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给孩子上早教,因为没钱啊


对于早教,妈妈们大致分为:迷信派、无感派、观望派。迷信派的妈妈,通常把早教妖魔化了;无感派的妈妈,对于早教的意识相对是比较缺乏的;而观望派的妈妈,属于既有早教意识,在育儿领域里也颇有经验的类型。

 

大部分妈妈属于观望派。原因很简单,一早教质量无法量化,不确定因素太多,二早教价格太贵。




01


从早期教育的定义来解释早教,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婴幼儿出生时大脑是成人的25%,但到了3岁以后,会长到成人的90%大脑的发育优良程度,取决于外界对大脑神经的刺激频率。

 

而早教,是根据孩子生理、心理、敏感期的发育特点,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课程。

 

举个栗子,绘画敏感期,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进入绘画敏感期,他们开始对画画涂鸦非常感兴趣。如果能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这个时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绘画环境刺激,孩子在日后的绘画方面相对就会发展的要更好一些。

 

早期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智力开发,是一种智力开发的可能性,并不能对效果有明确的评估。


如果,你对早教抱有很大功利心,认为孩子进去弹了几下钢琴,画了几幅渡鸦,将来就能成为下一个李云迪,那可能会让你失望了。





02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陪伴孩子是一件挺头疼的事儿。不知道跟孩子玩什么,动手能力也不高,每天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招,孩子几乎都玩腻了。

 

如果严格按照孩子的发育特点,去安排各种启蒙教育,对于家长来说,挑战不是一般的大。

 

这也是很多家长考虑要不要送去早教的原因之一,可是几百块钱一节课程,不管在经济上还是消费心理上,都觉得不那么划算,孩子只是进去蹦蹦跳跳,玩一玩。

 

很明显,这是消费心理不平衡的表现,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觉得不值。

 

值不值,要看家长怎么去看待早教的问题。如果你能在课堂上45分钟,放下手机,全心投入到跟孩子的互动学习里面,然后顺便能偷师,回去后举一反三,陪着孩子玩儿,那么我觉得,这钱花的就值。



 


03


早期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而早教班,并不是。


早教,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给孩子提供玩耍、自我探索的新场地,是家庭之外的刺激发展活动,是那些玩耍的活动,帮助他们情绪表达(语言、运动、艺术)。并不是早教班本身有什么魔力,所以不用对“早教班”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你只管用心去和孩子玩,就会有收获,至少,你和孩子可以收获快乐。


早教就像一盒未开封的糖果,你不知道哪个口味适合你,但是你还是应该去尝试,因为至少吃的过程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