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系统评价比较了婴儿配方奶粉与他人捐献的母乳喂养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短期体重增加速率加快,但增加了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4。(1级证据)
●一项RCT评价了服用灭吐灵(metoclopramide)对早产儿母亲乳汁分泌量及母乳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服用灭吐灵不能帮助孕23-34周生产的女性增加乳汁分泌量,也不能延长母乳持续时间5。(1级证据)
●一项对照研究探讨了产后6-7天的平均乳汁分泌量(基线)是否能预测产后6周的乳汁足够与否。结果显示,虽然早产儿(胎龄小于31周)母亲在产后泌乳并用机械泵奶维持奶量,但是其发生泌乳量不足的可能性是与经口母乳喂养的足月儿母亲的2.81倍6。(3级证据)
● 一项纵向研究探讨了孕周对母乳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胎龄不满40周的婴儿6个月之后继续母乳喂养率的可能性降低,而胎龄在37-39周婴儿(足月儿)更低7。(3级证据)
●一篇专家意见类文章综述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益处,这些患儿母亲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助产士促进此类患儿母乳喂养的相应措施。结果显示,早产儿母亲非常享受母婴之间因为母乳喂养而形成的联结关系。皮肤的接触能促进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母婴之间的联结。来自助产士、哺乳咨询师和神经专家的合作和协同工作能为早产儿和家庭提供最佳的照护服务8。(5级证据)
●一项质性研究探索了父亲对于低体重早产儿在1岁前接受母乳喂养的体验。结果显示,需要鼓励父亲参加有关母乳喂养的教育中,如向父亲介绍乳瓶喂养对于母乳喂养的影响等信息。研究建议应认可和鼓励父亲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主动和积极的作用9。(3级证据)
●一篇关于早产儿出院后喂养结局的文献综述显示,早产儿出院后常常并没有学会吸吮。研究者建议,为促进早产儿最佳生长,需要其出院前就帮助其建立成熟的吸吮行为10。(5级证据)
●一篇系统评价评价了对卫生保健人员和母乳喂养培训师/咨询师开展培训、教育、行为改变等干预措施,对促进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效果。结果显示尚缺乏足够证据证实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2。(1级证据)
●一篇系统评价比较了婴儿配方奶粉与亲子母乳喂养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尚无此方面的RCT研究。目前早产儿/低体重儿推荐的喂养方式仍然是亲子母乳喂养3。(1级证据)
关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订阅号→右上角“+”→搜索“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或“fudanebn”
文章页面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添加关注
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