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不足却又想得太多”
文/万乐
“我跟你们说啊,你们都有叫过我渣渣辉的,要掏钱的时候了,不要忘本啊!”
自己导演的第三部作品上映前昔,面对记者的镜头,张家辉留下了上面这句话。
可在我掏完钱真的去看了电影之后,才恍然:
这声渣渣辉,叫得真贵。
值不回票价。
《低压槽:欲望之城》
作为导演,其实阿辉能力并不算太差。
就之前两部他执导的作品《盂兰神功》和《陀地驱魔人》来说,
比起太多从演员、从主持、从作家转向导演的人,他强了太多。
至少《盂兰神功》是在认真讲故事,
起码《陀地驱魔人》真的很有风格,
最重要的,作为恐怖片,这两部电影都做到了足够吓人,那就足以说明作为导演的他,算是成功。
万万没想到,怕鬼却执导鬼片的他成功了,惯于警匪片而执导警匪片的他却惨遭滑铁卢。
可以负责任的说,《低压槽》在张家辉主演过的警匪片中,能排进前三位。
当然,是倒数的。
整部影片的缺点很多,优点很少。
仅有的几个优点可以归为大胆。
如影片的色调,如血腥到近乎cult的枪战场面,
如快速闪回式的虚晃镜头,如角色极具个性的夸张外形,
如为承载故事背景架空社会,虚构出的“欲望之城”
······
总之,说好听点是这些是优点,是大胆,是有气魄。
如果运用的好,自成一风格,张家辉从此奠定开山鼻祖之位。
可若说的难听点,那可就是莽撞,是乱来,是开玩笑。
张家辉这次,玩的未免太豪放了些。
可惜没玩好,最终整个崩塌。
如果非要找一个具象化的例子来为没看过影片的人形容它的风格,
我想可以用一部2005年的电影来做个对比——
改编自弗兰克·米勒的同名漫画,以最极致的暴力血腥闻名于世的《罪恶之城》。
影片中的罪恶之城毫无秩序可言,
,暴力摧毁一切,也保护一切。
全片血浆四溅,肢体与头颅齐飞,用更纯粹的视觉和心理错觉渲染罪恶之城的暴力。
在此基础上,影片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还是它的色彩。
导演把颜色当作武器,让颜色成为叙事工具,以黑白两色为基础,加以极致曝光的红黄和绿,
使得血红的天空,金黄色的怪物,碧绿的眼眸等色彩在黑白世界里尤为突出,给观众以视觉冲击。
比如如果想让人感受角色的痛苦,就让血液回归鲜红,强烈的黑白红对比之下,让导演想向观众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
而在电影《低压槽》中,无论是这座暴力、无秩序的虚拟之城,还是影片所呈现出的以黑白为基底色彩的设想,几乎一般无二。
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两部电影的通过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
《罪恶之城》就是纯粹的暴力美学,以至大批人说它三观不正。
《低压槽》不同,主人公是卧底,是警察,
看着是绑架、杀人,可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正义。
在这座学生仔随时都掏枪杀人的城市,
即使卧底多年的警察反水当了罪犯,即使原本的好警察为钱而贪赃枉法,
即使连警察局长面对罪恶无动于衷,
即使有关正义的所有光芒都渺小到如暗夜下的米粒之光,
可仍有一小批人坚守着心底的正义,不动摇。
电影的主题自然是好的。
影片最后消灭城市的幕后黑手,镜头切换过后是色彩的回归一片斑斓,便是最好的证明。
故事是好故事,无论是主题立意,还是结构完整度,都算得尚佳。
可奈何被辉仔拍烂了,全线崩塌。
执导太自我的他,使得影片看上去十分之意识流。
不仅体现在整体剪辑上的混乱,快切和虚晃的随意滥用。
更体现在很多具体细节的莫名其妙,让人完全摸不透他是想干什么。
如开头突然出现的野兽,搏斗一番后他如上帝般张开双臂,野兽就屈服了。
中间一场打斗戏中,与人激打正憨,再次如上帝般张开双臂,然后就胜利了。
??????
除此之外,其明显作为影片主打的枪战戏和飙车戏同样问题颇大,
说难听点,如裹脚布般又臭又长。
看枪战戏时,会切换至抗日神剧的频道,
人就站在面前,可十几个人的子弹就是打不到他的身上。
纵使敌众我寡,也能以一挡N,枪林弹雨间毫发无伤。
而到看飙车戏时,则会切换到某品牌汽车的广告MV,
撞撞撞,碰碰碰,啪啪啪,照样完好如初。
这也倒罢了,更离谱的是,竟然能
撞碎大楼的墙,直接从这栋楼的停车场冲入另栋楼的办公室?
无数次Logo的特写,真是生怕观众不知道,这如飞天坦克般又快又稳又皮实的车是你家的。
客观的问题大,主观的问题更大。
结尾对于幕后Boss的处理简直就是个笑话。
耗费大段的篇幅来描绘他有多么强,多么无敌,多么寂寞,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整座城市黑白两道商政各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等到观众好不容易捱过冗长的废戏,正打算瞧瞧这最终对决,
却是这样一个草草了事,为了印证自己曾说过的话,张家辉真是身体力行,费心了。
“是兄弟,就来砍我”
除了以上问题外,演员方面更是一言难尽。
常以性感示人的余男在片中的造型有多难堪就不多提了,重点在于何老师。
看了《低压槽》后我才明白,何老师演电影是灾难不是他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
哪怕他表现地再严肃再冷漠,即使看上去已经如丧考妣,可下一秒总感觉就要破功,噗嗤大笑。
《快乐大本营》二十年间潜移默化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想动摇太难太难。
再言之,撇开何老师的选角失败,徐静蕾的演绎才是真正的灾难。
表情做作,语气浮夸,笑声更是尬到人头皮发麻。
从此江湖留下传说,
“徐静蕾最想删除的视频,不忍直视!”
以上。
作为张家辉执导的第三部影片,《低压槽》无疑历史最差,
能力不足却又想得太多,
这便是影片扑街最大的问题所在。
思绪良久,虽于心不忍,
但禁不住还是想问他一句,
渣渣辉,游戏不好玩吗你非来拍电影?
推 荐 阅 读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编微信dypc5252,进电影爬虫用户交流群
获取及时的电影资讯,独到的观点,线下活动信息
还有更多福利哦~
ಠᴗಠ
一个zan=是兄弟,就别来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