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喂养七问,

婴儿期是指宝宝出生28天至1岁这个时期6个月以内的婴儿,建议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宝宝添加水果泥、蔬菜泥以及水等食物及饮料,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的乳汁分泌。6个月以内的婴儿,除了添加维生素D,以及其他出于疾病治疗目的外的药物(含中药材)外,不应该添加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之外的任何东西。6个月起可以逐渐添加各种辅食,但最好继续母乳喂养至宝宝2或自然离乳

 每天吃几次奶?

 

3月龄内应按需哺乳,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8-12次,奶水少的妈妈,更应该增加哺乳次数,使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8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次数,帮助宝宝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利于宝宝更加健康成长

 

母乳不足有哪些表现?

 


正常产后的妈妈6个月内每天泌乳量随婴儿的生长逐渐增加,成熟乳量平均可达700-1000ml。一般3月龄内婴儿奶量约500-750ml/日,4-6月龄婴儿的奶量800-1000ml/日。婴儿摄入母乳不足有以下下表现可以帮助妈妈判断:①体重增长不足,生长曲线平缓甚至下降,尤其是新生儿期(月子里)体重增长低于600g。生长曲线平缓的转折点往往是问题存在的日期,因此要仔细询问相应时间段内孩子的异常表现,排除恶性疾病的可能;②尿量每天少于6次;③宝宝吸吮时不能问及吞咽声;④每次哺乳后常哭闹不能安静入睡,或睡眠时间小于一小时(新生儿除外)。母乳量不足影响宝宝生长时,妈妈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可在每次哺乳后添加少量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或者寻求专业机构的母乳喂养指导老师的帮助。6月内补配方奶的原则是多少补多少”,根据婴儿食欲及母乳分泌量决定具体量。绝大多数妈妈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是可以获得足够的母乳的喂养自己的宝宝的。

 

怎样预防溢奶?

 

6个月婴儿在哺乳后常出现溢奶,原因小婴儿胃内容量小,呈水平,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的解剖生理特点。婴儿吞气过多或过度喂养容易发生溢奶。每次喂奶后将婴儿头靠在母亲肩上竖直抱起,轻拍背部,可帮助排出吞入空气而预防溢奶。如果婴儿溢奶过于明显经拍嗝后一直无缓解或喂奶时经常出现呛咳,吐奶泡,需要警惕先天性幽门肥厚及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可能,需送院检查生理性导致的溢奶,宝宝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也不会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发热、精神状态不好等等。如发现溢奶伴有其他异常状况,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怎么判断是溢奶还是病例性的呕吐:感兴趣的妈妈可以点击链接:如何区分宝宝生理性吐奶与病理性呕吐,宝妈们收藏起来吧!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通过黄疸发生的可见部位估算对应的黄疸值

纯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的宝宝生后2周可发生母乳性黄疸。一般婴儿体格生长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需治疗,黄疸可自然消退,应继续母乳喂养。若黄疸明显,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应及时就医。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15-20mg/ml,且无其它病理情况,明确是母乳喂养引起者,可停喂母乳3天,待黄疸减轻后,可继续母乳喂养。停母乳期间,母亲应定时挤奶,维持泌乳,婴儿可暂时用配方奶代替喂养。再次喂母乳时,黄疸可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来程度。


乳母独立外出时母乳喂养如何解决?

母亲外出或上班后,应鼓励妈妈坚持母乳喂养。每天哺乳不少于3次,外出或上班时挤出母乳,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6月龄以后无法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时,可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用配方奶逐步代替母乳。

 


合适需要治疗性配方奶

门诊有不少婴儿因为重度湿疹、长期腹泻、生长缓慢等原因就诊,经实验室检测后确诊为对某种成分不耐受,如牛乳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此类婴儿应坚持母乳喂养,但乳母应限制奶制品的摄入。如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牛乳蛋白过敏的婴儿,应首选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不建议选择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或大豆配方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可选用无乳糖配方奶(以蔗糖、葡萄糖聚合体、麦芽糖糊精、玉米糖浆为碳水化合物来源的配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