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屡吼不止?“玩游戏”和“编程天才”,其实只差你的一个引导

说起孩子玩游戏,几乎是所有养娃之母心中的共痛。


身边的妈友们几乎尝试了所有的办法:说、吵、吼、规定时间、没收手机、砸手机、情到不可控时,甚至还动手打娃,可都是当时能起到点作用,不出一周,发现老毛病还在原地等你。


之前还爆出一条新闻,杭州一个13岁的男孩因父亲阻止玩游戏,从阳台跳下,救治过来的第一句话竟是:“手机给我,我要登陆游戏账号。” 让你哭笑不得。


为什么孩子们对游戏就没有抵抗力,还这么容易沉迷呢?


游戏充分利用了孩子人性中的弱点


1、即时反馈

在游戏中,哪怕登录这样简单的动作都能反馈。

而学习能这么快得到反馈吗?即使能,孩子也不可能时时收获老师的关注和赞赏。


2、奖励机制

游戏内只要孩子有了一点成就都可以受到鼓励或者虚拟奖励,这大大增加了孩子的满足感。


3、梯度设计

游戏整个难度的梯度设计也是逐级递增,孩子多尝试就能通关,如果多次不能通关还能实时降低难度,让孩子们一玩就停不下来。


4、真实代入

有的游戏不光画面逼真,还能让孩子拥有真实的代入感,在战胜对方的瞬间,也能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胜利喜悦。


再加上孩子的自制力不强,真的很容易因为游戏上瘾耽误学习,也难怪你严防死守也看不住。


那除了一味的阻止孩子,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那些年痴迷“编程游戏”的娃,现在怎么样了?


我发现,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媒体宣传,各个省份的推动,身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接触到少儿编程。而当年那些有着前瞻性眼光,从小学编程的孩子们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IOS苹果年轻软件工程师——马舜喆



马舜喆,6岁开始编程,现在17岁的他已经是iOS苹果软件工程师了。


2016年,他创办了省实验中学的IT社团,带领着40多名有同样兴趣的同学共同学习程序开发。


去年,马舜喆受邀参加2017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不仅让他得以与苹果公司的系统工程师、UI界面设计师、软件开发者进行技术交流,参观了苹果公司,还作为奖学金获得者,和苹果总裁库克见面,库克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你震撼到我了。”


目前,马舜喆已经开发过5款苹果手机应用,并经常帮助苹果公司查找、解决系统中的漏洞。他开发的一款叫“科技新闻”的应用,两次被苹果应用商城官方推荐,并被苹果工程师评为“我们最喜爱的应用”。


如今,马舜喆还是学校计算机课的一名助教。不久前,他还专门开发出一款校园应用, 学生们通过这款应用不仅能选书购书,还能实现在线支付。


高二清华保送生——毛嘉怡



毛嘉怡,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直接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毛嘉怡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在上初一时,因为数学成绩非常好,因此被老师拉进编程社团,从此,她便开启了她的编程教育之旅。嘉怡编程的时候手速飞快,得益于她小时候就开始玩的打字游戏,还在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嘉怡就最喜欢玩打字游戏。屏幕上掉下来一个A,她就在键盘上敲一个A。



但是她玩的游戏,都是有选择的,她喜欢那些能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烧脑小游戏。毛嘉怡非常喜欢编程,提到编程,整个人都神采飞扬,她认为,编程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能用来解决不少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浙大计算机学院的翁恺老师感叹说:“现在能进清华北大的那些金牌选手,基本都是从小学五年级左右就开始练习编程比赛了,而他们接触、入门编程的年龄则可能更小。”


初中就获清华大学预录取——闫书弈



初三时,闫书弈参加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营2015信息学夏令营,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无条件一本线录取协议。


闫书弈从小学三年级接触到LOGO(编程语言),就喜欢上了计算机编程,此后就再没中断学习。闫书弈说,自从学习了编程,就像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觉得信息学特别有趣。此后,闫书弈一发不可收拾,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最强大脑天才少年——杨英豪


之前的一期《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巅峰对决,本次的巅峰对决非常激动人心,很多爸爸妈妈们看得也非常的惊心动魄,这一期,最大的亮点除了“浪子”栾雨之外,就是14岁天才少年——杨英豪。



杨英豪上场之后彻底爆发,以3:0的战绩大胜张梦南,力挽狂澜,霸气绝杀。最终,为“水之队”赢得了一场胜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14岁的杨英豪是就读于杭州文澜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曾获得很多比赛的一等奖,可以说是“一等奖专业户”。


随着杨英豪的慢慢长大,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但是去年的寒假计划中又增加了一门新的兴趣——编程。



杨英豪说:升了初中之后,很多兴趣爱好就不学了,但唯独没有让我放弃的就是编程语言。”


他不仅对编程非常感兴趣,而且还在全国信息学奥赛普及组中获得了一等奖。对杨英豪来说,编程就像他的良师益友。


不仅这些牛蛙们,说到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IT界的大佬,令人艳羡的富豪们,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小接触计算机、学习编程


扎克伯格11岁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创办Facebook(国际版的微信+微博);

比尔·盖茨13岁学习计算机编程,创办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CEO乔布斯12岁开始学习编程(iPhone,iPad);

Uber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6岁开始学习编程(美国版滴滴打车);

Google人工智能AlphaGo的创始人德米什·哈萨比斯8岁开始学习编程(人工智能领域翘楚);

特斯拉、SpaceX火箭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9岁开始学习编程(纯电动汽车、可回收火箭);


数不清的科学界、互联网界的大佬们,都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编程。


奥巴马甚至亲自拍摄视频,就为了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编程的重要性。


说到这儿,我的意思你应该也明白了,不想让孩子玩游戏,宜疏不宜堵在生活中,不爱玩手机/电脑/iPad游戏的孩子极其罕见,但如果我们尝试着对孩子进行一些引导并告诉他,游戏世界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更加诱人的编程世界


从玩游戏到编写游戏,孩子从游戏的俘虏一跃成为游戏的创造者,对游戏的认识将有本质的改变,这对戒掉游戏瘾大有裨益。


同时,孩子在学会游戏后自己去设计一个游戏并让他的小伙伴们玩他设计的游戏,他会非常开心、非常有成就感。而孩子也会从玩游戏认识编程、爱上编程,最终也像上面的孩子们因为编程而早早跑赢于同龄人。


同样是玩着电脑的快乐光阴

玩游戏和玩编程的孩子结果将会是

天壤之别、判若云泥



除了戒掉游戏,编程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在我家孩子接触了编程一段时间后,除了上面提到的戒掉了游戏瘾,编程还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其它变化:


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实通过编程做一个作品的过程,就是孩子自己创造一个事物过程。最起码孩子首先要在心里大致构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模样,然后开始思考第一步该怎么做,第二步该怎么做。


这就是所谓“编程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理解问题——找出路径”的思维过程,它由分解、模式识别、抽象、算法四个步骤组成。通过这四个步骤,一个棘手的复杂问题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好解决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被单独检视、思考,搜索解决方案;然后,聚焦几个重要节点,忽视小细节,形成解决思路;最后,设计步骤,执行——问题解决。


这一点我认为是对孩子成长、培养高效的思考模式、做事视角,帮助最大的。


2、编程是问题和目的导向的,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孩子好几次为了让程序里的小动物动起来都急哭了,然后问了老师,改正确之后又高兴的手舞足蹈,这个过程我觉的很锻炼孩子面对问题,排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强化孩子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 程序的核心是算法,是算法就离不开数学和计算思维。


4、程序有错就不会按编程者的意愿运行,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粗心的危害,并逐步养成细心的习惯  学编程的孩子都知道:编程世界里从没有“差不多”二字,只有“严谨和准确”。我身边很多孩子学完编程后,做计算题都莫名其妙的不跳步骤了,后来问了孩子才知道,编程写多了,跳了步骤怕程序“走不通了”。


除此之外,学习编程对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之后,有很多家长朋友们问我,孩子总是喜欢玩游戏怎么办?


我都会郑重地说:同样是玩电脑,为什么不试试让孩子编程呢?


而且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能够和机器人协调工作并且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


奥数、美术、钢琴、跆拳道,以前也许会让孩子脱颖而出,但不足以让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


未来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懂编程,它是无法和智能机器沟通的。


好的编程教育

会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帮助他通往自由

有资格看更大的世界



编程教育≠敲代码

而是帮孩子建立严密的编程思维


很多家长看到编程的重大利好,以及国家教育的紧迫性,一面想让孩子快点接受编程教育,但一面又怕孩子没有敲复杂代码的“天才脑”,怕即便花了如此昂贵的学费也收效甚微。


也就是说,让孩子接受编程教育的阻力有两个:


1、怕敲代码太难,孩子学不会

2、学编程学费太贵


首先,我必须要义正言辞的纠正大家的老观念!


编程≠敲代码

编程≠敲代码

编程≠敲代码



我们让孩子从小开始学英语,不见得是期望孩子将来成为英语老师或翻译官,而是为了给孩子以后的语言交流、接受国际教育打基础。


同样的,孩子学编程并不是一定要长大后成为程序员或者IT开发者,通过编程,他们除了能学会跟计算机交流,更多地是学习一种“编程思维”,并且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你会发现: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可以像编程一样

如此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建立自我批判意识



给想学编程父母几点建议


1、兴趣始终是第一位的


没有任何一个兴趣爱好是适合所有人的,编程也同样如此。想让孩子学编程的基础就是小朋友有兴趣,愿意尝试。一般都是从6岁开始接触编程的,但这不是绝对的,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2、别太急功近利


学编程不像学音乐舞蹈美术这些,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很多小朋友来说,编程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锻炼,系统观的形成,以及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3、可以用在线课程试试水   


如果想让孩子对编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看看孩子兴趣怎样,爸妈们可以找一些在线培训课程来学习,毕竟价格也不贵,我建议要按两个原则来选择。


一看是否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让孩子持续的系统化学习。市场上有一些机构“拼凑”出的课程,实际上只是让孩子反复做小练习而已。性价比不高。


二看是编程课程能否与其它学科关联,与学校的学科教育相呼应,提升单位时间的学习价值小朋友们上学后的课外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在编程学习中能融入数学、逻辑、几何、物理、甚至语文等其它知识,能大大提升学习的性价比。


如果要推荐一家,极创未来』少儿编程还是很不错的,它们的课程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认知教育科学专家做的,很符合孩子的认知提升,课程设计遵循“楼梯式”缓步升级,逐步提升难度,很多孩子从一节课开始就很喜欢,并且兴趣持续高涨,到最后越来越专业。



课程采用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卡通人物形象授课形式,每节课都由一个动漫剧情引入,课程内容很好的融合了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相关知识,孩子们上课就像是是在看动画片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到了编程知识。


通过每节课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课后作业,零基础入门课下来,小朋友已经能够自己独立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绘本或者动画了。同孩子学习唱歌,跳舞,乐器,书法,绘画一样,编程同样是孩子抒发情绪、表达自我的一种很好的形式。通过编程,孩子们能够最大限度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像丁俊晖这样,爸妈就指明了一条路,但孩子特别争气,如大人所愿最终还是成材了,但这毕竟是极小概率事件。我们做家长能做的,就是要多给孩子打开几扇门,指明几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 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自己来选择。


同学,杭州,8
岁,在极创未来学习2节课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作品


他们已经组织了好多期入门班了,群里的家长反馈都不错!小朋友们也很喜欢。





而且每晚7点-10点在后台刻关注,即时+答疑,第一时间解决小朋友的问题,帮助孩子发现错误,并且错误




他们现在搞活动,为虎爸虎妈们送福利了,99元就可以报一个初级班,5次课,ipad,电脑都能上课(作业和练习必须在电脑上进行),孩子零基础也没关系。学完初级班,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接着报名后续的课程,价格真不贵。

(极创未来 微信公众号:geemaker262)

99/5课时


完成作业,打卡还送编程一小时组织颁发的专业证书

(这可能是孩子在编程领域第一个荣誉哦!)

仅前100


开课后7日之内不

可申退款!

99

少买一盒普通面膜的钱

却能给孩子开启一个未来

我觉的很值!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