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养的处理策略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

微讲座 第51期


本期主题《婴幼儿喂养问题及处理策略》,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关乎孩子的未来。关于婴幼儿喂养中的常见问题家长们也存在许多困惑和压力。今天,我们请来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的著名大咖衣明纪教授为您解疑释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儿童保健科 衣明纪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主要从事儿童保健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专业方向为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异常、营养性疾病和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治。   


近年来主要进行营养与生长发育、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发展以及儿童抽动障碍诊治的系列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0余部,获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2010年获青岛拔尖人才荣誉称号,是2014年青岛市公布的首批知名专家。




全文主要内容


一、重视婴幼儿喂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婴幼儿喂养中的常见问题

三、婴幼儿喂养问题的处理策略

四、学龄前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




婴幼儿喂养问题的处理策略





常见问题处理策略—干预目的


孩子溢奶、排便困难/干结、过度哭闹、稀便是否是功能性问题需要请教专科医生进行判断。


干预的目的:

    消除婴儿的症状,改善婴儿舒适度

    改善母亲的情绪,缓解家庭焦虑、紧张的气氛

    最重要的促进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常见问题的处理策略


在处理策略里面,虽然对反流、黄昏啼哭、腹泻、便秘等各有侧重点,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一、母乳喂养的宝宝 只要宝宝没有被诊断为患有疾病,大家不要随便停掉母乳,一定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调整导致母乳喂养的过程当中引起喂养问题的因素,比如说母亲的情绪、饮食问题,甚至是母亲的疾病问题,通过调整母亲的状况,进行调整比较好。

调整婴儿的行为,如缩短婴儿每次喂养的时间,增强喂养规律,减少夜间喂奶次数,或者给婴儿口服调节胃肠舒适性的药物,让孩子进食母乳比较顺利,进食以后不困难,不难受,这样会达到好的效果。



二、部分母乳喂养的宝宝 母乳不够时,比如喂母乳的情况下加一些奶粉,婴儿会出现一些症状,这时需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把配方奶粉调整一下。如宝宝母乳喂养加配方粉,喂了普通的配方粉后,出现腹痛、反流、便秘、腹泻等情况,可能是普通的牛奶蛋白过敏或者不耐受,我们可以换水解、部分水解、深度水解、氨基酸等来解决喂养问题。


当然在选择配方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要一换就换成深度水解或者氨基酸的,大家要知道,任何配方越普通,蛋白质分子越大,其营养物质是整分子,它的营养价值就越好。当换成部分水解的时候虽然会解决部分过敏问题的时候,其营养价值也会下降,换成深度水解和氨基酸的时候营养价值就更差,所以在换配方时一定要平衡,既要考虑营养健康,又要考虑过敏和不耐受的问题。决不能总是把焦点放在过敏和不耐受的情况上,总是用深度水解和氨基酸的。实际上,保持营养平衡是最重要的。



三、人工喂养的宝宝 如果普通的配方出现功能性的症状,我们可以直接做配方的调整。大家知道母乳喂养有非常多的好处和优势,我们不能随便调整母乳,但是配方喂养就不一样了,配方粉的制作中,有蛋白质、脂肪、糖,也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加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给孩子调整一个合理的配方,消除喂养过程中的喂养问题。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


学龄前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


一、奶量摄入少,零食摄入多


3-6岁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3岁前的小孩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家长非常重视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奶量也摄入的比较多,但是3岁以后孩子的奶量摄入会减少。


这种现象不光在我们国内,在美国也强调2-19岁是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高危人群。


二、营养缺乏与过剩


学龄前儿童体型比较好、比较合理的是越来越少;营养缺乏和过剩的是比较突出的。我们国内的很多家长都把体重长得快,长得高看得非常重要。实际上胖瘦还是高矮,比例非常重要。


在饮食和营养问题上,营养缺乏当然不好,但是营养过剩的影响危害会更大一点。


三、饮食行为问题


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比较好的进餐习惯,但是回家就让家人喂,吃饭时间持续比较长,一边玩一边吃,甚至有些强迫、诱导、哄骗的现象都是不理想的。




学龄前儿童膳食推荐


针对学龄前儿童,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指南推荐:


一、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所谓规律就餐,除了像成人的三顿主餐以外,加餐在上午和下午中间的时间段,其余时间是不允许乱吃的。


另外,自主进食就是一定要用成人的进食方式。食物的质地一定要维持成人的质地,不要做的太软。


二、每天喝奶,足量饮水,正确的选择零食


每天至少应该喝300ml到350ml的奶,这样对全面的营养健康有好处;足量饮水,学龄前儿童一天的水量达到600ml到800ml就可以了(不是太炎热的天气),当然有一些个体的差异。


三、食物应该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盐的摄入学龄前儿童每天不超过3g,成人每天要求5-6g左右。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一些慢性疾病的问题,就是与每天摄入的盐太多有关系。


  • 1岁以内的食物是不加盐的

  • 1-2岁一般在1g左右

  • 2-3岁2g左右

  • 3-7岁的孩子一般不多于3g


家长现在很困惑,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拒绝性比较强?


实际上就是与小时候一些饮食习惯有关系。现在国外很多研究发现这样的结果,当我们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参与食物的选择,有时候带到市场超市去选择,或者参与这种制作过程的时候,会大大的增进小孩儿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减少挑食偏食现象的发生。


同时在学龄前儿童膳食推荐里,我们还推荐孩子应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来保障健康生长。对于年龄小的朋友,活动的问题和饮食的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可分割。




小结


婴幼儿时期喂养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影响家长和婴儿的舒适度以及家庭和谐;最近这些年的学术会议也特别强调,让专科医减轻婴儿不适的情况,喂养问题大部分原因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愈。



造成婴儿喂养问题,有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母亲的焦虑紧张的情绪,还有我们选择的奶类,包括母乳里面的一些成分等。


诊断基于详细的病史询问,再加上必要的检查。很容易判断,小孩儿是功能性的问题还是有专科疾病的情况。当然,我们在临床上因机制的问题,流程的问题,我们就诊的时间太短,有时候会走一些弯路。




安抚和教育父母,让父母比较深入的了解一些功能性的问题、发生的原因、表现、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怎样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这样一些功能性的问题,简单的膳食、奶类、行为的改变,常常有非常大的帮助。我在临床上遇到过非常多的比较严重的病例,只要通过配方的调整、家长行为的改进、婴儿肠道的调适,都会起到非常好效果。


当然我们在临床上和日常生活当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婴儿喂养过程中一些问题影响到我们婴儿的生长发育。我们目的就是让大家充分认识并最终顺利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解除家长的焦虑和困惑。


 全文完 




本次微讲座未接受任何商业赞助,也不推荐任何产品,如有涉及用药,我们将尽量以化学名方式给出,由患者自愿选择具体品牌。所有建议仅作参考,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就医,请勿基于讲座中的建议,代替临床诊断和治疗。



健康知识硬科普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unikcesshealth

健康之事,习而晓之,晓而行之,行而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