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家长们,假期怎么跟网络游戏争孩子,你准备好了吗?

求 智 巷 qiu zhi lane

记录 | 观察 | 洞见

关 注


事 件   暑假临近,家长又面临如何与网络游戏争夺孩子的问题。


观 点   在假期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不要谈“游戏”色变,不要把游戏当作洪水猛兽,而是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

有数据显示,有大约八成的男生只要有机会上网,就有可能小玩一会儿游戏,但仅仅作为了解,还有部分孩子网游只是为了增加和同学聊天的话题,如果一点也不了解游戏,就好像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就是沉溺其中,完全不能自拔。



无论孩子属于哪一种,家长必须意识到,完全杜绝游戏暂时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如依据孩子的特点,俯下身子和孩子共同梳理一下迷恋游戏的原因,把孩子心里的症结找到,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做细做实。


同时,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在假期经营好自己的时间,既然是经营时间,家长就要做好引导,比如和孩子商议好每天或是每周网游的具体时间,循序渐进慢慢缩短网游时间,慢慢淡化游戏在孩子心中的比重。


此外,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爱和鼓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自己的建议,而不是“要求”和“训诫”他们,同时营造温暖关怀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内心健康,对网络的依赖就会减少。

李维 | 作者

中国教育报 | 来源



事 件   随着大学排名在全球的快速发展,高教界越来越感觉从年头到年尾似乎都成为了大学排名发布的“密集期”。


仅仅在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排名包括:武书连2018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英国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等数十个。这些排名在上半年发布,迎合了中国高三学生和家长择校的需要,其中英国QS世界大学排行榜首次从下半年调整到上半年发布。


观 点  由于大学排名对人才培养这一大学核心使命与功能的体现严重不足,大学过于追逐排名,可能会导致发展误入歧途。


在不断追逐科研项目、国际发表和成果高引用率的同时忘记了育人的本质追求,从而陷入一种“失去灵魂的卓越”。


从现有的大学排名类型来看,发布的主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大学排名公司,二是商业性媒体,三是大学附属排名研究机构。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排名,都存在自身的利益诉求,属于典型的利益相关业务。



为什么排名机构不选择更加科学而全面的指标体系呢?笔者跟全球四大排名的主要研发者都进行过交流,主要原因是商业成本控制,“科学”但“昂贵”永远不会成为排名机构的选择。从大学排名的利益相关角度来说,大学排名考虑的从来不是公共利益,。


一位大学排名负责人告诉笔者:“你们高等教育学者对我们排名的所有批评,我们照单全收,但是我们不可能按照你们的方法来改进;我们也不会因为你们的批评就放弃排名,因为大学排名不是排给专业人士看的,它只是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虽然大学排名有一定的信息含量,但如果公共部门轻易采信大学排名结果则可能会出现异常糟糕的误导效果。


全球化的趋势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不可逆的,在全球范围和语境下探讨大学的发展坐标显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现有的商业性大学排名所披露的数据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全球的大学看到自己在某些侧面上跟其他标杆学校的差距,也能够在若干年的对比当中看到自身的进步或者退步,这有助于大学保持清醒的头脑。

张端鸿 | 作者

中国教育报 | 来源



事 件   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作者为毕业典礼的安排方式感到不满。


据了解,从2017年北京交大就对毕业典礼“分而治之”:10%的“优秀毕业生”去天佑会堂参加毕业典礼,现场聆听校长的讲话。剩下的学生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父母甚至需要坐在另一间教室观看直播。


观 点   就像“人生而平等”这句天经地义的话一样,每个学生都天然享有现场参加毕业典礼的权利。



这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毕业典礼虽然只是一个仪式,但它在人生中具有重要的坐标意义。

时隔多年,我已全然记不清当年毕业典礼的境况,校长讲了什么,老师代表、毕业生代表又讲了什么。但我记得自己参与过,四年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如果说当年学校让我在教室看直播,我宁肯缺席。


现场参与和看直播,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说我们理解现场看演唱会、现场看世界杯的意义,就更没有理由不理解现场看毕业典礼的诉求。


如果一所高校真的只允许少量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或坐在特殊位置,那其他学生没必要为自己被贴上“不优秀”的标签而感到难过。因为如果一所大学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不优秀”,那么这不是学生的失败,而是学校的失败。


毕业典礼是一个棱镜,它折射出一所大学看待学生的真实态度。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都爱寄语学生“放下功利心”,但是有一句话叫做:行胜于言。

西坡 | 作者

新京报 | 来源



整合 | 徐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