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剧照
最近被《头号玩家》激起的观影狂潮还在持续,虽然还没有看,但是被这股潮流感动,似乎所有有过游戏经验的人,不分年代的,都对这部影片抱有极大好感,深受震撼,内心的一部分被这部影片重新唤醒。
斯皮尔伯格延续着商业与艺术的路线,讲述的是,在2045年,现实世界衰退破败,人们沉迷于VR(虚拟现实)游戏“绿洲(OASIS)”的虚幻世界里寻求慰藉。马克·里朗斯饰演的“绿洲”的创始人临终前宣布,将亿万身家全部留给寻获他隐藏的彩蛋的游戏玩家,史上最大规模的寻宝冒险就此展开,由泰伊·谢里丹饰演的男主角韦德·沃兹(WadeWatts/Parzival)和数十亿竞争者踏上奇妙而又危机重重的旅途。
《头号玩家》预告片
一个死宅玩家,孤身对抗虚拟世界,并最终从现实世界中获得极大满足,虽然听起来有一点点吊诡,,每一部讲述虚幻人生的影片,最终似乎都要落到规劝人类回归现实,并且认同现实世界更为重要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
当然,游戏本身自新千年以来,,这里面的内在逻辑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游戏在今日仍保有一点点禁忌的意味,但相比早先已经好太多。
红白机
记得在红白机盛行的年代,游戏还是“玩物丧志”的别称,沉迷游戏意味沦落、没出息、缺乏斗志,或者说是坏孩子才干的。简直被妖魔化。小学时,我妈一度把我仅有的几张游戏卡,,以至于我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在找这些卡中度过,心情很糟糕,像犯了毒瘾却得不到缓解。
真的上瘾吗?当然,对于每一个少男少女来说,将现实世界学业的无聊、升学的压力、种种得不到昭彰的情感,最终通过隐秘的游戏渠道得到暂时的疏解,是一件蛮值得振奋的事。
包宿
2001年左右的时候,网游悄然兴起,初中男孩们玩起了红警、CS、仙剑、星际,有的已经开始在网吧玩一整夜。那时候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包宿”,听起来就很带劲,一整夜奋战是很多人没办法实现的事情。
班里玩的最疯,也是玩的最好的男生,每到午夜便被定好的铃声叫醒,悄悄离开家,潜入附近的一家网吧,一直奋战到四五点钟,再悄悄返回,装作刚睡醒的样子,吃饭,上学。他甚至能够通过帮别人打游戏挣钱,据说已经能挣到一千块。想都不敢想。当然,游戏的代价是到了课堂上肯定是呼呼大睡了,被调到讲台附近也没用,他本来是特别聪明的人,奥林匹克数学大赛什么的甚至还得过奖,后来父母把他送去了新加坡,人生就此翻篇,我们没有联系,不过据说过的不错,一直在那座热带城市待了下去。
《魔兽世界》
高中已经有魔兽争霸,后来又出现最火的魔兽世界。因为所在的学校不太坏,所以大家似乎都比较专注学习,当然,大部分高中生的课业都很紧,无论学校好坏。游戏那时候构成一种对于学业的反讽,比如,对于成绩优异的人,是课余的调节,无伤大雅,他们对于那些不玩游戏,成绩还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有某种奇怪的心理优势,那意思差不多是:我游戏的时候你还在学习,但也只和我考一样的成绩,可见你不行。但是在游戏的成绩上,似乎没什么人较真,重要的打游戏这件事,让自己短暂逃离繁重的课业,本身就已经足够。
大学时代的游戏,特别是在男生寝室,绝对是主要话题,魔兽、穿越火线、刀塔、英雄联盟……“包宿”也不再是一个多么厉害牛逼的事,因为大家都这么干。大不了逃课,补觉,最坏的结果就是挂科,补考,都不重要。如果说大一大二,那些网游还意味着宣誓自己的独立,不再受父母、升学操控,表示的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绝对管控,以及对压抑近20年自由的一种发泄,到了大三、大四,很多人玩游戏的心态是有变化的。主要是逃避,逃避迷惘、逃避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拖延规划未来,后来就被虚拟世界俘虏了。
《穿越火线》
最严重的一个朋友是隔壁寝室的,因为年纪最大,他们寝室的人管他叫老大。老大自大学以来一直沉迷游戏,刚开始还不严重,后来愈演愈烈,连洗澡都没工夫。他们寝室经年散发着一种类似腐烂的味道,像一种毒气,从老大的头皮、腋下传来。考试基本是裸考。记得有一次早上考试,老大又在寝室玩了一夜,差一个小时考试了,同寝的都让他赶紧收拾一样,准备出发去考场。而他一再说,马上马上,就差一点了,眼睛盯着屏幕。直到室友准备出发,他才回过头,对他们说,算了,我不去了,没复习,考也过不了。考完回来你们给我带两包子啊。
据说老大延毕了两年,后来做什么也不知道了,跟所有人断了联系。
工作以后,再没有见过像老大那样沉迷游戏的人,似乎谈那种耗费巨大时间的网游的人也不太多了。但游戏人生也并没有随之落幕,游戏一直充当着类似抵御现实的致幻剂的东西。它不仅不再是那个不断受到贬低的,玩物丧志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可以被讨论的事情。任天堂前段时间出的Nintendo Labo,广告宣传片被不断的转发,一个久未联系的女性朋友,甚至在微博上冒泡说想要入手,在此之前我还从不知道她对游戏产生过兴趣。而《塞尔达传说》似乎也在引起一种真正的潮流,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赞不绝口,称其为高级的冒险。
《塞尔达传说》
而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成为偶像,开启了各自的职业生涯,有的一跃成为网红。如《头号玩家》的男主,凭借高超的游戏技艺,得到了一个死宅从未想象过的,来自现实世界的褒奖与爱。从虚拟走向现实,被在现实中为更多人熟知、喜爱。
我们确实在虚拟的游戏世界拥有更多。
更多自由,更多冒险,更多对生活的掌控,虽然虚拟界也有生死,但总会活过来,并且接受教训。
它比现实给予我们更多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度的虚拟游戏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养分,它反哺了现实,人们从中获得了某种力量和一些真实,因为虚拟而带来的真实的人际以及自信。
但也许,游戏的最大意义不是让我们从虚拟世界返身,重回现实。而是让我们拥有自以为能抵抗世界的勇气,现实永远不可能提供这么理直气壮的力量,所以,自以为拥有也不错,至少还能在虚拟世界奋战一会儿。
只是有一点别忘了,任何游戏都是消耗,而那些你羡慕不已的人,正在现实世界中创造着什么。
《头号玩家》剧照
读点文艺 很有必要
鲤newriting | 读书 文艺 生活
(微信公号:newriting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