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有啥好处?


一、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最符合其生长发育所需


早期婴儿的器官、特别是消化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未健全,如足月新生儿胃容量小(25 ~ 50 ml),生后10 天可增加到约100 ml,6月龄时才达到200 ml;新生儿的胃呈水平状,胃贲门括约肌发育迟缓,吃奶后容易出现溢奶;胰腺脂肪酶活力低,肝脏分泌胆盐少,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4月龄前胰淀粉酶分泌少,不利于消化淀粉;但胰蛋白酶活性良好,消化蛋白的能力较强。


此外,婴儿肾脏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1/4 ~  1/2,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及酸碱调节功能也较弱,对肾溶质负荷耐受有限。唯有母乳能最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在营养构成及含量上能最好的适应婴儿肠道发育特点及消化能力。


按我国乳母产后6个月内日平均泌乳量750 ml估算,其所含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如母乳中的高脂肪含量(供能比为48 %)能满足婴儿生长和能量储备的需要,所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满足婴儿脑发育的需要;母乳蛋白质含量不高,但以α-乳清蛋白为主,有最佳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和最佳利用率,不过多增加婴儿肠道渗透压和肾脏的负担;母乳中的乳糖和低聚糖,可促进肠道益生菌在肠道定植和生长,有利于婴儿尽早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多,为婴儿大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需;母乳中的钙、锌、铜等矿物质含量更适合婴儿的需要。总之,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能保证其获得健康的生长发育。



二、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感染性疾病风险


母乳喂养可避免婴儿暴露于来自食物和餐具的污染。母乳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帮助抵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发挥抗菌作用。母乳中含有的溶菌酶、补体、细胞因子甚至白细胞,都可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成熟。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纯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WHO 2013年报告列出了纯母乳喂养对母子双方的多种益处,如纯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可以降低1岁内婴儿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的72%,发生中耳炎的风险下降23%,并提出了“婴儿应该纯母乳喂养6 个月,以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策略。此外,母乳喂养既可以显著降低婴儿腹泻的发病率,也可缩短腹泻的病程。母乳喂养的婴儿坏死性肠炎发病率也显著低于用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母乳喂养还有利于抵抗肺炎、中耳炎、菌血症、脑膜炎及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即使是部分母乳喂养,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纯母乳喂养对子代的过敏性疾病有保护作用


纯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避免婴儿过早接触异原性蛋白质,减少对异原蛋白质的暴露水平。研究证明,纯母乳喂养儿1岁以内极少发生过敏反应,至少可以推迟这种过敏性的发生。如果新生儿第一口食物不是母乳,而是其他食物,食物中的异原蛋白质可能会通过新生儿不成熟的肠黏膜细胞间隙进入体内,为可能发生的过敏或迟发型过敏埋下隐患。换句话说,新生儿第一口食物不是母乳,之后即使是母乳喂养,也不是真正的纯母乳喂养,也失去了纯母乳喂养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迟发型过敏的保护作用。



四、母乳可降低儿童肥胖风险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肥胖风险越低。母乳喂养对肥胖的预防作用,与其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有关。相关研究证实,降低婴儿期蛋白质摄入量可预防儿童2岁时的肥胖倾向,使青少年期肥胖风险降低13%。

五、母乳喂养非常有利于婴儿智力和心理行为以及情感发展


多项荟萃分析表明,母乳喂养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比配方粉喂养儿更好。而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成年期IQ得分越高:母乳喂养7 ~ 9个月者IQ为106,而母乳喂养不足1个月者IQ为99 . 4。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早期营养不良还会导致成年期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而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六、母乳喂养还对母亲近期和远期健康都有益处


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显示,母乳喂养可促进母亲产后体质量恢复到孕前状态,可降低母亲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