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重要的不仅是给予他温饱和关爱
更是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孩子的自信不是无数句“你最棒”吹捧出来的
孩子的优雅不是礼仪准则调教出来的
是孩子亲自参与,累积经验,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表现
是父母以身作则,提供环境,由外至内影响的潜移默化
上周我在朋友圈转发分享了视频《Edison的一天》,很多朋友表示惊叹,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这个视频在上课时老师也曾和我们分享过,当时班上的同学更是赞叹和喜悦,更加坚定于脚下走的路,更加深刻理解蒙氏教育的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校教育法,更是家庭教育的奠基。从视频中,我们深刻感受到Edison的自信和快乐,以及对人对物的优雅和善之情。
Edison的爸爸妈妈都是蒙台梭利老师,这个视频拍摄于2006年,记录了20个月大的Edison从早上起床吃早餐到晚上洗澡睡觉这一整天的活动。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和学习如何将蒙氏教育理念与日常家庭生活完美结合。
请大家用心观看这29分钟的视频,然后我们讨论以下问题:
蒙氏家庭环境的创设
帮助我,让我自己完成Help me do it myself
生活中的语言和行为教育
生活中的参与感
《Edison的一天》
蒙氏家庭环境的创设
视频中,Edison的爸爸妈妈为他准备的蒙氏空间是非常专业到位的,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蒙氏空间里,孩子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卧室,厨房,活动室和洗手间,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Edison 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几乎所有活动都能自发自主地进行,爸爸妈妈只是观察和协助。例如,早晨Edison吃完早餐自己收拾好餐具后,喂养他们家的猫,妈妈将喂猫的工作盘放在活动架上,盘子里放了一个装水瓶和一个猫粮瓶,猫粮瓶里装有一次量的猫粮,Edison 可以自己拿水壶接水。
图片来源于:Howwemontessori.com
虽然视频里没有出现Edison家的水壶,但我想应该是类似于上图中的这样的一个储水瓶,放置在孩子能自如获取的地方。
我们也看见,Edison每次活动后都会自己收拾,将东西归放原处。家里的活动架和书架上的玩具和书籍的数量不会太多,整体环境简洁有序。(在蒙氏环境中,0~3岁孩子的椅子高度是:22cm,桌子是:37cm,活动架是:35cm)
帮助我,让我自己完成Help me do it myself
老师和保姆的最大差别是什么?是耐心的引导和协助。我们的教养目的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温饱,而是协助他成就自己。蒙台梭利教授的"help me do it myself"这句话,可以说是蒙氏理念的精髓。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你便理解了蒙氏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我们设计的所有工作和环境,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似教非教”的目的,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学会的,自己探索发现的,从而培养孩子强大的自学能力和自尊自信心。
“帮助我,让我自己完成”,即成人为孩子提供恰当的环境和材料,让孩子实现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例如,在做pizza的过程中,妈妈为Edison准备的环境有:围裙,厨房保护椅,工作台,称好重量的面粉,所需要的油和水分别装进孩子能自己拿起和倒入的小壶子里,切好的芝士片,肉片和西红柿。Edison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己完成制作Pizza的任务。在劳务活动过程中Edison各方面的感知觉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例如在揉面过程中水的温度,水和油的不同质感和颜色,面粉从粉末状到面团的变化;揉,捏,敲等动作也发展了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握笔写字活动做准备。
在视频中,出现了两次Edison穿脱衣服的场景,一次时早上,一次是洗澡时。妈妈只有在Edison发出“Help please”的请求时,才会伸手帮忙。在穿上衣时,由于扣子没有完全解开,小脑袋没法钻出来,紧急之下Edison向妈妈发出了帮助的请求“help,please!”在妈妈的帮助下,Edison终于把衣服套在了脖子上,这时他知道他需要把手钻进手袖里,他又向妈妈说了句“help,please",这时,妈妈并没有立刻回应他,而是让他先自己尝试一次。Edison尝试失败后,妈妈问他”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one?"妈妈帮助Edison钻出右手手臂后,放手让Edison自己尝试左手,这次,Edison成功了。衣服卷在胸口,妈妈也并没有立刻伸手帮他扯平,而是引导他先将前面的衣服放下,然后整理后面的衣服。
这一系列的动作,如果我们代替孩子完成可能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而引导孩子做则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的时间,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我们给予孩子帮助并不是指帮他完成所有,而是分步骤地引导。视频中,Edison在洗澡前脱衣服时,妈妈帮助他脱了一只手袖后,这个活动的难度便降低了,妈妈认为Edison可以自己完成剩下的动作,于是便收手了。确实,Edison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将衣服脱了下来,并愉快地把他们放进脏衣篓里。
教育者的智慧在于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观察孩子的身心发展,给予孩子恰好的帮助,点到即止,不要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生活中的语言和行为教育
细心的人们发现,一岁零八个月的Edison语言特点是“蹦词”和单音重复,他还不能完整地表达整句话,只会说一些日常名词或简单句型。在他发现蜗牛时,他说“noil,noil~"爸爸只是简单地清晰地纠正“S~nail,Snail",没有说“你这是不对的发音,应该这样。。。”,也没有抓住孩子“趁机”反复教育,只是简单地清晰地从服了两次。
孩子的心灵是有吸收性,学习语言并不是反复枯燥的联系,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不断地吸收和模范成人的语言。所以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我们也应该放慢语速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在交流中不仅让孩子习得语言技能,也表达我们的尊重和爱。例如妈妈在帮Edison穿衣服时,她问到"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one?",Edison回答"Yes,please",这是一种互相尊重的表现。妈妈在给Edison洗澡时,一边洗一边说"现在我要帮你洗头发,手臂,然后是脖子,耳朵......"Edison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跟着妈妈的话重复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在这过程中习得语言技能。
"When you hold an infant,hold him not just with your body,but with your mind anf heart"——Magda Gerber
美国著名早期教育学家Magda Gerber认为,我们应该应该尊重孩子,即使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她打趣地说道,人们对着狗对着猫等不会语言的动物时都会和它们说话,为什么对着婴儿却不说话呢?
即使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的和他们交流,不仅能让孩子感知习得语言技能,也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尊重和平等。Edison 在和小伙伴一起吃下午茶时,好朋友问他“Edison,Do you want some?"这是从哪里学来的?是从身边的成人那里复制过来的。Edison养育猫,在院子里插花,喜欢观察大自然里的生命,妈妈在这过程中引导他“Be gentle",他小心翼翼地将蜗牛捧在手心里观察,轻轻抚摸,关爱地喊小蜗牛“baby”,轻柔地对待这些生命,尊重生命。
孩子每天都在复制我们的行为和语言,我们担心的不该是孩子不听“教”,而该重视孩子正从你身上复制些什么。你对他的尊重,爱,和平等,你的优雅自信,这些孩子都在不断地毫无保留地吸收。
孩子能做到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让孩子真正参与到生活中
Edison从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院子里的草坪上领回当日的报纸,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观察院子里的事物,然后回家吃早餐,这真是一项最美好的开启一天的活动。他和爸爸一起洗车,和家人一起挑选蔬菜,摆放和收拾餐具等。Edison的爸爸说,他们认为家庭劳务能让Edison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不仅能发展他的个人能力还能培养他的自尊心自信心。
另外,孩子和我们一样,低头就能吃到的食物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不是享受,我们对于那些需要稍稍用力跳起才能够找的事物着迷,也倍感珍惜。参与生活活动,能让孩子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心。你为孩子剥好鸡蛋,甚至切小块端到孩子面前,他可能会“不知好歹”地拒绝你,不会珍惜热爱眼前的食物。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参与感,就像一件我们从商场买来的毛衣,穿破了旧了也就丢弃了,但如果是我们自己亲手织的,便会格外爱惜了。所以,参与感很重要,它是孩子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的源泉。
这是我观看视频后的一些感想和心得,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受益,反思我们该怎么协助孩子成长?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和尊重到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