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舍饲圈养羊所存在的误区,必须引起重视

农户舍饲圈养羊和大型养殖场舍饲养羊有一定的区别。养殖场的规模大,平时的饲养管理相对农户模式养殖要正规的多,上规模的养殖场都聘请的有技术员、兽医等工作人员,很多细节方面都做的比较到位。农户养殖模式就是小规模养殖,一家一户养殖十只,二十只的,多者几十只。


平时也都是有一个人进行饲养管理,缺乏管理技术和舍饲养羊的知识。

此篇文章就是把农户舍饲圈养羊所容易忽视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学习,希望对农户舍饲养羊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误区一,羊舍的建造随意性大。一些农户把羊舍建在低洼、潮湿、背阴、闭塞的地方,不利于羊舍排污、防潮、保暖和通风。其次是圈舍过于简陋,冬季既起不到保暖作用,夏季又不隔热、遮雨,舍内环境条件差,达不到舍饲的要求。搭建羊舍应选择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水电条件较好的地方。最好建面南座北的半封闭羊舍,羊舍前边留10~20平方米的饲喂区,安装固定饲槽和饮水器皿。寒冷地区用塑料薄膜扣棚,可以提高,羊舍温度4-70C,以促进羊只冬季生长。


误区二,羊群混圈饲养。受传统放牧习惯的影响,大多养殖户虽然采取了舍饲圈养,但是没有意识到混圈饲养的弊端,大羊小羊、公羊母羊、弱羊壮羊、病羊同舍混养的情况在养殖户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饲养管理方法,这样饲养管理,很难满足不同年龄、品种、性别、体况羊只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需要,最终造成小羊长不大、弱羊长不壮、病羊好不了,种羊滥配等许多不良后果。舍饲养羊应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把不同年龄、品种、性别、体况的羊分舍饲养,设立专用的产房、羔羊舍、肉羊舍、母羊舍、公羊舍、病羊隔离舍,并配以相应饲养管理方法。


误区三,缺少运动。实践证明,适量地舍外运动对舍饲羊生长发育、交配繁殖有极其重要作用。一般舍饲小尾寒羊每天要保持1.5公里的运动量,山羊比绵羊还要多些。目前,一些舍养户片面地认为圈养不用放,把羊当作猪养,整日关在羊舍里,很少到舍外运动,引起羊只生理机能下降,主要表现在:母羊发情不明显、配孕率低、难产。公羊性欲减退、质量差、影响种羊繁殖性能。羊只体质差,抗病力弱,易患感冒、消化不良、中暑、传染性疾病。因此,每天要保持羊有充足的运动,才能促进羊的新陈代谢,增强食欲,保持正常繁殖,防御疾病。


误区四,羊舍内的羊密度过大。羊属反刍动物,一天中要有较长时间用来采食饲草、进行反刍。所以,圈舍中要保持有足够的槽位、活动空间和休息场地。每只舍饲绵羊需要有1.5~2.5平方米的羊舍面积,每只山羊则需要有2.0-3.0平方米的羊舍面积。在实际农户舍饲养羊中,部分农户养羊密度过大,羊只拥挤,相互争夺槽位,相互践踏,极易引起羊只营养不良、母羊流产、羔羊生长受阻、外伤等不良后果。


误区五,血缘关系混乱。有很大一部分养殖户对种养的管理比较粗放,既未给公羊配带耳号标识,也未作配种记录,随意选择公母羊进行配种,人为造成近亲交配。其中的一些母羊由于近亲交配,常常产下畸形胎、死胎、弱羔,给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定期从外地调换种公羊,给种用公母羊配带耳号,编制配种档案,详细记录配种羊编号、配种时间、配种方式、产羔情况,有计划地控制公母羊本交,是避免羊只近亲繁育引起品种退化的重要措施。


误区六,精饲料的配置单一。这是目前舍饲养羊户普遍存在的问题,补饲精料只喂给没有经加工的玉米或者小麦,造成羊只营养摄取不平衡,饲料浪费,无形中增加了饲料成本。精料配制应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羊的营养需要配制,除要有一定量的玉米外,还要按比例配合豆粕、麸皮、鱼粉等蛋白饲料。此外还要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


误区七,青绿饲料饲喂过少,造成维生素类缺乏症。青绿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羊特别喜食。然而大多数养殖户却忽视了这点,终年基本上只喂羊干黄玉米秸粉,仅在夏秋雨季喂给少量的青绿饲料,远远不能满足羊对青绿饲料的需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饲喂维生素类添加剂又不足,往往会引起羊维生素类缺乏症的发生。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有均衡的青绿饲料供给,舍养户应开辟青绿饲料专用地,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鲁梅克斯等牧草,除夏秋两季饲喂外,秋季收割后还可以晾制青干草或制成青贮料,或可种植玉米青贮,供羊长年饲用。


误区八,消毒意识薄弱。消毒是控制和防制疫病发生、传播、流行、净化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目前绝大部分舍养户消毒意识淡薄,不懂消毒知识,不会使用消毒药剂,长年不搞消毒工作。其中还有一些规模舍饲户,虽然建有消毒池、消毒室,墙上贴有消毒制度,购买了消毒药品和器械,但也成为了摆设。应强化消毒防疫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搞好日常消毒工作。要轮换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对羊舍、运动场、饲槽、饮水器皿、饲养工具及院舍进行消毒。


以上的几点误区经常发生在我们养殖户身边,希望能引起广大舍饲养羊农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