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答答”,虽然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但丝毫浇灭不了孩子们热爱国际象棋的火焰。
6月10下午1点不到,昆明市第二教工幼儿园的操场上就挤满了家长、老师和参赛的小选手们。家长们排着长队,正风风火火地在为参赛小选手们领取赛服、参赛编码,准备检录入场。此时,距离2018年云南省首届幼儿园国际象棋比赛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
(正在排队,等待检录的家长)
据悉,本次比赛是由云南省棋类协会主办,昆明飞虎国际象棋俱乐部承办,昆明市第二教工幼儿园、盘龙区幸福泉幼儿园、盘龙区金昙幼儿园协办的首届幼儿省际国际象棋赛事。来自昆明、楚雄、曲靖三个地区近二十家幼儿园的110多名小朋友参加了此次比赛;昆明地区的小朋友主要来自五华、盘龙、西山、官渡以及空港新区;参赛幼儿园有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圆通幼儿园、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大观幼儿园、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昆明市第二教工幼儿园、昆明市第二十幼儿园、昆明市第二幼儿园莲花分园、昆明市空港经济区第一幼儿园、盘龙区幸福泉幼儿园、盘龙区金昙幼儿园、昆明国际幼儿园、手拉手幼儿园、圣心贝贝幼儿园、虹山幼儿园、电力幼儿园、楚雄州新苗幼儿园等。
(等待入场的小选手们)
比赛设置了个人奖和团体奖,使用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最新审定的竞赛规则,通过五轮积分编排的过招方式(采用瑞士制)决出个人奖每组别前八名、团体奖(各家单位排靠前的3名选手组合录取)前三名。
“参加今天比赛的小选手中卧虎藏龙,有的小朋友小小年纪就已经是棋协九级棋士,作为代表参加过小学组的国际象棋比赛并拿到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我相信今天大家一定能赛出水平,赛出精神。”赛前,云南省棋类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袁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介绍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的同时,也为小朋友们加油鼓劲。
(袁娜老师致辞)
13时30分,正式开赛,参赛的小选手们分为男子甲组(大班组)、女子甲组(大班组)、男子乙组(中小班)、女子乙组(中小班)四组,自信地走进了赛场,家长们则在赛场外殷切地等候。
(手拉手入场的小选手们)
每轮比赛30分钟,休息15分钟后又进行下一轮。由于大多数小朋友是第一次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所以从第一轮的不太了解规则、屡次被警告或违规,到第二轮逐渐适应,再到第三轮得心应手,最后第四轮、第五轮已经能“信手拈来”。
(为小选手鼓劲的家长)
(评委为小选手答疑解惑)
(全情投入赛事的小选手们)
(家长迎接赛后归来的小选手)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激烈角逐,共决出32名个人奖、12名团体奖,其中盘龙区幸福泉幼儿园成为了此次比赛的最大赢家,囊括了多个奖项。
期间,云南省棋类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袁娜详细地介绍了国际象棋在云南的发展历程。“国际象棋的种子是从2009年播撒到我们云南来的,虽然云南整体的实力不如全国其他地区,但从2016年以后就发展得比较好了。并且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通过学棋,缘于棋类游戏的规则性,平时坐不住的孩子会管理自己的行为了;缘于棋类游戏的竞争性,平时有些怯懦不够大方的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了;缘于棋类游戏能提升孩子的洞察力,平时马马虎虎的小朋友变得爱观察了;缘于棋类游戏能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平时爱和小朋友起冲突的孩子慢慢用嘴巴说话不用小拳头了。”
因为国际象棋的教育功能,现在云南省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开始重视这个项目。有的幼儿园已经把国际象棋作为他们的园本课程,有幼儿园则把国际象棋作为他们的特色课程。
那么国际象棋适合多大的孩子学习呢?袁娜表示,学棋最好的年龄是4岁左右,4岁正是一个人大脑空间感建立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接触国际象棋,通过各个兵种的棋子在棋盘上不同路线的组合,能在孩子大脑中唤醒空间感的脑区。很多人都说国际象棋是聪明人的游戏,因为在循序渐进的下棋过程中孩子可以越玩越聪明,逻辑思维越来越强!
活动最后,昆明市第二教工幼儿园栗静副园长、盘龙区幸福泉幼儿园曹雪园长、盘龙区金昙幼儿园教师代表、昆明飞虎国际象棋俱乐部董事熊翔、云南汇艺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闵楠等向各组别获奖的选手颁奖并表示祝贺。
(冒雨等待颁奖的小选手和家长)
(为个人和团体获奖的小选手颁奖)
至此,2018年云南省首届幼儿园国际象棋比赛圆满落幕。
比赛花絮
比赛期间,来自月光宝盒幼儿园的毕皓晨、毕皓然小朋友——一对活泼、有一年棋龄,现在已经是9级棋士的双胞胎兄弟的爸爸毕任分享了兄弟俩学习国际象棋的那些事。
“一开始让孩子学习国际象棋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孩子感兴趣,接触后就非常喜欢;第二兄弟俩太活泼好动了,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希望有一项活动能让孩子静下来,于是让兄弟俩学习了国际象棋。我跟孩子的妈妈也一起学,在和孩子对弈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在下棋过程中学会了主动思考,也能静下来了,专注能力越来越强了。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一直坚持玩下去。我觉得国际象棋的学习,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棋局变幻莫测,孩子要有总有纵观全局的能力才能下好,这就需要动脑和投入注意力了。”
(毕皓晨、毕皓然小朋友和爸爸)
云南教育报刊社 丁艳/文 江玙/图
-责任编辑:丁 艳
-美术编辑:曾晓梅
-审核:张 蕤
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为本刊及作者所有哟!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刊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