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州的农业产业大县之一,近期,麻江县积极抢抓春耕生产,结合减少玉米种植任务,增加蓝莓、蔬菜、辣椒、花卉等作物种植的“一减四增”发展模式,以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为契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争取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全县各地一派春机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早晨的坝芒乡水城村被笼罩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辣椒育苗基地里,农户们迎着春日的阳光,一边聊聊家常,一边播种育苗,县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告诉我们,以前想要动员农户一起搞种植可没那么容易,这几年县里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户的受益面越来越广,大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麻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吴庆桃:
以前我们播种稍微要晚一些,一般都是在三月中旬才开始,今年就是针对“一减四增”,全县要发展1.1万亩的辣椒,辣椒无偿供应种苗,他们农户来这里帮我们做工,我们一样付他们劳务费,长出苗以后他们再自己拿去种。
根据“一减四增”的任务安排,像吴庆桃这样的农技指导,全县6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个,为的就是能让百姓在农业种植上少走弯路,多点收成。
水城村做工的这些妇女,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左右,外出打工做不了什么重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干活儿,每天能赚70至80元不等,土地入股还能分红,在她们心里,现在的小日子早就达到了小康。
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村民 王荣云:
每天做每天都能得点钱,有些收入生活各方面都好了,常常是有钱在身上的,现在的生活好多了,现在已经成小康生活了。
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村民 文青涛:
我们的土地都全部拿种水果去了,现在我们也没什么事做,就跟着他们种点辣椒多得点钱,现在生活好多了,想吃什么都有。
按照县里的规划,今年要减少玉米种植任务6.6万亩,并完成替代作物种植,除了1.1万亩的辣椒,还需要完成蓝莓种植2.2万亩,在谷硐镇的黄泥村占地750亩的蓝莓基地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羊方组、虎场组组长 聂开光:
同志们,我们这个蓝莓基地的任务每天是13亩,你们听清楚了吗?
村民:
听到了。
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羊方组、虎场组组长 聂开光:
你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不能偷工减料,一定保质保量完成。
村民:
好!
一阵鼓舞士气的喊话后,农户们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在现场记者看到,村民们的分工都很明确,一切进行得井然有序。
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蓝莓基地管理员 彭世学:
我们每天有40多个人,10多个打窝,10多个放肥料,10多个栽种,剩下的就开拖拉机这些,一共就有四十五六个人,争取在三月底把树苗栽种抢出来。
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村民 蔡广明:
一天拖100多趟肥料,已经拖了20多天了。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一边可以在地里面打工,等到丰收以后大家还可以分红。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邻村的村民金化英找到了正在现场指导的县农业局工作人员,现场就签订了土地入股的合同。
麻江县农业局工作人员:
先付你们头两年的租金,土租是400块钱一年,等到第三年以后我们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
麻江县谷硐镇摆沙村村民 金化英:
租出去我就不用种这里的地,我就可以做鱼塘,这里就是有时间我就来看看,还能得点入股收益。
政策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从村民们的参与度上,不难看出,大家对脱贫攻坚的信心和收成之日的期待,春日里的田间地头,每到一处,记者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满足的笑脸,这对于负责农业技术指导的工作者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欣慰。
今年,麻江县借助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将重点围绕麻江“四大产业”、“12458”产业工程,创建有机农业大县,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为全县的产业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时政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