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拒绝无痛分娩刷屏,真相在哪里?

近日,一则丈夫拒绝在无痛分娩同意书上签字,产妇咆哮“我恨你一辈子”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刘桑向来不愿意蹭热点,可是毕竟赴美生子的绝大多数妈妈都享受到了无痛分娩,耳濡目染,刘桑对无痛分娩并不陌生,也愿意分享一下不成熟的意见。

 

(1)

 

此则新闻让很多人想起了去年的“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不同的是,榆林事件出处明确,条理清晰。而本次的拒用无痛分娩事件刘桑却感觉出了一丝诡异。刘桑查了一下原始出处,大概是《青年时报》的一篇歌颂麻醉医生的文章《麻醉医生  , 无影灯下病人的“保命者”》。

 

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和歌颂麻醉医生,仅仅用了很小的篇幅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

 

【26岁小辰(化名)已进入产房待产,宫口才开了2指,小辰就痛得忍不下去了,提出要无痛分娩。

 

但面对痛得死去活来的妻子,丈夫却坚决地摇头,拒绝在无痛分娩同意书上签字。他说:“上麻醉对小孩子有影响,对大人也不好。”

 

无论麻醉医生如何解释,无痛分娩不会对小孩造成任何影响,丈夫态度依旧坚决。

 

“我恨你一辈子!”痛到无助的小辰哭着对丈夫喊了这么一句话。】

 

然而,就是这则真假未分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引起了广大正直却单纯的网友对这位“丈夫”的口诛笔伐。

 

新闻工作者本应将严谨放在第一位,可是刘桑却发现了一点奇怪的地方。

 

以中国如此严重的医患关系,麻醉医生竟敢向家属解释麻醉没有任何影响?刘桑是不信的。

 

在美国,无痛分娩前,产妇是要签风险了解承诺书的。一张A4纸,简单列举了无痛分娩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刘桑了解了一下,在中国,无痛分娩前家属要签一份知情同意书,罗列各种风险,各种可能引发的后遗症,各种导致死亡,各种产妇和婴儿可能出现的问题,看仔细了能把人吓死。

 

所以,医生是不大可能向家属承诺麻醉没有任何影响的。

 

再者,目前中国无痛分娩推广的主要矛盾根本就不是家属的无知和抗拒,而是医疗资源的不匹配。

 

拜托,咱别搞错了主要矛盾在哪里!

 

除去一部分私立医院,国内大部分妇产医院的现实情况是,床位爆满,医生护士严重不足,更别说是麻醉医生了。

 

所以,在妇产医院,一位医生苦口婆心地劝说根本不想使用无痛的家庭赶快上无痛,这是一件相当魔幻的事情。

 

大部分情况是,产妇和家属不停地央求医生“太疼了,赶快上点无痛吧”,医院说“麻醉医生在手术呢,再忍忍吧”

 

这才是常态。

 

所以说,这多半是一则妇产医院杜撰的广告软文。那位让全国人民义愤填膺的“丈夫”,很有可能根本不存在。

 

(2)

 

给新闻定完性,再来说说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或者更准确的说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技术 Epidural Anesthesia),就是用麻醉等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你可以这样想象,无痛分娩是通过在腰后面的一个狭窄的硬膜外腔隙内放置一根管子,然后持续地向管内推入麻醉药,起到阻断分娩过程中疼痛的作用。分娩结束后可立即将导管取出。

 

 

无痛分娩作为麻醉的一种,当然存在风险。据英国1990年调查报告显示:在1970-1984年的15年中与硬膜外麻醉有关造成死亡的500000万产妇中仅有9例(1:555555);非致命性的病残发生率为1:4500,但未造成一例永久性的伤害。

 

另外,即使不采用无痛分娩技术,人类的自然分娩本身也是充斥着风险。刘桑在美国经历过胎儿胎心骤降,刨宫产感染,甚至产后大出血,可是还没有遇到过无痛分娩造成的直接危险。

 

美国的无痛分娩技术相当普及,2014年美国妇产医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将近90%的产妇使用了无痛分娩技术。以至于刘桑在陪产妇生产时几乎很难听到撕心裂肺的惨叫。印象中只有一次,在听了隔壁产妇将近两分钟近乎发狂的吼叫后,一声婴儿的哭声响彻了整个走廊。后来在和护士的交流中得知,偶尔会有妈妈为了体验分娩痛,刻意不用无痛分娩技术。

 

为勇敢的妈妈点赞!

 

(3)

 

近几年,国内外流行起了分娩镇痛体验。就是用一种叫做分娩阵痛体验仪的东西来模拟女性分娩时的痛苦。其目的是让男性认识到母亲和妻子的伟大。

 

 

初衷是好的,可是随着众多女权主义大V的疯狂传播,这种体验逐渐变了味道。

 

“女性太伟大,赶紧回家给自己老婆磕个头”

“男人真废物,没几个能顶住这种疼痛”

 

这种旨在了解异性体验,加深异性间相互尊重的体验,变成了赤裸裸的性别歧视。

 

其实,这种简单暴力的比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首先,人体千百万年进化的大方向是趋于合理的,分娩也不例外。为抵御生产时的剧痛,孕妇整个孕期体内黄体酮等激素水平飙升,这些激素各有各的作用,镇痛作用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于即将降生的小生命的期盼也使肾上腺素飙升,生产时孕妇会分泌大量润滑物质以帮助生产,你可以把这些通通理解为天然的镇痛剂。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形容分娩:

 

“人类潜意识会将一段体验的最快乐的点和最痛苦的点相加后取平均值来记录真实的痛苦值。女人生产后巨大的喜悦感和来自社会家庭的赞美极大程度上拉低的生产时的痛苦值。”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在考虑要不要二胎时,会考虑经济状况、工作、年龄等各种因素,唯独不会考虑分娩时的痛苦的原因。

 

而男性的身体不具备抵抗疼痛的任何生理机能。并且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孩子)来制造足够的动力去抵抗疼痛。所以这种分娩镇痛体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4)

 

当然,我并无意否定女性分娩时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推广无痛分娩才显得尤为重要

 

推广无痛分娩的理念壁垒大于技术壁垒。

 

当全社会都意识到每个女性都有不痛苦的权利时,整个医疗体系才有可能为之重新划分资源。那时,像榆林产妇跳楼这样的荒唐事就再也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