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做好家长引导 早教方可持续有效

图为在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组织开展的亲子活动


早教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家庭早教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孩子获得有效发展。从孩子一出生起,就离不开家庭和家长,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0-3岁幼儿更是一刻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如马卡连柯对家长所说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才执行了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甚至当你们不在家里的时候……你们如何穿衣服,如何与另外的人谈话,如何谈论其他的人,你们如何欢乐和不快,如何对待朋友和仇敌,如何笑,如何读报纸……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这就是父母为第一任老师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提高父母的早期教育理念与教育水平就是提高早期教育水平,幼儿园早期教育的首要对象应该锁定为——父母(同时包括孩子的看护人及长辈)。——摘自育儿网《父母是早期教育的首要对象》。


图为风车宝宝生日会及亲子活动


     我个人也持如此观点。只不过,想要将教育家长、引导家庭早教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个普通的早教老师来说,需要拥有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包括沟通技巧和能力等等,它对于一个老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因此,作为一个早教人,需要始终不断的学习,无论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还是交际学、成人心理学、哲学以及基础的早教技能技巧,都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自己的地域环境中,对家长的层次结构、心理特点做深入研究,做好引导工作,实现家园教育协调配合,以期实现更为理想的早教结果。


    

图为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的亲子课堂




家长的态度决定早教是否可以持续


     作为一个专业的早教机构,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致力于培养具有现实生活能力的宝宝,并实现全民早教的终极目标。以目前周庄各阶层家庭对于儿童的早教认知度来看,实现全民早教的目标道路还极其漫长 。一方面表现在更多的家长认为早教就是让孩子学东西,还停留在认知和技能学习的层面上;而另一方面,通过大风车早教“透明早教工程”的实施和开展,如舞台演出和社会活动、亲子活动,各类媒体及家长口碑宣传,以及实际风车宝宝的早教结果表现,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早教的可能性、真实性和重要性,并选择将宝宝送入相关的早教机构。但在选择早教机构时,家长们又陷入了另一轮的“解放自我”的漩涡里。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来,在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入驻周庄7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新开出来的托班都被命名为“早教”,家长们缺乏甄别能力,而家长们又总是考虑就近原则送宝宝入托,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方便,单从这一点来看,家长们对于早教的认知度还是不成熟的。此外,时代赋予人们的消费特征是享受。在自我需求获得满足的条件下,才会考虑到宝宝的早教投资问题。环境给了人们延迟早教的心理安慰,很多家长只是希望宝宝在入幼儿园之前,适应个一年半载即可,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早教期望。亲子课可以有效地引导家长们在家庭生活中,科学地引导自己的宝宝,挖掘他们的潜能,并通过这种高品质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但实际上,很多家长会以为,每年几千块的学费,每周只能上个一两节课,还不如直接送入托班更划算,自己还省心。因此,在乡镇一级中,亲子课的招生情况是极其惨淡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在刚入驻周庄半年后,就及时调整策略,以托班为早教主导方式进行招生。事实上,托班早教实施的结果确实更加有效,当然原因也是多重的。

    

风车课堂


      仅以我个人接触的咨询和报名的家长们而言,很多家长的早教想法,竟然是一届又一届已经毕业的风车宝宝们给激起的。只有在看到风车宝宝们的真实视频资料,也就是看到大风车早教的早教结果后,才会激发出他们对子女的早教期望或者成长的欲望。但是,却很少有家长愿意为这种高品质的早教结果买单。这种消费观念本身,是对早教行业发展的极大的障碍。


图为风车宝宝在万达举行专场表演


      “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对应的“以貌取校”也似乎没有问题。但还是有很多的家长认为,装修越是豪华、花哨的早教机构,才能够匹配自己的宝宝,接受到专业的早教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早教机构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安全、干净、卫生,我个人理念是越简单越好,色彩应该是孩子们添上去的,而不是事先都做好了,给孩子们看的。早教机构真正决定宝宝发展的,是这个群体和老师的素养,也就是人的环境。这就回到了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图为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1楼多功能厅


     在早教实施过程中,家长们的态度也是反复的。这跟人的情绪变化有关系,也跟媒体信息流传的一些幼儿园内负面信息有关。家长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像自己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并给予宝贝以精心的照料和培养。这种家园关系极其亲密,充满信任。也正因为如此,在长达一两年的时间里,家园之间难免会有一些摩擦或者误会。要么沟通出现了问题,要么宝宝之间发生了冲突后,家长有了意见,又或者因为一个小视频,一段时间的工作不满意,还或者某一句话说得不达家长的心意了,都会影响到家长的情绪。而家长的情绪发生巨大震荡后,会影响到家园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得持续系统的早教遭到破坏。


图为平安夜万达演出结束后,家园合影留念


家长工作保持适度     让距离产生美


     在多年的托班早教工作中,我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在确保宝宝入园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首先是做好家长工作,然后才是早教的真正实施和开展。没有家长们的信任、理解、支持和配合,早教工作根本无法有效、持续地开展。沟通,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唯独解决不了安全事故。即使我们跟家长之间像亲人一般亲密,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所以,家长工作一定要保持适度,有距离,才会产生美。


图为2014年风车宝宝毕业汇演的舞台亲子活动


     这是一个信息网络极其发达的时代,互联网给了人们的沟通带来巨大的便捷,也增添了不少负担。微信、QQ、直播、朋友圈、家长群以及各类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让家长们在家就能够看到宝宝在园的情况,让家园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信息网络的高度发达,让很多家长滋生了依赖心理,吹毛求疵的行为也不乏其例。有的家长经常会发消息问老师:我的宝宝应该把马甲脱掉,不要太热了;我的孩子今天大便了吗?孩子今天哭了吗?哎,孩子哭,你怎么不抱一抱,安慰一下呢?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在玩儿,我的孩子在那里动也不动?在一个家长眼中看到的瞬间或者片面的画面,不仅会造成家长内心的焦虑和不满,也给老师的工作带来无尽的繁琐和压力。为了拍摄小视频、图片等等,老师们的工作内容明显增加,工作被倾斜。家长们会忘记初衷:我送孩子来早教机构是接受老师们的照料、引导和教育的,而不是让老师天天拍摄小视频、图片,发给家长或者朋友圈,只图自己一个安慰和放心的。早教机构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如果一旦因为拍摄小视频或者拍照,忽略其他儿童导致的安全事故,家长绝不会同情甚至给予原谅的。

      我们都知道,面对面沟通,最容易表情达意。尤其是在早教机构,每天或者每周一两次家园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实现家园协调统一,促进宝宝的发展。

     沟通,从来就不是目的,早教才是我们的初衷。


      孙文于2018年3月12日下午


图为孙文老师在指挥风车宝宝们表演打击乐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谢谢在文章下方点个赞。


作者简介


孙文,原名孙玉芬,现任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园长、音乐教师。初始学历幼师,本科学历。先后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育7年,后从事记者4年,旅游和管理工作3年,2011年创办江阴周庄大风车早教园至今。 2012年开始,孙老师在园内进行课程改革,先后进行了音乐特色教学法研究,并不断升级以打击乐为主的音乐教学法,后引入中国鼓和儿童模特表演项目,并增加风车宝宝舞台表演机会;2014年,在音乐特色教学的主导下,将感统训练引入托班教学,以及以面粉课为主的创意美劳课程;2016年开始,在园内组织实施个性音乐教学并进行研究,提出“欲望教学法”概念,年底,将创意美劳改为美食课;2017年9月,在全园推行个性音乐教学方法,并提出“身体音乐教学法”的概念。2018年,该园将个性音乐教学集中在表演班和打击乐队,并对新招的托班学员进行非洲手鼓培训,进一步追求个性化兴趣培养。

孙老师还是一位诗人,曾在全国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各类诗歌、散文、论文、新闻作品数千篇。2005年秋天,在江阴发起创办了民间诗歌组织“怡和诗社”;2013年正式出版自己的处女作爱情诗集《在云端》;2016年至今,整理并在网络出品作品集《在他乡》、诗集《曾经心动》、诗集《风车宝宝每周一诗——爱从这里开始》、诗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