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总出问题,你需要注意这10个误区(上篇)

 




误区1:

看宝宝母乳是否吃的足够的方法是看宝宝在每次哺乳后睡几个小时

睡眠并不是判断宝宝是否吃奶足够的一个指标。文献证实,有时宝宝越是缺乏卡路里,越是容易睡觉。妈妈需要观察宝宝大小便的次数,两顿喂奶时宝宝的意向,生长发育的指标等综合来判断宝宝是否吃奶足够。



误区2:

两次喂奶要间隔2-3小时,这样才能够再次充盈,以便下次喂奶,同时也能够避免宝宝把妈妈当成安抚奶嘴。这点很重要。

是永远不会空的。研究证实,当宝宝吸走更多的乳汁,便会在下次再生产更多的乳汁。两次喂奶的间隔越短,乳汁中的脂肪含量越高。刻意的等到一定的时间在哺乳,会使乳汁的产量降低,宝宝获得的脂肪量变少。此外,吸吮确实能够抚慰宝宝,宝宝应该从上得到安抚而不是安抚奶嘴。妈妈的除了提供营养更是在养育宝贝,不是吗?



误区3:

当妈妈开始服药时就要断奶

服药并不是断奶的理由,相反,当妈妈在生病时,宝宝更加需要母乳来增加免疫力。其实许多药物都和母乳喂养是兼容的。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母亲在使用药物时不要轻易断奶。妈妈可以查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用药与母乳喂养数据库(LactMed) 登录网http://toxnet.nlm.nih.gov/newtoxnet/lactmed.htm来查询。妈妈需要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同时权衡利弊风险。如果决定不哺乳,也要注意定时挤奶,以维持泌乳量。



误区4:

在产后最初的几天,特别需要限制哺乳时间,这样可以预防破裂

不良的哺乳姿势是破裂疼痛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避免疼痛最主要的是采取正确的哺乳及含接姿势。在最初的几天,宝宝更要不设时间限制的哺乳,频繁的吸吮能够增加乳汁的产量,避免后续的哺乳问题的发生。设定时间限制的哺乳,容易增加新生儿黄疸、宝宝体重增长不良、涨痛、乳汁产下降的发生。



误区5:

就算是控制哺乳时间,大多数妈妈都会经历疼痛

主要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宝宝在上不良的哺乳姿势。在刚刚开始喂奶时,妈妈可能会感觉到短暂的、轻微的不适或疼痛。这种疼痛转瞬即逝,不会干扰母乳喂养、不会持续疼痛、不会在两次哺乳间隔时疼痛。所以,当妈妈疼痛时要寻求专业帮助,找到原因,对症处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