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 记者 许沁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中小学教师近半是非科班出身。新加盟教师队伍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中不少人知识面广、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但他们未经师范教育的规范教学训练,需要入职培训。
从2012年起,上海建立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从今年起,又推出“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活动”。
“讲台新人”如何才能成长为“卓越老师”?
9月29日,一场展现见习教师课堂教学风采、教育智慧、三笔字和才艺的演出在卢湾高级中学登台,这也是上海首次以舞台化形式向全社会展示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的成果。来自全市16个区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见习教师代表,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规范化培训让见习教师“脱胎换骨”。
著名教育家于漪寄语新教师(张锁庆 摄)
见习教师代表讲述《板书情缘》(张锁庆 摄)
90后浦东新区羽灵幼儿园教师朱叶雨,获得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一等奖。这位孩子口中的“小雨哥哥”,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因为喜欢孩子,回国后他选择当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今工作已满一年。朱叶雨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样样都会,阳光帅气的形象让孩子们很愿意与他亲近,不过,他也有些担心自己非幼教专业科班出身,可能hold不住孩子。在冰厂田幼儿园园长姚健及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朱叶雨进步很快,不仅已考出了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合格证书等,还与学前教育特级教师、本溪路幼儿园副园长应彩云结拜为师徒。
怎么样?我们的“小雨哥哥”是很帅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同为90后的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英语教师祝歆奕,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在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基地学校上海市实验小学,祝歆奕不仅得到学科和班主任两位导师带教,来自“娘家”学校的两位教学师傅也经常指点她。“在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12位见习老师一起学习听课,参与讨论,既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的短处。”祝歆奕感到,以前自己备课时间长,课堂效率低;经过培训,现在备课时间没以前那么长,但更能抓住重点了,课堂效率反而比以前高。”如今,祝歆奕的控班能力明显增强,上课时更善于使用一些小方法,比如:一个小眼神,就把孩子注意力吸引过来。
祝歆奕在授课 (照片由本人提供)
更多年轻老师感到,在信息化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练好毛笔、钢笔和粉笔“三笔字”也不可或缺,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功。
新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需要入职培训。长期以来,由于各学校水平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导致新教师成长有快有慢,教学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校际之间新的师资不均衡。
见习教师和资深教师共同展示毛笔书法(张锁庆 摄)
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根据教师成长规律,一般包含适应、稳定、发展和成熟这四个相辅相成的阶段。其中,适应阶段是教书育人的初始阶段,也是专业成长的起步阶段。从2012学年起,上海基础教育系统全面实施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高起点、高标准引领新教师入“行”,规范化科学化实现新教师懂“行”,专业化多层面服务新教师专“行”,助力新教师迈好爱岗、敬业、善教的第一步。从今年起,上海市教委又推出“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活动”,搭建优秀见习教师的展示平台。今年的培训展示,除了聚焦课程教学能力、三笔字、演讲外,还注重教育智慧的呈现,以案例分析、随场辩论等形式,呈现教师对于不同教育情境、教育难题的应答能力与智慧。
见习教师代表合唱《年轻的战场》(张锁庆 摄)
幼儿园要开学了,一位小朋友的奶奶拿着被褥来班级铺床。老师问她为什么来?奶奶说,想提前帮孙子找个好床位。面对这一场景,静安区彭浦新村幼儿园王雯蕾给出了解决方法:“虽然我能理解奶奶的心情,但并不认同奶奶的做法。出于教育的公平性,需要将幼儿在集体中需要适应的规则告知奶奶,帮助孩子更好融入集体,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希望奶奶能放手让宝宝自己去适应新环境,也请奶奶相信老师能关注好每个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也考验老师的判断。王雯蕾对此深有体会:小班孩子有适应期,大班孩子需注重幼小衔接,在情境培训中锻炼了职初教师对不同教育难题的应答能力,让教学背后有更多理论支撑。
延安中学艺术老师陶晓阳是一名有5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从小学习民族舞,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陶晓阳自认为专业很好,教学经验可能不够,通过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提升了教学经验。“现在的中学生喜欢跳街舞,更多喜欢的只是酷酷的外形,并非了解崇尚自由的街舞文化。在教学生学跳舞的同时,要让学生先懂得舞蹈。”从不爱跳舞或舞蹈“零基础”,到进入校舞蹈队,很多学生都是陶老师一手带出来的。延安中学舞蹈队队员、高二学生王德朔已经体会到,“跳舞除了动作要到位,情感更重要”。
延安中学师生展示《滇韵雀舞》艺术课(张锁庆 摄)
在教育专家看来,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制度,不仅是上海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上海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更推动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纵深发展。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是自2012年起在上海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全面实施的一项制度,针对从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进入中小学首次任教的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上海目前每年大约有500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自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以来,共完成2万多名见习教师的规范化培训,整体提升了中小学新入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培训制度已。
内容主要包括:
★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
★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
★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
通过统筹市、区两级优质教育资源,使见习教师浸润在优质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在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和专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认识与适应教师角色,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教师可获得《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实现教师资格的首次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