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生产价格的经验估计方法:应用与评价

本文发表于《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1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一种利用投入产出表估算价值和生产价格的经验方法,并利用中国2012年139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其在技术和理论上的局限。本文发现利用该方法得出的直接价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在总体上高度接近的结论,只是体现了劳动成本在成本结构中的特殊性。其偏离程度更多的是成本加成定价以及投入产出结构内在平均化作用的结果。该结果并不应该被视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直接证明。理论上,虽然该方法的理论预设具有新李嘉图主义的倾向,但由于现有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技术关系实际上是由国民收入核算事后推算的,因此该方法在应用层面并不违背市场价值决定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本文并不否认投入产出分析的意义。实际上,投入产出分析具有与劳动价值论类似的理论预设,因此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重要的理论工具。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投入产出分析 成本加成定价 经验方法

表1  主要国家价值和市场价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偏离程度

注释:美国的全部数据来自Shaikh,2016;英国的全部数据、日本32部门和37部门数据、瑞典的全部数据、韩国1995年36部门数据来自Zachariah,2006;韩国1995年和2000年27部门数据来自Tsoulfidis & Rieu,2006;中国1997年的数据来自Moriolis & Tsoulfidis,2009;中国2007年的数据来自荣兆梓、陈旸,2014。其中生产价格的计算除了荣兆梓和陈旸采用其B体系方法之外,都采用斯拉法的方法。

图1  直接价格、生产价格分布的核密度图

表2  2012年中国139部门中市场价格分别与直接价格、生产价格偏离程度最大的15个部门

表3  完全利润工资比平均化的数值例子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83:《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2004:《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黄宗智,2009:《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开放时代》第2期。

斯蒂德曼,1991:《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马克思》,商务印书馆。

孟捷,2004:《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孟捷、冯金华,2017:《复杂劳动还原与产品的价值决定:理论和数理的分析》,《经济研究》第2期。

冯志轩,2016:《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和利润平均化:一个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第8期。

荣兆梓,陈旸,2014:《转形问题B体系:模型与计算》,《经济研究》第9期。

李海明,2017:《检验劳动价值论:方法与证据》,《经济学动态》第9期。

夏明、张红霞,2013:《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Cockshott, P. et al(1995), “Testing Marx: Some new results from UK data”, Capital & Class 19(1):103-130.

Cockshott , P. et al(2009), Classical Econophysics, Routledge.

Cockshott, P (2011), “Competing Theories: Wrong or Not Even Wrong?”, Vlaams Marxistisch Tijdschrift: 97-103.

Calleja, E. & R. Osuna (2005), “Can we trust in cross-sectional price-value correlation measures? some evidence from the case of Spain”,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28(2):345-363.

Calleja, E. & R. Osuna (2007), “Indeterminacy in price–value correlation measures ”, Empirical Economics33(3):389-399.

Farjoun, E & M. Machover (1983), Laws of Chaos: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Political Economy, the Thetford Press Limited.

Kliman, A. J (2002), “the law of value and laws of statistics: sectoral values and prices in the US economy, 1977–97”,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6(3):299-311.

Kliman, A. J (2002), “Spurious value-price correlations: some additional evidence and arguments”, in:Zarembka. P (ed.), Neoliberalism in Crisis, Accumulation, and Rosa Luxemburg's Legacy (Research in Political Economy, Volume 21)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Lavoie, M (2013), Sraffians, other post-Keynesians, and the controversy over centres of gravitation,  Post-Print.

Lavoie, M (2014), Post-Keynesian Economics: New Foundation, Post-Print.

Mariolis, T & L. Tsoulfidis (2015), “Decomposing the Changes in Production Prices into ‘Capital-Intensity’ and ‘Price’ Effect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Economy”, Journal of Biochemistry116(5):1134-8.

Ochoa, E (1989), “Values, prices, and wage-profit curves in the us economy”,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3(3),413-429.

Petrović, P (1987), “The deviation of production prices from labour values: some methodolog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1(3),197-210.

Shaikh, A (1984),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arx to Sraffa”, in: E. Mandel & E. Freeman (eds), Ricardo, Marx, Sraffa, The Langston Memorial Volume.

Shaikh, A (1998), “The Empirical Strength of the Labour Theory of Value, Marxian Economics: A Reappraisal”, Palgrave Macmillan UK:309-331.

Shaikh, A (2016), Capitalism: Competition, Conflict, Cris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raff, P (1960), Production of Commodities by means of Commodit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soulfidis, L & D. Rieu (2006), “Labor Values, Prices of Production and Wage-Profit Rate Frontiers of the Korean Economy”, Seoul Journal of Economics.

Zachariah, D (2006), “Labour value and equalisation of profit rate: A multi-country study”, Indian Development Review 4(6): 1–20.


注释:

①根据Shaikh(1984)的介绍,早在1977年,两位意大利学者Graziella Marzi 和Paolo Varri就利用意大利1959年和196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尝试了这一方法。

②笔者这里要提醒读者注意,这一理解同时意味着从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估计得到的结果对应着不同的物量单位。

③如果不考虑固定资本、产能利用率以及周转次数,那么基本的投入产出结构为,完全形式依然可以表示为,不过此时,,此时称为流动资本模型。

④关于标准商品的讨论,参见Sraff,1960:21-39。

⑤按照斯拉法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生产价格实际上是和价值在一个量纲上。

⑥Shaikh、Ocho和Cockshott的研究结果显示,估计得到的价值实际上要比生产价格更加接近市场价格,但是从表\ref{multi-countries}的结果看,实际上无法得出这个结论。

⑦根据2012年139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劳动报酬总量,以及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次产业总就业人口估计的社会平均工资为34435.5元每年。可以看到由投入产出表的劳动报酬总量除以总就业人口得到的社会平均工资,与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加权平均得到的社会平均工资非常接近。这从侧面反映了用农民工代表非正规就业,以城镇单位就业代表正规就业,且前者占到总就业人口60%的估计是比较合理的。

⑧谢克称之为“the integrated profit/wage ratio”,本文仿照投入产出分析的术语,称之为完全利润工资比,以与直接利润工资比相区分。本文任何带有“完全”这一前缀的概念都是指这一含义。

⑨注意成本边际与边际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成本边际表示单位产品所包含的预期利润。

⑩当然,由于投入产出表得到总是一个部门投入产出加总的情况,因此这一技术条件只是事后确定的平均技术条件,因而忽略了部门内其调节作用的标准技术条件并不一定是平均的生产条件这一情况。

(责任编辑:秦蒙  审校:李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