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30年前的“时光走廊”再现 新都这条小巷墙画烟火气浓

点击上方新都|新,都在这里

获取更多新都资讯


6月10日,几位摄影客出现在新都区老城区民生巷——他们年过花甲,穿着摄影背心,每人一部短镜长焦的相机,他们是来自新都一民间摄影协会的“摄友”。


眼前的小巷,宽不出10米

长约百米,两边墙壁蜿蜒

不时有老店铺

浸润着时光印迹撞入眼帘

更有墙上充满着旧时光的

30余幅彩绘依次出现



他们是冲着这些这些墙画来的,6月初,他们听说了这条老巷子刚刚完成了风貌改造,有几十幅墙绘是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场景的,非常有味道。他们的镜头里,经常闪现的是新都新容颜,这样与他们生活经历重合的老街巷,充满了吸引力。于是,他们在这里拍拍拍……



在民生巷及周边街巷绘制墙画,锁定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是新都区新都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尝试。去年12月,新都街道启动了对辖区新桂东紫瑞正因三个片区的板块式集成化治理,从街巷风貌开始,他们做了系统调研和设计。



民生巷在桂东路社区内,居住着许多老新都人,许多单位的家属区也都建在这一片,虽然因为城市不断扩大,年轻人口大多向新区扩散,但老人们大多不愿离开,这里有他们的生活记忆和邻里交往。所以,我们就想,借着治理背街小巷,把这里作为一个老新都人怀旧的巷子来打造,留住过去的生活记忆,留住一座城市的温情。


新都街道党委副书记莫丹介绍,他们把民生巷定位为“时光走廊”,把改革开放40年间,人们生活最初变化的那些时光记录下来,因为城市变化太快,已经找不到多少这样的载体了。


我想与你一起

停留在这美好回忆


这个设想得到了新都区宣传及社治部门的认可,打造“有温度的街巷”,正是社区治理的目标之一,文化是一个有力的粘合剂。



于是,年仅24岁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宣巧妍被推荐给相关负责人。她和小伙伴们参与了不少成都墙绘的设计和实施,经验丰富,尽管是个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团队。

宣巧妍和伙伴们都是90后生人,没经历过七八十年代从物质匮乏到丰裕、精神生活从单纯到多元的过程,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要来还原这些生活场景,怎么办呢?



民生巷就是一个“活”的宝库

这里保留着许多那些年代的痕迹




没有过度装修的店面




院落林立的小街




闲适的老人

和天真的孩童




以及老人们对于

过往生活的清晰记忆


都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素材库


爆米花、滚铁环、下象棋、竹躺椅……为了体验玩那些游戏的感觉,宣巧妍们跟着老人们玩了一下午的弹玻璃珠,“玩得时候很投入、很开心,的确是我们小时候没有感受过的纯粹的简单和快乐”,宣巧妍和她的小伙伴们感觉一下找到了。

先画设计图,再和街道碰撞、完善,修改后的墙绘图纸,他们找到了怀旧的呈现方式——以浅灰为底色,人物和场景都是亚黄、靛蓝、军绿、咖啡等低饱和度色彩,人物塑造有当年连环画的画面感……


亲切·温暖


当第一批画面出来时

得到了小巷居民的认可

觉得那就是他们的生活


新都的居民也闻讯而来

看这些描绘老时光的墙绘

亲切、温暖的画面

get到他们心中的柔软


记忆·时光


宣巧妍和她的小伙伴们受到了鼓励。近20人的团队同时拉开几个作业面,受过寒飘过雨晒过太阳,从冬画到春又到初夏。

5月底时,这些装点了生活和记忆的时光画作,完整地呈现在民生巷等几条巷的墙壁,一时间成了一个景点,引得人们频频来此拍照,和记忆里的旧时光说“你好”。


马常武是新都民间摄影协会的其中一位“摄友”。通过镜头,他和老伙伴们不住地感慨着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感叹着“日子好了人老了,余生更要过得幸福”


这就是民生巷墙绘的故事

想看看哪些画面和你小时候

经历得一模一样?

赶紧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吧!


更多热点

  • 重磅!成都公布50家轨道交通重点企业,新都区独占1/5!

  • 新都高二学生发的一条朋友圈,把全校师生看哭了!堪比今年满分作文!

  • 音乐文创沙龙在新都举办,快来看探讨了些什么?

  • 百日擂台赛 | 新都区服务业发展又有新动作

  • 新都的2018年高考新都卷新鲜出炉了!赶紧出来答题啦~

本公号长期征收稿件,各位亲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2958438199@qq.com   

新都人自个儿的朋友圈

你和新都的距离

只差一个微信公众号

新都,在这里

新,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