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磊,青少年阅读指导教育者,约读书房创始人,山东商报教育版教育问题专栏作家,创办大人读书会,通过网络直播和视频的形式引导家长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
写读后感对孩子来说,真的有那么必要吗?
视频文字
指南君:李老师,很多父母在孩子读完书后,都会要求孩子去写一个读后感,您觉得这个有没有必要啊?
李老师:所有的书都写读后感,肯定没必要呀。因为一写读后感,就相当于我们每做一件工作,领导就要求我们写一个工作总结。到最后光写工作总结,都不工作了。所以孩子也一样,不需要所有书都写读后感。但是学校的老师会要求,是不是?
指南君:对呀。
李老师:所以站在兴趣的角度来说,少写读后感。为了保护孩子的兴趣,也尽量的不写读后感。
但是可以和孩子交流、讨论、分享,把他的感受、读的认真不认真,读了这本书他有没有真的去理解,或是否掌握了我们期望他们掌握的。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但是需要老师或者家长付出一部分时间,陪伴孩子去读,这个工作要做。
如果呢,我们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完书后,有个大的升华,读后感是个非常好的形式。但这个形式要服从于孩子的兴趣本身。孩子的角度,他知道要写读后感,进而没有了读的兴趣,或者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真的要孩子写读后感,那我们就认真的、正式的跟孩子沟通好,把读后感也写好。别没沟通好让孩子写,孩子写的也不认真,那你说写了还有什么劲儿呢?
所以,好书可以写读后感,但是要跟孩子进行分享:读的过程中是不是要做读书笔记,有没有素材的积累,要不要查阅别的资料,查查相关书籍呀?最后写出来一个非常好的读后感,这种读后感可以永存人间的,那这就好了。
所以说,读后感应该少写,但是如果家长有能力,可以让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非常愉快地去写读后感,那也可以。
所以读后感要不要写,站在我们的角度,给孩子结果的角度,或者希望他成长的角度,当然是可以写读后感。但是大部分孩子,我们都知道,应该是兴趣优先的。
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少写读后感,或者不写读后感,等一个孩子的积累足够多了,他有了自己的感受,他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写出来一些有感受的读后感。
李宗磊,青少年阅读指导教育者,约读书房创始人,山东商报教育版教育问题专栏作家,创办大人读书会,通过网络直播和视频的形式引导家长阅读,建设学习型家庭。个人公众号:某个石头,微信id:lizongleishufang
本文版权归属本号,未经授权不可转载,违者必究。
文章不错的话,点个zan可好?!
李宗磊老师近期热文(直接点击)
孩子写作业爱磨蹭怎么办? | 宗磊教育观点
要不要学国学?怎么学?| 宗磊教育观点
“暴力作业”要不要写? | 宗磊教育观点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 | 宗磊教育观点
孩子做作业不专心,丢三落四,如何解决?
小学生基础&分类书目(直接点击)
1.小学1-6年级分龄书单 | 基础书目
2.小学1-6年级分龄书单 | 分类书目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约读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