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 中文版 破解版 IOS 安卓

扫二维码获得旅行青蛙IOS以及安卓两个版本的解版哦


最近几天,不少朋友在朋友圈里晒起了“蛙”。别误会,不是家里的娃,而是手机游戏——“旅行青蛙”。

这是一款来自日本的放置游戏,主要任务就是养一只小青蛙。这款游戏相当“佛性”,因为不管你玩不玩,都不太影响蛙的生活。既没有打怪升级,也不需要长期在线,比当年的QQ宠物更Freestyle,因为连互动都没有。


不过玩着玩着,就没有那么开心了。


他在家的时候,我就盼着他赶紧出去玩。


他出去玩的时候,我就盼着他赶紧回来。


这不正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想法吗,养了几天蛙,我开始理解了父母,终于明白了最爱我的人是谁。


1


“你怎么一直在家宅着,赶紧出去玩啊!”

有的蛙特别宅,在家呆着就是不出门。

有时候他们在写信,一写就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跟谁有那么多话说。


这像不像我们的父母,在家的时候他们总是嫌弃我们一直在家宅着不出门。在家赖床能赖到中午,玩手机玩电脑能玩一天,就是舍不得出门逛一下。


以前总觉得父母好烦哦,现在觉得,原来他们是为我们好。怕我们闷,想让我们出去跟朋友玩玩,不要在家憋坏了。


2


“你怎么出去了就不知道回来了啊!”

当青蛙带上我准备的背包出去之后,我就开始想念他。你出去1个小时了、3个小时了、一天了……你怎么还不回来?你怎么连明信片都不寄一张回来呀?


你是在外面迷路了吗?你是遇见危险了吗?你是忘了妈妈了吗?


我们总是很忙,一直在外面上学、工作,很少时间在家陪父母。有的时候我们会给父母发张自拍,有的时候会视频聊天,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没有什么消息。


父母心心念念的都是我们,怕我们不会照顾自己,盼着我们回家见我们一面,但是他们嘴上根本就不会说的,只希望你过得开心。


可能父母说家里没事,你不用回来,我还是希望你不忙的时候能多陪陪他们。


3


“我要给你最好的物质生活”

我们的父母从来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给我们最好的东西,他们舍不得买最贵的衣服和化妆品,但是会给你买。他们舍不得吃最好的东西,但是会寄给你。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他们都是给我们最好的。


他们努力的意义也不过是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怕我们受委屈。尽所能给我们最好的,让我们更好的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4


“你的朋友来家里了,我会好好招待”

我们的朋友来家里的时候,父母都是手忙脚乱,做好吃的好喝的,就怕对朋友招待不周。平常从来没见过父母那么紧张过,因为是我的朋友,所以他们怕照顾不周,怕让我觉得为难。


那个时候的父母脾气最好,最热情,最最紧张,也最可爱。


5


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但是我们呢??

父母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但是我们呢,做的就非常少了。


在外面的时候,有时间发朋友圈却没有时间给妈妈发一张照片;有时间跟男朋友煲电话粥,没时间跟妈妈打一通视频电话;能给男朋友送各种惊喜各种礼物,可是妈妈的生日都没有好好地说句“生日快乐”。


在家的时候,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玩电脑,话都懒得多跟爸妈说一句。爸妈期盼很久跟我们吃一顿饭,可我们晚上却跟朋友吃饭喝酒K歌去了。


父母嘴上什么也不说,但是我们也真的就是什么都没做。


没有当过父母,所以从来不能够好好理解父母。养蛙之后,好像当了一次妈妈,养了一次孩子。才明白,原来父母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才明白,我们没做的还有很多。


通过一个游戏就能认识到谁最爱你,这已经很赚了。


希望我们都能好好爱我们的父母,多陪陪他们,毕竟最爱你的也只有他们了。

扫二维码获得旅行青蛙IOS以及安卓两个版本的解版哦


近来,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手游走红。很多人玩得不亦乐乎,并在社交媒体上交流心得,晒得到的明信片和特产。这款游戏到底有什么魅力,背后又反映出什么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体验与采访。


《旅行青蛙》游戏界面截图


体验:世界这么大,青蛙去看看


《旅行青蛙》画风极简,主角是一只略萌的小青蛙,独居,画面主要有两个场景,石头洞的小屋和屋外的庭院。屋内有木质阁楼、饭桌等家具;庭院内有邮筒并种植着一片三叶草(游戏内充当货币使用),偶尔会收割到四叶草(游戏内充当一次性护身符)。


小青蛙平时会在小屋内吃饭,在阁楼的被窝里看书,还有要么伏案写字,要么做手工。当然,它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出去旅行,世界这么大,青蛙也想出去看看。


有意思的是,这个青蛙完全不受玩家控制,它想走就走,想回便回,还会随时给你寄来旅行见闻明信片或一些特产、纪念品等;当然,外出空手而归也有可能。


玩家能做的就是给青蛙准备出门旅行的包裹,包括便当和护身符,剩下的就是收割庭院内三叶草和接收明信片、纪念品和特产等。


《旅行青蛙》游戏界面截图


一切随缘,“佛”系或是走红原因


如上所述,《旅行青蛙》功能很简单,玩这款游戏的人大部分时间可做的就是“等等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非常“无聊”了。可它为何还能掳获这么多玩家的“芳心”呢?数据显示,《旅行青蛙》一度登上App Store游戏榜单第一名。


极光大数据行业研究院分析指出,和“吃鸡”类游戏相比,养成类游戏通常比较轻量化,所占据的是更为碎片化时间,在使用习惯上较为友好。


据了解,目前这款游戏iOS版本还没有汉化,但并未影响其走红,这和游戏设置和功能简单也有关系。所以连语言完全不是障碍,玩家只需要了解有限几个按钮的意思就行了。


记者注意到,虽然该游戏画风简单,但是细节上处理极其细腻。例如,青蛙看书时还有好几种状态,有时候会睁大眼睛,有时则一边瞌睡一边看书。在收到的两个明信片中,看似像同一个场景,仔细一看才发现树叶略微不同。


《旅行青蛙》还有一个魅力在于开放性玩法,你既不能主动控制青蛙去干什么,也不能强求它给你带回明信片或特产,甚至青蛙“夜不归宿”你也不能干预,一切都得“随缘”,可以说是一款地道的“佛”系游戏了。


另外,青蛙所传回的明信片不时会有惊喜,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玩家的想象和期待。


上述研究院分析还认为,在玩家眼中,小小的青蛙就是一个需要被呵护、被关爱的孩子,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填补了玩家的情感空窗,还引出了社会上‘寂寞’这个严肃话题,直接击中用户内心,所以引起共鸣而走红。


《旅行青蛙》游戏界面截图


折射现代人们生育观?


如上所述,《旅行青蛙》吸引人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打的是感情牌。正因如此,有分析指出,《旅行青蛙》的走红折射出人们的生育观念:既不想生育儿女,又想体验下为人父为人母的乐趣。


记者也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对该款游戏类似 “儿子,你去哪儿了?”、“儿子你不会离家出走了吧?”、“儿子,你快回来吧”的评论此起彼伏。


还有网友称,它(青蛙)在家的时候,盼着它赶紧出去旅游;它出去了,又盼着它赶紧回来;晚上它不回家也会担心,半夜睡醒了也会打开手机看看,感觉自己就和现实中的父母一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面的观点。


有消息称,《旅行青蛙》意在测试人们的生育欲望。旅行青蛙的游戏开发公司为日本一家企业Hit-point,而眼下的日本,被日本战略学家大前研一称之为“低欲望”的一代人,不结婚不生育,宅,一个人过着无欲无求的日子。并且这种情况有蔓延的趋势,而这款游戏意在测试并唤醒人们的生育欲望。


这种说法或并非危言耸听,日本出生率一向很低。23日,,2050年,日韩人口均面临两位数减少,中国人口将跌破14亿人,日本人口萎缩15%;东欧状况更加严峻,人口降幅最大的十个国家,全部都在东欧。


那问题来了——这些能靠一只青蛙解救吗?


别做一只孤独的“旅行青蛙”


最近,英国政府为了解决超过十分之一国人的孤独感,专门任命了一名“孤独大臣”。翻看地图,英国作为欧洲大陆边缘的岛国,历史上曾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没曾想现在国民孤独竟成困扰。专设政府大臣来“终结孤独”,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预示着不能忽视侵袭而来的“孤独流”。

 

孤独,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这是个体性的心理感受,但随着人群扩大、影响加深,孤独感开始与肥胖、抽烟一样,成为一项公共卫生课题。有人称之为“社会传染病”,孤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当于每天抽15支烟。如何识别孤独?如何看待孤独?如何对抗孤独?这不仅是个人的事,也越来越成为大家的事,化解这场“心理危机”需要行动起来,不能也不必一个人战斗。

 

说到孤独,不免让人想起日本NHK摄制的纪录片《无缘社会》——没有朋友和社交,无社缘;家庭关系疏离,无血缘;与家乡隔离断绝,无地缘。独居老人缺少陪伴,空巢青年一人吃饭,忙碌的城市人奔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就连儿童也不例外,2016年英国平均每天有11名儿童因为孤独而拨打求助热线。跨越各个年龄阶段,孤独成了当代生活的可悲现实。是我们与社会无缘,还是社会将我们抛下,需要审慎地从社会生长机制与个人发展路径中找寻答案。

 

谈到孤独,社交总是相伴随的话题。有人说,人们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交能力的蜕化。这种观点很容易被接受,毕竟不与他人交往,就很难建立起健康的社会联系,遇事时打开通讯录,自然找不到可以拨通的电话。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建立起的虚拟社交环境,让一个人隔着屏幕能得到情绪与心理的自洽,有时舒适,多数孤单。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者并非没有辨认情绪等社交能力,而是不会施展。所以,立足社交来突破孤独者的心理防线,不是要让他们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社交,而是想办法打消社交顾虑,唤醒已有的社交能力,才有利于结交朋友、走出孤独。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在社会生活中“被定义”的过程。也就是说,人需要在社会参与中定位自己。有学者曾总结美国人“独自打保龄球”的现象,他们发现美国人不愿意花时间与邻居喝咖啡聊天、去俱乐部从事集体活动,而是宁愿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独自打保龄球。社区生活衰落,公共参与降低,带来的是交往成本提高、社会资本流失,从这个意义上看,改变“独自打保龄球”的孤独,不妨从动员公共生活、繁荣社区生活开始。

 

换个角度看,如果说孤独是一种空虚,那么让自己充实起来,不用社交也可以消除孤独感。在日本,有一档很受欢迎的广播节目叫“听众的明信片”,让听众谈生活、谈感想,而出现最多的话题是身边的动植物和四季的变化。这或许也能为我们抵抗孤独提供镜鉴——用心体会周遭的事物,形成个人与世界的对话关系,这未尝不是一种陪伴。

 

这几天,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火了起来。游戏中的电子宠物青蛙,总是一个人在生活和旅行,有人对青蛙说,“没有小朋友跟你玩吗,不要这么自闭,多认识些朋友有好处”。佛系的玩家、孤独的青蛙,简单到没有互动的游戏,对于既想要独处又害怕孤独的现代人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治愈吧。

 

这正是:隐形自孤独,莫若寻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