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教育】最应该教孩子什么?

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

———— 塞德兹



01

怎样避免孩子厌学?

想教孩子聪明一点,是否从小就给他灌输东西,教这个,教那个?不见得。但有一条,教总比不教好。但问题是你教得多了,小孩反而被动了,反而觉得讨厌了,那就完蛋了,以后再改过来就麻烦了! 从现在国家的导向来看,希望教育搞成以德育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素质教育。假如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以后在社会上生存是很困难的,因为以后他要不断地在这个变化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没有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人是很难适应的。

孩子如果没有团队精神、没有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技能,即使在学校成绩最好,也不见得出来以后会是个很有用的人。现在大家都在说第10名现象,这些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往往是很有出息的。



02

快乐的童年,才有健康的人格

“把唯一的童年留给孩子,才有孩子光辉灿烂的明天”。就是说,在0~6岁时,把他本来应该有的快乐的童年给予孩子,那么,他才会有以后的很健康成长的潜在能力。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所做的东西:一个是“动”,一个是“乐”。要让小孩能非常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小孩在童年当中感到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才可能有个他未来认可的人生。有些人活得很苦恼、很压抑,追溯他的早期往往就是因为他没有快乐的童年。人格健康的话,这个人才活得有意思。假如别人不认同他,他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话,那么,这个人那怕有再大的成就也是活得不成功的。我经常说:“宁可做一个快乐的清道夫,不要做一个病态的学者。”



03

再好的幼儿园也替代不了父母

最新的理念中有一条最重要的是把儿童放在关系中学习(不代替孩子成长)。母亲与父亲关系非常好、非常和谐,这对小孩就太有意义了,父母两个人吵架,最受害的当然是孩子。一个孩子与一个家长、与一个老师,三者之间就有多种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很好的话,对孩子也非常有影响,在无形中就教育了孩子。他与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块,与不同背景的家长在一块,与老师在一块,这当中有多少个关系?那就有几百种、几千种。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对小孩的发展作用是很大的。

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禁锢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圈子里,要让他尽可能多地跟别人打交道。只有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接触社会,哪怕有时跟人家吵了、闹了、打了,那都无所谓。“不会打架的孩子,不会吵骂的孩子,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为他可能在打骂当中觉得这个办法不好,以后就不再用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慢慢学会怎样跟人家打交道,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往往是在失败的经验中成长起来的。当一个孩子在非常被动地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是最痛苦的,对他的人性,对他的性格是一个很大的损害。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有他的弱点,要发挥孩子的长处,帮他建立自信,带动他的短处,这是现在世界提倡的教育方法。一个再好的幼儿园也替代不了父母亲的作用。作一个比例的话,大概70%~80%在父母亲;20%~30%在幼儿园。当家长和幼儿园建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关系时,那么教育的成功机会就多得多!



04

聪明不是训练出来的,重要的是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

例如小孩子识点字也不错,但是当他不想识字而硬要去教他的话,那就麻烦了,那到小学时他识字的动机就没有了。教育一定要适时适度,他该做什么的时候你稍为帮他一把,他就学会了,这就最好,过早不成,过晚就没用。我们的老师正根据每个孩子发展的情况来帮他一把,使孩子跳一跳就能采到果子,那才是最好的。万事是这个道理。

聪明不是抓训练的东西,也不是识字越多越聪明。聪明最根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一个不会玩的小孩是不会聪明的,聪明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他以后学数理化,特别是高中、大学的数理化时,他不会太累、不会太苦。在某种程度上,逻辑的东西是玩出来的。

重要的是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使他今后在跟别人赛跑过程中,始终有强大的力量冲在前面。而不是现在先跑一步,那是没用的。先跑一步而没有潜在的能力,以后就会大大的吃亏。那怕你先跑一步,但我有足够的能量比你跑得快,这才是根本。你先跑一步而没有后劲,往往就会被人远远地甩在后边。



05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孩子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激发了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就使他想深入学习。这时他就会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就是“我要学”,而不是老师、父母“要我学”了。他就会兴致勃勃、深入地掌握这些知识,学习的效果好,耗费的精力也少。



06

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

1、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

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也就是让孩子通过活动的结果而获得快乐和满足。尽管在活动过程中并没有乐趣,但活动结果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提高了更深层的兴趣。

2、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各种学科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只有单一学科的知识和兴趣,无法适应新世纪科技、人文学科的发展。

3、鼓励孩子保持持久的好奇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

4、利用“爱屋及乌”拓展兴趣。

父母如果能为孩子已有的兴趣增加一些新的兴奋点,就能逐渐拓宽孩子的兴趣。可以说,任何兴趣都可以成为发展其他兴趣的起点,只要有人引导。

5、利用“人工迁移”来培养良好的兴趣。

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孩子们的兴趣,很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发生迁移。这种迁移,有自发迁移和人工迁移两种。表现在孩子身上,前者就是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家长有意识地教育活动来实现。

PS:偷偷告诉你十字真言,快点拿笔记下来哦!

这“十字诀”是: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即“除了……还有……”;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像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验策略。“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为何、如何”。

“类”: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END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87182857
学校地址:大连市开发区保险大厦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