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号参赛视频】豆豆卖鱼记——2017年温州市幼儿园“游戏故事”评比

——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学习与发展

      永嘉机关二幼         张俏丽 陈娇娇 徐舟丹

鱼池边的游戏根据孩子们的意愿一直不断发展,晒鱼区、钓鱼区和烧烤区游戏的有效融合,有趣的游戏情境有效地支持幼儿的社会交往,更大程度拓宽游戏空间。孩子们在这儿自主游戏,自由选择玩伴、游戏,他们称这里为“开心鱼池”。


门前冷落

鱼池边的晒鱼区,摆放着孩子们收罗过来的米筛、筐、扭扭绳和捕来的鱼。来晒鱼区的孩子并不多,有几个进入晒鱼区后看了看又走了,最后只有图图、心语、嘉瑞三个小朋友在晒鱼区玩着晒鱼游戏。嘉瑞小朋友爬得很高专心致志的把系好的鱼挂在鱼网(攀登架)上。

攀登架下的图图正慢悠悠地用扭扭绳把一条鱼系在鱼网(攀登架)上,当他把第二条鱼系上之后发现不合意,又拿下来重新弄;图图发现一旁心语仔细地用扭扭绳系着鱼,他又拿起了一条鱼和扭扭绳重新系。晒鱼区的三个小朋友各做各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分工很明确,但彼此没有合作,连基本的交流也没有。再看旁边的烧烤区,时不时的传来了“服务员有鱼,服务员!”、“我们需要盘子,给我个盘子”、 “我的胡椒粉呢” 、“烤鱼来了” “我还需要鱼”的声音,相对晒鱼区的冷冷清清现象,烤鱼区的孩子们正玩得热火朝天,烤鱼的烤鱼、送鱼的送鱼、送菜的送菜……其乐融融。

孩子们对烤鱼游戏非常感兴趣,烤鱼区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孩子们完全融入到游戏情境,进入角色。相对晒鱼区的冷清场面,作为儿童游戏支持者的我们,当孩子们游戏中出现萧条的氛围时,是否把这样的情况理解成孩子游戏中出现的困难或瓶颈期呢?《指南》中提到:“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游戏最重要的是过程的体验,我们不可催促着孩子们快速到达想要的结果,给孩子一个开放的场地和空间,认同他们的慢发展,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去调整游戏策略,自主推动游戏的发展。

招揽生意

随着“鱼来了,鱼来了”的吆喝声,王家栋咕噜噜推着收鱼的小木车,从鱼池那边过来,他笑嘻嘻地推销着“今天的鱼好新鲜,都是刚捕来的哦!”

我们的镜头被他的叫唤声拉回到晒鱼区。咦!刚才晒鱼区的三个小朋友怎么换人了,不过他们倒是很快投入到游戏。当王家栋推着鱼车送到晒鱼区,豆豆调皮地用扭扭绳在王家栋前面晃了晃,王子戈立刻上前说“好嘞,好嘞!你的鱼真不错”,然后俯下身双手把鱼捧到米筛上,胡向阳看到了也马上过来帮忙,王家栋也和他们一起把鱼从小木车里捧到米筛,一会儿三个米筛装得满满的。

“快一点,快一点,挂鱼!”豆豆老板似得想鼓动大家抓紧时间晒鱼,可是旁边没有一个人搭理他,他显得有点尴尬地抖抖脚、甩甩手自己去挂鱼了。

豆豆本来想自己像个老板一样指挥同伴做事,结果却没人理他。经过游戏的体验,孩子们会发现问题,他们也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游戏还在继续进行着,豆豆开始变换招数招揽生意。

   “快过来,这里的鱼很新鲜,快过来吧!”豆豆开始扯着嗓子吆喝,他卖力地挥动着手,希望能吸引大家过来,可是还没有顾客来光顾,

但他不想就此放弃,想了想从米筛里挑了一条粉红色的鱼当样品,继续坚持叫卖“快一点,快一点,这里的鱼很不错!”“快来买啊,这里的鱼很新鲜,快来买啊……”

果不其然,有两位小姑娘被他的吆喝声唤来了,朝着米筛里的鱼望了望,豆豆说:“我这里有鱼,这个100块。”妞妞说:“我要鲨鱼。”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豆豆耐心的在米筛里找着,妞妞说:“我还要这个,这个。”豆豆拿了粉红色和绿色的鱼双手递到妞妞小朋友手上,妞妞一看不是自己想要的鲨鱼,豆豆又重新蹲下来去找,后来还是没有找到鲨鱼,妞妞就说:“那就这个”,

旁边的小姐姐拿一条鱼问:“多少钱。”老板想了想说:“5块钱。”付完钱小姐姐就走了,妞妞买到了一条黄色的鱼:“多少钱?”“10块钱”。

经过游戏的体验,孩子们会发现问题,他们也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晒鱼区的游戏继续进行着,豆豆开始不甘心只是在晒晒鱼了,他开始变换招数招揽生意,于是当第一笔生意做成功了,豆豆体验到了买卖成功乐趣,他再一次挥动手臂叫卖着,这次连同他的身体一起摆动了起来。就像华爱教授认为:游戏一定是学习,但学习不一定是游戏。游戏中幼儿自发的重复性行为是对已有经验的充实和巩固,游戏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幼儿能在游戏的体验中获得新的发现,这都是体现在游戏中的学习。豆豆在卖鱼游戏中的学习是自发的,他通过和顾客的一次次买卖交涉,所获得的经验对他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顾客盈门

 “这里的鱼很新鲜,快点过来,快点买。”涵涵小朋友听到吆喝声蹦蹦跳跳

的过来说:“我要买鱼。”“你要买什么?”豆豆马上蹲下来给顾客挑鱼。妞妞又来买鱼了,看着豆豆在忙着招呼客人,正准备晒鱼的王子戈放下手里的活儿,主动招呼妞妞:“你要买什么?”两个人有商有量的说着话,买着鱼。

就在这时,买鱼的人越来越多了,豆豆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一边做着买卖,一边和客人拉近乎:“你是那边烧烤的吗?”“你要买什么鱼”,孩子们在哪里嘀嘀咕咕的挑着鱼,豆豆耐心的让每个顾客都挑到自己中意的鱼。一旁的王子戈前面又来了一个客人,这次她以期待的眼神望着顾客问:“你要什么鱼?”“我要两条粉色的鳄鱼。”“两条鳄鱼总共20块钱。”

豆豆尝到了买卖的成功之后觉得非常的惬意,这时,他一手插到兜里,一只手继续挥舞着:“买鱼啦,这里的鱼很新鲜,快点过来买吧……”豆豆看到涵涵经常来买鱼,看了看她挑的那条鱼,然后笑嘻嘻地说:“这是免费的。”

不禁想,这是老板给常客的福利吗?)正打算去晒鱼的王子戈看到客人来了就抢着迎上去招呼:“你要买什么鱼?”顾客妞妞看看左边的鱼又看看右边的鱼,站起来走到另一个米筛前,挑着子中意的鱼。王子戈从头至尾不厌其烦地为妞妞服务着,然后告诉她:“这两条总共是15块。” 鱼场的生意源源不断……顾客:“鱼干有没有”卖鱼的现场太过热闹,似乎没有人听到他的需求,顾客再一次问:“鱼干有吗?”正在绑鱼的小女孩指了指旁边说“问那边吧。”顾客听了小女孩的话,来到了王子戈前面,王子戈“啊?”了一声,然后手指指着烧烤店哪里说:“烧好的鱼干在这里。”顾客顺着王子戈的手指方向已经看到了,

并奔向烧烤店。

鱼池边,孩子们买卖鱼的游戏还在“卖鱼喽,卖鱼喽,今天的鱼很新鲜”中继续着,烧烤区,也依然在“美食交响乐”中进行,你看,“这个给我拿一点”、“我要这2个”、“这两个跟这两个对对碰”多么热闹和谐的氛围。

美食区也不差,你听:“今天多吃点我请客,这可是很有名的烧烤店。”、“兄弟们,今天我请客,你们吃”、“点一些辣味的”、“你们去里面吃” ……可见,今天烤鱼店的生意是真的很不错,客人也是很满意的。

“卖鱼记”只是鱼池边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故事从钓鱼延伸到送鱼、晒鱼、买卖鱼、烤鱼、吃鱼……无不体现孩子的游戏天分。游戏就这样沿着孩子们的思维轨迹发展,当我们拿着摄像机为他们记录这珍贵的瞬间时,需要静静地退到一边观察,静观游戏从原先的无声变有声,从没有互动变主动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节奏,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欣赏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读懂孩子。只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孩子们就能更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游戏潜能,尽情游戏。

我的感悟:

1.“管住手,闭上嘴”看真游戏。

在游戏时,我们一直担心晒鱼区的孩子们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看起来玩得好没兴致?这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游戏老师该不该给予支持策略?所以,我们只好在他们游戏时多加关注,等待契机适时介入,可是事情的发展远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孩子们渐渐地更加大胆尝试新的游戏思路,开始懂得并享受这样自主的角色游戏过程,他们变得更专注,更有创意,做事更有坚持性了。比如豆豆小朋友选择晒鱼区游戏,玩了一会儿后他的兴致不是很高,区里的其他伙伴也和他差不多,可谓是门前冷落,可他们也没有轻易离开去选择人气更好的游戏。孩子们开始学会坚守到底,主动出手招揽客人,还会自己设计广告语:“我这里有新鲜的鱼,刚刚钓上来的鱼,快来看一看吧!”刚开始哪怕一个顾客也没被吸引过来,他还是很卖力地叫卖,这不正是孩子坚毅的意志品质的萌芽。

2.孩子是天生的游戏主人。

孩子是天生的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经验和学习都会在自由自发的游戏状态下天然流露,这种生长于儿童天性的东西,是我们人为的教育求之不来的。游戏是幼儿自发的重复性行为,是对已有经验的充实和巩固,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情景中孩子们主动学习交往的经验,模仿买卖的社会性行为,体验游戏交往的乐趣。孩子们自己设定老板、晒鱼工人、顾客等社会角色,他们能够自己制定玩法,在这个足够开放的游戏空间,孩子们能够尽情的游戏,在发现问题时,懂得思考、勇于尝试,最终对游戏中的问题寻求解决策略。

3.“哇时刻”就在身边。

在游行过程中,我们没有显性的指导,这恰恰是给孩子相互学习、交往的机会,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体验买卖游戏情景交往的乐趣。我们的孩子真的很能干,如果不放手,就永远感受不到幼儿成长有多少力量,就会一直低估孩子的能力,如果给予孩子游戏中自我调整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孩子的能力。我们惊叹:“我们的孩子太厉害了。”只要细心观察,耐心等待,给孩子充裕的游戏时间,“哇时刻”就在身边。我们也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个体,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能够充分扑捉和利用幼儿园的一切资源、让一切人、物、事饱含教育契机,让幼儿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