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不过“我有奶,够你吃!”母乳喂养易减肥这些好处你造吗?


唯有妈妈与宝宝不可辜负





宝卫士丨母乳喂养

 我有奶,刚好够你吃!







母乳

喂养



每个宝宝出生不久的妈妈都会感叹:

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不过是你出现在我生命里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更放松/少抑郁/天然避孕/

少得骨质疏松症/

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患病几率低/

产后快速减重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


头脑聪明视力好/耳朵感染少/

消化能力好/

牙齿整齐/皮肤健康体型匀称/

便秘少/免疫力更强


好处多多,小编表示惊呆了~~


母乳喂养能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德国在1994年到2005年之间对1260多名母亲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没有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低约40%,


研究人员表示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有助脂肪及糖代谢,可提高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长期哺乳可对女性的体重和代谢产生积极影响,她们的平均血脂水平更低,脂联素水平较高,从而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母乳喂养是产后减肥的最佳方法


很多妈妈都担心喂奶需要多吃食物会不会长得太胖,但其实给宝宝喂母乳是一个燃烧脂肪的过程!母乳喂养会消耗母亲体内额外的卡路里,减少皮下脂肪的蓄积。哺乳妈妈的新陈代谢也会因此发生改变,是不用节食就能达到减肥目的的最佳方法!


除此之外


❶母乳中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最多最全面的营养物质,同时可以保护孩子不受过敏以及感染原的侵袭,使他的身体更好地为接受其他食品做好准备!母乳中特有的活性物质还会阻止有害细菌和病毒在孩子尚未成熟的身体里滋长。


❷母乳使婴儿肠内产生帮助消化的益生菌,因而母乳更易于消化。


❸母乳含有辅助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所有成分。母乳喂养的孩子患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肥胖症、糖尿病、贫血、佝偻病、腹泻以及免疫系统的疾病的机率都呈明显的降低……


哺乳小贴士,让养育更轻松


1、留心观察,按需哺乳

出生不久的宝宝需求都是不同的,这时候不用着急让他们养成固定的习惯。只要宝宝看上去饿了,就给他喂奶吧~平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宝宝们表达“饿”的信号,不仅仅是哭的时候才是饿,发出咂嘴的声音、转到你怀里磨蹭都有可能是他们饿了的表示。



2、让妈妈和宝宝都保持舒适的状态

垫起双脚,在胳膊和头下放个枕头作支撑。舒适的状态让妈妈和宝宝都会感到舒适、安全,孩子也会减少哭闹的状态,妈妈泌乳随着心情的愉悦自然增多。

3、妈妈疼痛肿么办?
用温热的湿布挤出一点儿新鲜乳汁,涂在上,暴露几分钟让自然干燥可以缓解肿痛。最开始哺乳的时候轻微疼痛和触痛都是正常现象。妈妈们找到合适的哺乳姿势、宝宝也适应地舒服地依偎在怀中后,这种疼痛感会逐渐消失。如果加重或者持续较长时间,请及时就医。


4、妈妈的饮食会影响宝宝吗?

当然会!食物会被妈妈的身体吸收从而对乳汁产生影响,虽然并不像大部分新妈妈们想得那样严重。但是有些确实能够进入孩子体内引发过敏等不良现象。


所以妈妈们在注意孩子的饮食之外,更要维持自己的膳食平衡、健康。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吃得开心的同时,记得远离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留意宝宝有无过敏症状。


5、合理的哺乳频率
新生儿一般每隔2~3小时哺乳一次。也就是每24小时喂8~12次。宝宝的吸吮动作变慢,或者扭过头去,表示已经吃饱了。第1个月之后,哺乳频率可以降低到每天7~9次。

6、两侧都要喂吗?
是的!每次哺乳建议宝宝吸吮两侧的。两侧交替吸吮可以让妈妈不至于过度劳累。而且排空也不会使妈妈们堵奶、患上乳腺炎。


7、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吃够了?

如果你的宝宝每个月体重增加1磅(1磅=453.59237克),每2~3小时喂1次,每天消耗6~8块湿尿片,那么放心吧,小家伙吃的足够!

8、宝宝忽然吃得更多是怎么了?

当你觉得每小时都得喂奶的时候,可能是宝宝们正处于生长高峰时期。不用担心,这时候妈妈的身体会也会分泌更多乳汁,这种像“饥饿鬼”的状态是暂时性的。宝宝们通常在出生第2周迎来这个时期,之后的第2、4、6个月也会再次出现。

9、不要过早使用奶瓶,以免混淆
过早用奶瓶喂宝宝,可能造成混淆,宝宝也会忘记应该怎样吸吮。如果你准备给宝宝用奶瓶或者橡皮奶嘴,最好等到2~4周大之后。也不要等得太久,不然宝宝可能不太容易接受。





 每日一句 

 生活是简单的 

 你做出选择 

 然后就不要回头 




 孕期心得 

怀孕期间严重便秘怎么办?

1、食物多样化,保证有足够的纤维素摄入。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去厕所蹲一下。

3、已经出现便秘时,可吃一些香蕉,或晨后喝一杯冷开水冲调的蜂蜜水。

4、服用作用温和的通便药物。

5、肛门塞放软化大便的药物。

如经上述处理后仍不能排便,就要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直接回复您相对应的孕周(如孕4周、孕5周等),即可收到相对应的知识与注意事项回复。

直接回复宝贝相对应的月龄(如育儿知识第4周、育儿知识3个月零3周等),即可收到相应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