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太多美景,还是败给了新西兰



新西兰分南北两岛,北岛历史人文,南岛美风景如画。
        我们的行程,从上海飞往北岛的奥克兰,再从奥克兰飞到南岛的基督城。在基督城取车后,一路悠闲在蒂卡波、库克山、瓦纳卡、箭镇、格林诺奇,天堂镇、最终抵达皇后镇。


去之前在地图上测算过南岛行程的驾驶时长,实际操作下来却是开开停停。或是冰川、或是湖泊,或是森林、或是那一片我热爱的草垛,都能让人赏心驻足。
         彼时的新西兰,漫山的鲁冰花已谢,秋日里的层林未染。幸好正值酷夏,昼长夜短,夜晚抬头便是星河。




                                        



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要去城市的最高处看它的全貌,有一个大概的城市观感。接着想要对它有初始的认识,逛博物馆就必不可少。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位于北岛,也是帆船城市。
        奥克兰的最高处,伊甸山,曾经是火山口,现在呈现的是一个绿色的天坑。从伊甸山俯瞰整个城市,像俯瞰一座绿色的花园。

 


从伊甸山的绿野仙踪里满足了肉眼的欲望,那博物馆的历史人文便是增加了旅程中的认知沉淀。

 


    

新西兰的博物馆,除了珍稀标本和历史战争的呈诉,主要是原住民毛利人的生活人文。据说毛利人是4000多年前从台湾迁移出去的,延续至今,在新西兰仍然能时刻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存在。





      

      基督城只能算南北岛的中转站,拿到车后,我们临时决定绕行300公里去一趟基督城边上的阿卡罗阿。沿途的休息站遇上几位他国游客,骑一辆三人摩托,无比活力,忍不住搭讪几句。



     阿卡罗阿的高原农场养了100多只羊驼,游客可以在农场给羊驼喂草、拍照,再喝上一杯农场的奶茶。即使山风直啸,但看着那群活泼可爱的羊驼,也就足够。




说起草垛,农场的人把废草卷起来,然后一个接一个错落有致的排在田野里,大概是用作冬天的燃料吧。



        记得第一次见到成片的草垛,是在约克到爱丁堡的火车上,无奈当时列车疾驰而过,我扒着车窗遥望了好久。
       这一次见到草垛,是在基督城开往蒂卡波的途中。等不及确认远方的收割车上是否有人,我已跨过栅栏,听见脚下的草桩掠过脚踝发出的吱吱声响,就这样漫无目的在田野上奔跑。曾在多幅油画中见过草垛的模样,见过麦田里拾麦穗的外国姑娘,见过收割前的忙碌与祥和。说不清也道不明,它让我如此兴奋。










不得不说,当蒂卡波湖呈现在我眼前时,现实中的纷扰繁杂瞬间消失殆尽。到之前我在想,估计也就和西藏新疆的湖泊差不多吧,然而真的完全不一样。应该是,上帝在夜晚,为它灌入了纯净的牛奶,和它诉说了故事的悠长。才有了它阳光下的奶蓝色、日出后的平静和傍晚如火热情般的波光粼粼。





      我在Booking上找了一间湖边山坡上的小屋,对面的约翰山和蒂卡波湖组成一幅画映入了客厅的窗户、厨房的窗户、房间的窗户。从屋内推门而出是高高低低的草丛和傍晚乱蹦乱跳的野兔。

在蒂卡波湖畔居住的几天里,我们自己买了青口贝、羊排、玉米、香槟等,像当地人一样做饭、饮酒,在夕阳下的厨房里消磨着光阴。







          晚饭后,博文、婷婷和Samuel开始研究星空的拍摄,我则是卷缩在沙发上,捧一把车厘子,反反复复翻着照片,醉心于白日里的山湖之色。





          蒂卡波湖的星空属于新西兰的星空保护区,湖边的好牧羊人教堂则是最佳的星空拍摄地。晚上10点开始,陆陆续续有星星出现,到了12点左右,银盘乍现。而星河下,则是架满了长枪短炮,随时等着按下快门。连续两个晚上,我们从11点蹲点到凌晨两三点,纵使冷的鼻涕乱流也抵挡不住我们夜半出门拍摄星空的脚步。那是多有趣的事儿啊。当然,苦心拍星河的人只有Samuel 和博文婷婷,而我,默默的站在他们的身旁,然后飞入浩瀚的星海遨游在自己的世界。







 库克山徒步最经典的路线是胡克山谷,始终点均是白马山营地。从蒂卡波湖到白马山营地大约1小时,透过前车窗能看到库克山越来越近。夏天的库克山依然覆盖一层冰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徒步的栈道旁,野草渐黄,走进去生怕踩到一只野兔。








距离库克山不远是普卡基湖,也是新西兰唯一可以和蒂卡波媲美的湖,湖边的商店卖的三文鱼嫩到入口即化,连不怎么吃刺身的我也忍不住饱尝了几块。









 瓦纳卡



瓦纳卡算是当地人和游客和谐共处的小镇。

Samuel 和博文在这里第一次尝试了跳伞,airbnb上的房东为迎接我们开了香槟、备了丰盛的早餐。还有瓦纳卡湖里的那颗树,和湖边那位穿着燕尾服的钢琴师。那棵树因为独自长在湖里而取名孤独的树,也因此成了游客的打卡胜地,从早到晚,从游客到钢琴声,从未孤单,却始终孤独。










从瓦纳卡出发,沿着色彩多变、蜿蜒崎岖的皇冠山脉,再兜转过箭镇,最后抵达皇后镇。皇后镇不愧为party镇。
       好不容易在镇中心停好车,趁着几位同伴排队买汉堡的空隙,我独自穿过几条街来到了湖边的市集,树下的人三三两两侃着天、街头歌手喊着摇滚、各式手工艺品摆满了铺子。




我们住的是离市中心2公里的湖边别墅,和中心的热闹比起来,这里显得惬意。抵达皇后镇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了隔壁的天堂镇,在天堂镇的路边摘了农民的青苹果,大胆尝一口,又酸又涩。见到了成群的牛羊和成片的野花,穿过拍指环王的森林,越过大大小小的水坑。遗憾的是当天上午的雨下的淅淅沥沥。



      终究,皇后镇的天气会给我们好脸色,第三天一觉醒来,蓝天白云下,微风拂面。跳伞、蹦极、帆船、皮划艇,整个城市好不热闹。Party开始了。












有机会,秋天的时候再去一次新西兰。那时的我,也一定会再找个湖边小屋,煎一顿牛排,捧一把车厘子,边吃边看窗外的雪山和湖泊。


谢谢新西兰一路同行的小伙伴,因为你们,记忆里的风景也更加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