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金程财学院的CEO茹果老师,有幸和现任某著名早教集团的全球CFO吴宜昱女士进行了一次采访。小编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全程都有许多亮点,特别受启发。真切地感觉精英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不在于给孩子创造多好的成长或是学习条件,而是着眼于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具有完整独立人格和认知的人。
Derry吴女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MBA。曾任某著名外资潮流零售集团CFO以及某世界500强企业亚太区VP,在业内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吴女士的先生亦是企业高管,著名专家。夫妻两人在事业上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在家庭中相互配合,共商大计。
他们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儿,目前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四年级,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学科类竞赛的奖项,兴趣爱好广泛:有钢琴十级、游泳、高尔夫、桥牌、阅读等。夫妻两人最大的心愿是女儿健康幸福的成长!就让Derry给大家带来一个全新的育儿视角。
“不要替孩子做很多的决定”
—— 如何引导孩子认知自己
茹果: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一句名言:“生命的意义在于更好的成为你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请您谈谈您和您的先生是如何引导孩子认知自己的呢?让她明白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继而让孩子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
Derry:
我觉得孩子自我认知以及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这件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孩子在逐步成长、逐步地遇到新鲜事物、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提升的的过程。
父母在此期间可以做的主要是两点:
1.不要替孩子做很多的决定。
2.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一些合适的、正确的引导。
分享两个小故事:
我觉得家长需要去启发孩子自觉自主地去做一些决定,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整个就是父母把自己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的一个明显表现。
我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幼儿园有个作业,是让孩子们在一张卡片上写下“你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什么职业的人”,并拿在手上拍一张照片。很多小朋友都写了“律师”、“法官”、“企业家”、“科学家”,幼儿园的孩子肯定是不知道这些职业代表什么,孩子们写出这些职业无疑代表着她父母的意志,而不是他们本身的想法。当时我女儿写的是:“我要成为一名糖果发明师”,四五岁的小孩喜欢吃糖嘛。
所以我觉得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给孩子设计一条平稳的道路,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可能真的走得很稳,但当孩子长大了,父母年纪也大了,这时父母可能不再有能力为孩子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就需要孩子自己做判断。但是这些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帮他们指明了方向,孩子已经丧失了自己做判断的能力,这才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自主判断、决断的能力。
举个例子,我女儿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和我说:“妈妈我要弹钢琴。”因为外公钢琴弹得非常棒,所以她在很小的时候一直在听外公弹钢琴,她觉得很好听,主动来找我说她要学。这个时候可能一般的父母就会想,孩子自己要学很开心,可能马上就给他请一个钢琴老师。
但当时我做的事情可能和一般的家长有点不一样。我和我女儿有一个比较长的对话,虽然那时她只有三岁。“钢琴虽然听上去美妙动听,但你学的过程中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时间去练习,而这些练习是非常枯燥的。” 当时我就和她讲了很多学钢琴要吃苦的细节,让女儿好好想一想,我给她一个星期时间,一旦你决定要练的话,就不能放弃、不能中途而费。但你也可以在一开始就放弃不练,这个妈妈也是OK的。
那时我女儿就真的回去想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就跑回来和我说:“妈妈,我还是要练钢琴。” 于是我就拿出了两张纸给她:“你既然要练钢琴,那我们签一个合约,你答应妈妈的事情我们要写下来,妈妈答应你的事情,比如给你请老师啊等等,我也写下来。”写完了满满一张纸,一式两份,女儿在上面按了手印。随后练钢琴的过程中确实很多次她都想放弃,因为她觉得太枯燥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拿出这份合约书和女儿说:“当时妈妈有没有劝过你,当时你答应了我什么,所以你现在不能放弃。”我女儿没办法,就只能去练,最终小学三年级就考出了钢琴十级,成绩良好。
从我心底来讲,她练不练钢琴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让她切身体会到三点:
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不要冲动。把所有的可能性,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全都想清楚再做判断。
一旦做了决定,就一定要坚持,不能中途放弃。
如果你做了决定,所有的决定都是有后果的,不管好坏,都要为这个后果承担责任。
我是通过整件事情(尽管过程很艰难),但是让她切身体会到了这三点。所以现在我女儿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她就真会去思考这些。这个就是我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吧,但是这个决定还是她自己做的,我也是绝对支持孩子的决定。
“挑战胜利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
——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茹果:
Derry,您的孩子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感觉她眼睛里是闪着光的?
Derry:
我觉得我孩子当面对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时,一开始她可能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难度,不敢去挑战。最终她挑战胜利的时候,那一刻她整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
分享一个小故事:
孩子经常去一个游乐园玩,这个游乐园有一个很大的滑梯,几乎90度,我女儿一直不敢去滑。我曾经陪女儿在那个滑梯上坐了15分钟,最后还是没敢滑,走下来了,当时我就说:“没关系,妈妈也不敢滑那个滑梯,不能滑下来也OK。”我从来没有去逼她,这个挑战要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是要靠自己的。终于有一次我女儿勇敢地从上面滑下来了。滑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她眼睛里都是闪着光的,那一刻我拥抱了她,我说:“你真棒!妈妈都做不到的事你做到了,妈妈非常为你自豪,我觉得你就是比妈妈优秀!”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害怕的时候,不能去逼迫她,有时候你越是去逼她,结果和你要的可能会相反。当她真的尝试成功之后,你需要去鼓励她,这样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
“对家庭应尽的义务是和钱没有关系”
—— 关于零花钱的启迪
茹果:
您平时给孩子零花钱吗?一般是从几岁开始给零花钱?
Derry:
我们是从女儿小学三年级开始给她零花钱的。我们是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比如儿童节、生日、寒暑假的时候给她一些零用钱。
对于零花钱,有一些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做的。
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女儿拿到零花钱也不会乱花,她始终会在母亲节啊、家人生日的时候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买个蛋糕。零花钱我在暑假的时候会给得较多,因为她经常会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说,我来请大家吃冷饮。她反倒是在自己身上花的钱不是很多,可能也是因为她平时用的一些东西,我和我先生已经帮她买好了,所以她也不需要花太多。给孩子零花钱这件事对孩子的启迪可能就是给家人一些回馈,我能想到你,你也能想到我。
对于零花钱,有一些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做的。比如我绝不会把钱和考试成绩及家务联系起来,作为奖励之类的。因为我不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和金钱画上等号,这样会误导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和金钱挂钩,认为一切都是用钱可以买的,我不想给她这样的错觉。我经常和我女儿讲,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好是你应该做的,而你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对家庭应尽的义务是和钱没有关系的。
“我觉得女孩还是需要被宠的”
—— 爸爸妈妈的教育分工问题
茹果:
在您的家里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对于孩子教育的不同分工是什么?
Derry:
我和我先生对孩子的教育确实是有些分工的。
宠和管之间要有一个平衡的,所以我就来充当这个管的角色,爸爸是宠的角色。
分享一个小故事:
因为孩子还比较小,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天生和妈妈的感情纽带会比较紧一些。孩子爸爸工作也比较忙经常出差,所以我和她爸爸就做了一个分工:对于孩子学科类的项目,我就会付出多一些;而她爸爸呢,主要负责家庭旅游攻略,闲暇时间也会带女儿去参加一些童子军、野外求生或拓展类的活动。在我女儿的心里,爸爸是一直陪她去玩的,妈妈是陪她学习的。在玩的过程中,女儿和她爸爸的关系就会非常好。
我先生其实挺宠女儿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宠。我觉得女孩还是需要被宠的,你去宠她的时候,女孩心里会有一个安全感。你试想一个女孩子如果从小到大都没有被宠过,她心理上会有一个及不安全感的因素在。
但宠和管之间还是要有一个平衡的,所以我就来充当这个管的角色,有时候我对女儿还是比较严厉的,我和她说很多东西还是要有规矩的,所以你也要自我约束。两者平衡之下,这样她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有时候你需要给孩子一个环境,让她去发挥潜力”
—— 两代人不同的教育方式
茹果:
您觉我们这一代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Derry:
我觉得差距还真的是挺大的。
孩子的外公外婆,他们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容易保护孩子,小孩子会被过度保护,孩子长大以后的抗挫折能力会降低。
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和我先生采取的方式可能会比较“放”,有些东西还是让孩子去尝试,即便她失败受挫,她能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再站起来,也会是个很好的经历。形象一点讲,我给两个例子吧!
我女儿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胆子非常小,我们出去吃饭要问服务员要个纸巾她都不敢去和服务员开口。我当时就决定把女儿送去一个上海魔都一天生存训练。(具体内容和金程财学院“童伴向前冲”城市生存挑战赛很类似)当时外婆就非常反对,她说孩子这么小,她还要自己穿马路,万一被人骗了或发生什么事情怎么办?这个后果是不能够承担的。
我就坚持一定要让她去参加,事实上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危险,因为整个过程很多摄像摄影师指导师是跟着的。我女儿结束回来之后总结归纳了很多东西,而且我觉得她变了,之后我们再去餐厅甚至去问路,她都能一个人冲在前面说我来!完全克服了她胆小的毛病。后来我们外婆也不得不说,这个活动真的做得挺好。
第二个例子是今年寒假的时候,正好他们学校有去北欧芬兰那边的游学。由老师带孩子一起去,到了那边孩子要独自去芬兰当地的家庭“HOME STAY”,老师是不住的。当时我女儿自己想去,但是也遭受了外婆强烈的反对。外婆担心她一个人住在一个不认识的老外家里,老师又不在,那边天这么冷,她生病了怎么办?那些老外你怎么知道她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但我女孩坚持要去,她说我都想好了,做好准备了,她说:“我觉得我英语是没有问题的,我也可以和她们交流,我一定要去。”那时我坚决地站在了女儿的那边。结果去完回来了以后,我就发现我女儿变得很独立自主了。很多东西之前都要外婆或我帮她的,现在就能很主动地说我自己来。前几天她还说:“妈妈我给你做一个西瓜冰沙,这个是我芬兰的妈妈教我做的”,非常好吃。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有时候你需要给孩子一个环境,让她去释放自己、发挥潜力,孩子才能成长,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小编以为,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有‘远视眼’,拥有一个大格局。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孩子需要逐渐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世界的本质,成为一个自主者,敢于直面自我,也敢于面对现实。人类的创造力来源于自主。
同时父母给孩子的空间和时间也想当重要,激发潜力的同时也等待成长,不急躁、不焦虑。
吴女士说的每一段话都让小编深受启发,但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她对女儿说:“妈妈没有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我觉得你就是比妈妈强。”其实我们很多父母是不敢也不愿意向自己的孩子示弱的,感觉父母需要保护孩子、教导孩子,那就必须时时刻刻处处都比孩子强。
但事实上让孩子知道,你通过努力是可以比父母强的,甚至等你长大了以后,你是必然能够超越自己的爸爸妈妈,成为父母的骄傲。这一种鼓励的方式更能够给孩子树立起自信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精英教育内参本期的专访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再次感谢Derry接受我们这次采访!
欢迎在留言区和小编一起讨论分享你对育儿的经验和看法,
让我们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