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儿妈碎碎念写在文章前:起初答应老吴做这个公号,我是有很多很多顾虑,我想跟他做个比较充分的沟通。
第一个顾虑,我不喜欢当网红。万一公号做起来以后有了很多粉丝,走到哪儿哪儿都被人认出来,没有私人的生活空间,这种生活我好害怕怎么办?
第二个顾虑,万一真的红了,我看人家好多都有商家邀请,有些商业活动要出席。像我到了这个年龄,我也不打算再去整容,怎么办?
第三个顾虑,要是真的红了,说不定我的公司我的同事我的领导都能看到我们的公号,可是要出事儿的。万一太欣赏这充满小确幸的文笔,觉得只做人力资源有点亏才了又给我加活儿怎么办?
老吴很粗暴地打断我说,你想多了。还没等我再解释,他说,怕天上掉金元宝砸到你,你也得先把头伸出去啊!你现在的粉丝我一个巴掌就数完了,就我的那几个员工,还是我要求人家关注的。等哪天你粉丝过万了咱再担心这事儿也来得及。
两篇文章发出去后,我就开始默默查看用户数和阅读量。一边儿很怕突然爆红来不及应对后续的事儿,一边儿也咽不下去老吴那颐指气使门缝儿里看人的傲慢态度。历经一个星期的偷偷观察,幸运的是,既没有突然爆红的烦恼,也没有无人关注的丢面儿,粉丝增加的方式比较温柔稳重,后台也开始有约稿:豆儿妈,别浪,该写文儿啦。真的是又开心又心虚又好忐忑,莫非就靠这点儿三脚猫的功夫要被人惦记?这一生不曾负过谁,对于人家的好总想加倍偿还。所以,我偷偷来更文了。
今天的文章叫:陪孩子下象棋,陪着陪着我就厌倦了怎么破?
豆儿读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是一枚二年级的小学生,中午寄宿在学校对面的一所托班。去年的11月份有一天他跟我谈,妈妈我想要一副象棋。和普天下妈妈一样,对于一切有利于孩子开发智力,锻炼他耐心,细心,逻辑思维能力等等的“玩具”,我也是趋之若鹜。惊闻儿子想要一副象棋,我内心窃喜但是仍然问他,怎么会突然想要这个?豆儿说,我中午在托班里和同学下象棋,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我有一副象棋,在家也就可以玩了。我还是像买所有玩具之前例行公事地跟他谈:你自己要想清楚哦,象棋如果买回来,玩两天就扔一边的话,近三个月你就什么玩具都不能买了。豆儿很坚定地点头说,同意。
象棋买回家的时候,豆儿对规则还不是特别了解,虽然我是从小看着老爸下象棋长大的,但我仍然一窍不通。我从电视上找了个象棋入门视频陪他看,让他学习规则的时候我也学习一下。基本的规则了解清楚之后,我们俩就开始了这场下象棋的对弈。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我和他同时掌握了游戏规则的时候,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明显要弱一点。虽然他的对手是我这个象棋白脖,但还是会表现出顾头不顾尾的情况。为了不打击他的兴趣,在吃掉他的关键棋子儿的时候,我会提醒地问他:你确定吗?豆儿会立刻惊呼,哦不不不,我要悔棋。
过了一阵子,我感觉跟他下棋没那么容易了。不能一边偷看电视一边心不在焉地糊弄了,思维明显审慎了许多。豆儿得意地说,他每天都在午托班里和同学下棋练习的,他很快要赢我了。
那段时间他一有空就在电视上看视频教学,学会了很多的算法,哪个棋子儿是几分,在什么情况下舍弃谁保护谁,等等。所以又两个星期之后,我明显感觉到需要很认真专心地跟他对弈,感受到那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压力。而且很多时候他会问我:妈妈你确定吗?我仔细观察后惊呼,哦不不不,我要悔棋。
豆儿放寒假后,要先回姥姥家待一段时间,过年放假我再赶回去团聚。我跟他说过姥爷是象棋高手,所以走之前他特意要带上象棋。每天他们下两个小时象棋,姥爷开局前会先拿掉最厉害的两个棋子。
过年我们见面的时候,我发现他俨然已经像个高手一样在思考问题了。走一步看三步,甚至四步五步。学会了很多的招式,什么高调马,卧槽马,连环马,马后炮,拐炮……看他和姥爷下棋的神态,这个小男子汉已经让我有难以望其项背的感觉了。
寒假回来之后,陪豆儿下棋的画风就是:他先拿掉自己最厉害的一个棋子儿,然后我们再开始。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就是,从第一步第二步就感觉寸步难行,无路可走,或者走出去的棋子儿像是重拳打在棉花上,没什么用。曾经在孩子眼里无所不能的妈妈,此刻挠头皱眉无计可施,虽然会为他的进步感到骄傲,但自己也会很挫败,那个小背影仿佛离你越来越远,甚至快追不上。他和我下棋的过程中,也没有了当初那种狭路相逢棋逢对手的激烈斗争,而是过会儿他会催促,妈妈,你走呗;或者起身去喝口水回来,看我还在抓耳挠腮……
最近的晚上,我特别怕听到他喊:妈妈,下棋。我发现我已经厌倦了陪孩子下象棋,就像我厌倦了陪他练钢琴一样。对,我从他学钢琴的第一天开始陪着他一起学,一起练。现在他学到汤普森第四册,同时在练习拜厄,哈农,我还在汤普森第二册里吭哧吭哧弹不成调。这种深深的厌倦和挫败,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