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鸭的养殖技巧(上)

圈养的优点


      1.环境条件可以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有利于科学养鸭,稳产高产。


      2.节约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圈养方法,一个人可管理1000只,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妇女、老人均可担任。


      3.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中毒等意外事故。圈养和外界接触减少,因而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感染机会都比放牧时减少,从而提高了成活率。


圈养鸭的分群与密度


      青年鸭圈养的规模可大可小,但每个鸭群的组成不宜太大,以500只左右为宜。分群时要尽可能做到日龄相同、大小一致、品种一样、性别相同。


      饲养密度随鸭龄、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按以下标准掌握:4~10周龄每平方米20~12只,11~20周龄、每平方米12~8只。冬季气温低每平方米适当多几只,夏季气温高,每平方米少几只,鸭子生长快、密度略小些,鸭子生长慢、密度略大些。


圈养鸭的饲料


      圈养与放牧完全不同、基本上采食不到任何野生饲料、完全依靠人工饲喂。因此,对青年鸭生长期内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长骨骼、长羽毛所需的营养都要予以满足。饲料要尽可能多样化、保持能量、蛋白质的平衡,使含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无机盐都有充足的来源。


      培育期中的青年鸭、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不要太高、钙的含量也要适宜。


      由于蛋鸭尚未制订完善的饲养标准、在实践过程中要看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酌情修订(增减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用型品种绍鸭、正常的开产日龄是130~150天,标准的开产体重为1400~1500克,如体重超过1500克,则认为过于肥大,影响及时开产、应轻度限制饲养、适当多喂些青饲料和粗饲料。对发育差、体重轻的鸭要适当提高饲料质量、每只每天的平均喂料量可掌握在150克左右、另加少量的动物性鲜活饲料,以促进生长。


      青年鸭的饲料、全部用混合粉料,不用玉米、谷、麦等单一的原粮,需粉碎加工后制成混合粉料、喂饲前加适量的清水、拌成湿料生喂。每日只需喂3~4次,每次喂料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相等,避免采食时饥饱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