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糖不耐受,一定要放弃母乳喂养吗?

几乎每个妈妈都知道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是保护宝宝及母亲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很多妈妈发现宝宝喝奶后出现吐奶厌奶、大便酸臭有泡沫、胀气、屁多屁臭等乳糖不耐受症状。

这可愁坏了妈妈——坚持母乳喂养吧,看着宝宝难受于心不忍;选无乳糖配方奶粉吧,放弃宝贵的母乳实在可惜。宝宝乳糖不耐受,只有改喝无乳糖配方奶粉吗?乳糖不耐受的宝宝还能坚持母乳吗?

1,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当人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导致摄入的乳品或乳制品中的乳糖不能在小肠内被完全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未被完全分解的乳糖直接进入大肠,经大肠菌群发酵,产生大量酸和气,从而出现的一系列腹胀腹泻,肠胀气等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乳糖不耐受。

 

0-6个月宝宝之所以特别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是因为宝宝肠道发育尚不成熟,特别是小肠壁绒毛发育不完善,小肠壁绒毛缺乏,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吸收母乳和乳制品中的乳糖,从而出现吐奶厌奶、大便酸臭有泡沫、胀气、屁多屁臭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2, 怎样应对乳糖不耐受——补充乳糖酶才是正解

 

上面已经解释,缺乏足够多的乳糖酶才是导致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真正原因,所以原则上只要补充乳糖酶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无乳糖配方奶粉是将配方奶中的乳糖去掉或者替换成其他糖类,通过回避乳糖的方法,使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不再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但乳糖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能够促进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促进钙的吸收,维持体内水电平衡。回避乳糖(甚至因此放弃母乳)完全是得不偿失的无奈之举。

 

正确的做法,是在宝宝喝奶时在奶液中滴加乳糖酶,弥补宝宝体内缺乏的乳糖酶,帮助预先分解原先无法在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乳糖。在不损失乳品营养成分的同时,避免宝宝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呈持续下降趋势,16年间下降了近40%,0-6月龄宝宝纯母乳喂养率为27.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8%)。而在选择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中,宝宝出现乳糖不耐受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正常宝宝中乳糖酶缺乏率将近5成,而高达88%的婴幼儿在腹泻2周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很多母亲会因为宝宝出现乳糖不耐受放弃母乳喂养转而选择无乳糖配方的奶粉,使得宝宝白白失去了宝宝阶段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经济、安全、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其所含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免疫活性物质。但事实上宝宝乳糖不耐受是可以通过适当手段纠正的,完全无需因此放弃母乳喂养。


乳糖对婴儿早期发育极为重要,尤其对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促进钙质的吸收方面,都会因为乳糖的回避摄入而受到影响。选择放弃母乳喂养改吃无乳糖的配方奶,除了无谓增加喂养成本,对宝宝早期的发育也是得不偿失的。


3, 结论

母乳是宝宝最天然、最纯粹、也最适合的食品,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初的甘露。虽然部分宝宝乳糖不耐受曾经让许多妈妈遗憾地放弃母乳喂养,但是幸运的是,现代科学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相信真正爱宝宝的妈妈,都不会因为一点点已经被科学解决的小困难,而让宝宝错过一生中最醇美的乳汁,也让自己错过与宝宝生命中紧密相联的美好时光。

益生菌疗法

对于乳糖不耐受患者来说,问题是很紧急很棘手。你的身体必须快速产生消化益生菌的酶,以便他们能马上对你体内的乳糖产生作用。否则,这些乳糖将会快速通过胃肠道。确保益生菌快速发生作用的方法是大量输入酶。所以要注意,不同的益生菌会产生不同的酶。

益生菌进入体内后,它所包含的酶是密封的,或者说是同乳酸分开的。假设益生菌是酶的“包装袋”,当“包装袋”装上胃时,有的会破裂,有的则不会,这取决于他们链的强度。列如鼠李糖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抗性就很强。它们可以毫发无损的通过胃进入胃肠道。

有研究证明,在婴幼儿时期不断接触微生物有助于提高成年后免疫系统的健康和应答能力。顺产和喂养母乳的婴儿会自然地置身于那些对健康有益的细菌中,并获得多种源自母体的微生物。而剖腹产的婴儿和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则不能从妈妈那儿得到足够的益生菌源,肠道菌膜不健全,可能会出现体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现象,所以要注意补充含有益生菌的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