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
幼儿虽小,但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幼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幼师与幼儿说话时应尽量注意保护孩子的“面子”。
比如,小班的幼儿偶尔尿裤子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的孩子尿了裤子不愿意告诉老师,怕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笑话,只能自己忍着。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考虑一下,照顾孩子的感受,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悄悄地去休息室换上干净的裤子。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这样幼儿就不会有顾虑了,而且还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平等交谈
在教学中,“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是幼师常用语,在这样的语境下,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
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老师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当幼儿在做手工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老师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
所以,我们应常用“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口吻来与幼儿交谈。
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
比如,对不同性格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
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语言要富有趣味性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的语气应适当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利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多用鼓励性用语
鼓励和支持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
比如在进行创意手工活动时,有的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应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或者“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教师常用这样的语言来鼓励幼儿,对缺乏自信的幼儿来讲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 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肯定性用语。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注意美化语言
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小班的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时,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是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简短易懂的儿歌,边画边说。比如,教幼儿画鱼时,教师可以一边画一边说:“一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上,一会下,游来游去真自由。”这样就逐步画出了鱼身、鱼尾、鱼头、上鱼鳍、下鱼鳍和鱼泡泡,这种“诗”化的语言不仅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了绘画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智能,可谓是事半功倍。
注意简化语言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
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我们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会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这样简单的叙述后,孩子们就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
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化语言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艺术化。同时还要尽量扩大知识面,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发展,不断搜集专业的信息,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伴着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报考证书电话:13439908271(微信同步)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