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幼师邂逅戴着"有色眼镜"的家长应该怎么做?

点击蓝字快速关注学童乐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学童乐


来源丨中国幼儿教师网


  十一长假第一天,欣欣爸爸的电话打乱了我放假的心情,电话里的他带着气愤和不满的口气说:"欣欣受伤这事儿你们是什么态度?"

     我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脑袋里迅速回忆起关于欣欣在幼儿园的场景:假期前三天,欣欣在幼儿园楼梯边摔了一跤,脸上擦破了一点皮。保健医已经检查过了,并且说不碍事,脸上擦破些皮,养几天就好。晚上,我也像往常一样和家长做了沟通和解释,以为事情已经解决了,但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于是我放下电话,买上营养品到欣欣家去拜访。当我拎着重重的礼物走进欣欣家时,欣欣妈妈一直坐在沙发上,冷漠地看着我一声不吭,欣欣爸爸毫不客气地说:"孩子受伤的事,这是最后一次,她爷爷正在生气,不能让她孙女白受伤,得赔偿两万块钱……"

  "明天你注意!"

  我们静下心来进行了反思。在"入园难"的大背景下,每位小班家长似乎都是怀着感恩的心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但是孩子初入园时的焦虑、不知所措,通过对教师工作"挑刺"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戴着某种"有色眼镜"。老师们也意识到,大家即将面临一场艰难的家长工作。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当看到家长在群里提出"老师对我们怎么了""老师真差劲"时的那一刻,听到家长趾高气昂地说出"下次你注意"时的那一刻,看到家长那种"刁难"的眼神的那一瞬间,我们气愤委屈:然而,这只是教师的角度。如果换做我们是家长,或许也会有这样的表现。

  想到这儿,我们觉得,家长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开始理解家长,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家长工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去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只要换位思考,真心去理解,心态放轻松,不管家长的态度多么强横、问题多么"刁难",也能保持理智,不急不怠,冷静回应,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家长,用我们的真实行动去感动家长。


真心对待孩子


  我们相信,"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真心对待孩子,家长一定会感受到。对于欣欣家长来说,因为之前的一系列事情,家长一直怀疑我们对欣欣会另眼相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      然而,我们并未因此对欣欣"个别对待",反而更加关爱她。知道她挑食,想办法让她多吃一点;每天给她编出不同的漂亮小辫,晚离园见到妈妈时,欣欣高兴地告诉妈妈:"老师给我编这个头发,好看吗?"而老师就像之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主动兴致勃勃地向家长描述欣欣在娃娃家当妈妈的样子,汇报欣欣进餐中的进步……每当此刻,妈妈都显得很不自在。

  有一天,欣欣妈妈和爸爸一起来到幼儿园,郑重地对我们说:"老师,上次是因为孩子爷爷非要我们来幼儿园闹,老人我们惹不了,正在家里憋气,正好您来了,所以,那天我们说的要钱的话都是在气头上,您多担待!"听了这话,老师马上回应:"孩子安全健康开心就好,我们慢慢相处吧,相信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感谢,也让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倍增。带着理解、带着真诚,我们换来了彼此间的信任和感恩。



通过家长教研,家长积极行动起来,

在家庭中也能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

主动学习正能量

    在微信普及的今天,家长朋友圈也成为我们家园交流的重要平台。一般情况是教师作为群主,在群内发布各种通知,发起与个别家长事务上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运用好,使其成为家长自主学习的平台呢?

    首先,由老师每天发布一条正能量的文章,之后,有的家长就开始在群内结合自身进行讨论。特别可喜的是,群内的祖辈家长也参与到了讨论中。航航奶奶兴奋地说:"老师,学习了您在群内发的那篇文章,我不再和我孙子较劲了,真好,我每天晚上都等着看啊!"同时,老师还不断向家长推荐《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大人》《窗边的小豆豆》等优秀书目,家长纷纷开始读书学习。


主动交流在行动

    一天离园时,几位家长在楼道里热闹地聊开了。原来阳阳妈妈非常焦虑,因为天气越来越冷,娇惯孩子的奶奶便提出别去幼儿园,早上起床太费劲;爷爷也说:"幼儿园去几天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别去啦!"出于婆媳关系,妈妈不能再说什么,可她真心想让孩子上幼儿园啊!"那你把孩子从爷爷奶奶那接过来,自己带。""这样真不行,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就搬到一起住了,要是这样爷爷奶奶情感上受不了,也得考虑他们的感受,再说,我们在市里工作,每天晚上回来很晚,各方面都得依赖他们照顾……"

    大家想了好多办法,最终找到了老师,请老师和爷爷奶奶谈谈,让他们同意孩子继续上幼儿园……当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时,首先求助于班级这个智慧的群体,让他们觉得育儿路上并不孤单。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也可能是共性问题,大家一起商量研究解决,班级成了育儿互助和交流的大家庭。家长在交流中增强了信心和教育主体意识,承担起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把教育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文章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童乐尊重原创,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订阅学童乐

成长每一步

全由爱呵护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