。待产房很大,有四个床位,一个妈妈在坐健身球,另一个妈妈已经在要求上无痛。


35周的时候我们去上过拉玛泽呼吸法的培训课,然而当宫缩疼痛越来越加剧的时候,那些公式一样的字眼根本派不上用场,丫头抓着我的手满头冷汗地说:“我不会了,我不会了!!”




“就像游泳的时候换气一样,游泳!游泳!”怀孕第四个月到第七个月,丫头每周都去游泳至少两次,她不爱跑步不爱瑜伽,游泳是她唯一喜欢的运动,在水里她学会了换气学会了节奏,终于在这一刻派上了大用场。


但是在宫缩这种地狱体验面前,任何办法都只能是暂时的。她很快就痛得濒临崩溃,忍不住要哭喊出声,手脚都扭曲得不能控制,我和其他床的丈夫们一样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面对着或许是我们成年以来最无能为力的时刻。


丫头这时一把搂住了我的脖子,另一只手掐进了我的肩膀,以近乎拥抱的姿势把所有气力都摁进我的身体里来对抗这份痛苦,我顺势在她耳朵边数着拍子“吐气吐气吐气~吸气”,她的疼痛才缓解了一些,这样持续了一小时以后,终于开了三指可以打无痛了,麻醉师过来要求家属暂时离开,丫头几乎绝望地拉着我的手不让走,对麻醉师说:“没有他我坚持不下去。”


此后回想,那是我人生所经历过的最铭心刻骨的痛苦与甜蜜交织的画面。


小芽

生产之前一直有朋友问我,你真的打算让家属陪产吗?“生孩子很狰狞狼狈的,到时候他会看到你很丑的一面的,你不怕吗?”大家问。我怕啊,但是我更怕痛的时候没有人在旁边啊!


所以,我在破水之后逐渐开始宫缩之后的间隙,居然还掏出随身包包里的粉饼出来补妆!事后证明,然并卵,因为比起脸色的惨白,极度疼痛时的狰狞,更突破我底线的是还要他协助我用便盆小便!


当时我一边痛一边还不忘让他别过脸去不要看,然而,后来母乳喂养的时候,才发现之前的这段经历也是小儿科,这是后话了,一会说。



打完打无痛,丫头已处于半虚脱状态,但脸渐渐恢复了人色,半晌后对我说:“不痛了。”我站在原地憋了半天,说了句:“生出来打ta!”




托伟大的现代医学的福,后来的开指变得云淡风轻,丫头甚至还小睡了一小时。到5点钟,护士过来把她推进了分娩室。


相比宫缩的撕心裂肺,上了无痛以后的分娩更多的是辛苦,没有子宫巨大疼痛的助推,丫头的用力一开始很不得法,医生护士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只能等着她找到窍门。最后的剧情就跟电视里很不一样了,孩子噗嗤一声被医生拔了出来,全身被胎脂裹得油亮发光,我还没来及做任何反应,护士就啧啧啧哎哟这孩子胎脂怎么这么厚啊爸爸赶紧去外面拿一包胎脂清。


我慌忙把丫头的身子放平,又慌忙地往门口走,走到一半听到丫头问医生:“男的女的啊?”医生说:“女儿。” 


那是早上6点零3分,广州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凉风从窗口涌进来,我的女人在手术台上等着缝合她有生以来最伟大的伤口,我的女儿在称重台上安静地蹬着小腿儿,一切顺利而完美,简直不能要求更多。




小芽

呵呵,无痛分娩对缝针一点都没有用,“最伟大的伤口”缝起来真是太tm的痛了啊,一点都不!完!美!


后来朋友们都问我当时有没有哭,我没有哭,但我始终没有停止过傻笑。



产后,还有很多很多的挑战



今天,我们家小Emma已经满月了,出生时六斤二两,如今已经八斤一两。胃口很大,头能抬得很高,而且正如从受孕到出生一直表现的那样,是个不折不扣的急性子,发起急来已经会打人抓脸,其余时候是个深沉安静的青蛙腿小妮儿。


对大人来说,这个月最大挑战是母乳喂养。丫头几乎经历了育儿书本里所提到过的所有情况:先天条件不理想、初乳姗姗来迟、乳腺状况不佳…… Emma的反馈也是教科书式的:混淆、奶瓶依赖、衔乳吸吮不当……我们前后请了三拨通乳师,加上月嫂,把物理按摩、机器牵引、食补催奶一整套方法全过了一遍,终于从没母乳、到瓶喂母乳、到亲喂为辅,终于到亲喂为主。


小芽

这一段也太轻描淡写了……事实确实大概是如此,但其中的艰辛真的是不忍回忆。


整个月子里,每隔两个小时挤奶一次,而且必须得手挤才管用,一挤就是一个多小时,还得小心翼翼地把挤出来的几十毫升母乳精确地滴进瓶子里,没错,是滴,一滴一滴的接起来,存够了一餐的量,再热给孩子吃。


月子里的前二十天,我全部的时间,就花在挤奶这件事情上了。同时,每天还要在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尝试让她接受亲喂,一度频临崩溃跟着她放声大哭。


到后来亲喂逐渐顺利之后,第一次被咬出血的时候也是把自己吓得不轻,凄凄惨惨哭起来。这些时候他都在现场,他会心疼地说,“我们不喂了,奶粉就奶粉吧,不喂了,你这小孩,看把你妈折腾的。”


然而真的要如我一般有实际的切身体会,看上面这段文字就知道,还是不可能,呵呵。


另外,因为整个母乳喂养的过程是一场疲劳战役,从一开始在医院甚至介意自己的妈妈看我尝试亲喂,到后来,最多的时候有6个人围观我通乳,再到最后,为了让日子过得轻松一点,家里随便哪个位置我都可以撩起衣服就挤奶。还有被咬伤了之后,那华丽丽的血渍……为了让伤口好得快,我甚至还坦胸的“晾”着“她们”,在家里走来走去。啊,一点美感都没有了,这是家属原话。


这也是我前面说的,生产时的狼狈狰狞和这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啊!







在经历了生产那样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以后,我并没有想到这么快又要经历一场这样的女人与自己、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斗智斗勇,让我觉得相比之下,在生命这场奇迹中我们男人能亲身参与的部分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小芽

嗯,你知道就好……不过,跟现在Emma怎么都哄不睡相比,母乳的纠结简直不算什么!学了那么多科学知识,现在还是跌入了抱睡大坑,我家实行值班制,白天和前半夜我来,后半夜爹来,偶尔爹出差,Emma看到饲养员换人了,还会额外再兴奋很……久……顺便问问抱睡啥时候才能破除啊?是真的不抱不睡,可以挣扎着玩很久很久很久……跪求绝招!


这就是你们的萌小芽和我迎接我们的女儿小Emma的故事,谢谢萌芽研究所的小伙伴以及关注萌小芽的所有妈妈们从开始到现在的关心,生养孩子的旅程好长,有人支招打气真是太好了。





萌小芽和亲爱的Emma


(写于11月17日)


以上,就是小芽队友的奶爸心得。


平心而论,他真的是个很有孩子缘的男人,也是货真价实的女儿奴,光看每晚值夜班就知道他有多认真了。但在孩子真正出生之前,爸爸的感受还比较浅层的观察和体会,而在孩子出生之后,参与照料的辛苦也比不上妈妈刻骨铭心,更别提妈妈们还有产后荷尔蒙导致的情绪不稳,真的是分分钟焦虑大哭啊。


说这些不是为了批判男人的“不贴心”,因为男女本就不同,让他们感同身受根本不可能,但如果能够像小芽一样从孕期就让奶爸一直参与进来,并在产后直接放手交给奶爸值夜班,爸爸的成长也能更快一些。




虽然我在前面说看小芽队友花式秀恩爱不服,其实是开玩笑的啦,真心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这种类型的秀恩爱,让爸爸回归家庭,让男人参与育儿,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啊!


说到这里,我又想开放投稿通道(mengya01@qq.com)了,诸位奶爸有话说吗?欢迎花式秀恩爱,也欢迎(真)甩手掌柜的麻麻们来聊聊奶爸改造计划,帮助爸爸承担育儿责任,我们一起来努力。截止明天中午12点,点赞数第一的粉丝,获赠萌芽精心挑选的一本绘本。







往期热文 -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 好爸爸不能有直男癌,要不然爱情的巨轮也说沉就沉

  • 用绘本激活父爱:不爱讲故事的爸爸不是好爸爸

  • 原来伪单亲不是你的错觉 | 94.0%受访者感觉身边存在“影子爸爸”






本文来自投稿,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合作请联系QQ号2974673726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萌芽0-6岁百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