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宝宝来了:正常分娩的产程和应对介绍

准妈妈们经过怀胎十月,就要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很多准妈妈都想经过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顺利娩出宝宝,但是又不了解分娩过程,害怕分娩过程太长或太短会对宝宝和自身健康带来损害。所以准妈妈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正常的产程是怎样的,在分娩的过程中有哪些可能需要和医生配合进行处理的事项。

我临产了吗?

很多准妈妈认为破水了或是开始肚子痛了就是临产了,其实这种计算产程的方法是不对的。严格意义上定义临产要求有3个标准: 1、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2、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3、胎先露部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要5分钟左右一次宫缩。很多妇产科包括我院都是以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算临产开始。也就是说,破水不代表就临产了,偶发的肚子痛也不能算临产。很多准妈妈从孕晚期开始夜间就有不规律的宫缩,一夜大概7-8次,甚至更多,但是白天就消失了,这不能认为是临产,但是如果这种不规律的宫缩很频繁,且影响工作和睡眠,还是建议到医院去找医生处理。

产程多长是正常的呢?我应该怎么配合?

每一个准妈妈的具体产程有多长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关系到子宫收缩强度、骨盆的宽敞程度以及胎儿大小等很多因素。理论上同等条件下胎儿越大产程的速度越慢。所以想顺产的准妈妈需要自孕中期就开始注意均衡孕期营养,控制胎儿体重了。

对于产程多长的问题我们只能够根据平均人群了解一个大致的时间,评估自己的产程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然后耐心忍受这甜蜜的疼痛。

从确定临产开始就进入产程的计算了,到胎盘娩出为止称为总产程,总产程分为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

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是从临产至宫口开全所需的时间。第一产程的时间最长,是难熬的阶段,需要和医生密切配合,是处理好正常分娩的关键期。

第一产程又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口开大2~3厘米,这期宫颈扩张缓慢,平均2~3小时开大1厘米,平均需8小时左右,超过16小时就是潜伏期延长了。活跃期是从宫口开大2—3厘米至宫口开全,这期宫颈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平均4小时就开全了,超过8小时就不正常了。

如果出现产程的延长或延长倾向,产科医生会根据产妇的临床表现找出影响产程的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准妈妈们要明白第一产程遇到问题时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因为分娩过程说漫长但也分秒必争,如果因为犹豫错过了最佳处理时间,有可能延长痛苦,增加了第二产程处理的难度,甚至使顺产转为难产或剖宫产。

第二产程

第二产程是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初产妇平均约1个多小时。大于2小时为第二产程延长。此期对产妇及胎儿的预后很重要。

这个过程是需要技巧的,产妇的用力要适当,由于这个阶段宫缩频度很高,接近1分钟一次宫缩,准妈妈们的疼痛达到了高峰,所以很多准妈妈这个时候撑不住了。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因为疼痛而乱扭动身体和臀部,只会延长第二产程且增加会阴严重裂伤的风险,影响产后恢复及未来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学会正确使用腹压。而且第二产程延长大于 2小时,胎儿在骨盆内时间延长,加之每次宫缩和腹部压力使胎头撞击骨盆底,容易造成胎儿颅内出血,因此应该避免二程延长,。

准妈妈们都害怕产钳助产,甚至觉得产钳助产和脑瘫之间有联系。其实产钳使用是有很明确的指征的。如果第二产程延长、胎心持续不升或上升缓慢,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医生就需要产钳助产,产钳助产目前仍然是减少新生儿窒息有效处理办法。

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为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的时间,一般需5~10分钟,不超过30分钟。如30分钟后胎盘仍未剥离,有胎盘粘连的可能,则需人工剥离胎盘。一般来讲既往有人流手术史发生胎盘粘连的概率增加。极少数严重的引起胎盘植入,则需要化疗甚至子宫切除了。第三产程医生会肌肉注射催产素并在产房观察2小时,因为由于产程过于疲劳,子宫收缩乏力的概率增加,第三产程易发生产后出血。

分娩后,母婴皮肤接触应在生后60分钟以内开始,接触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分娩过后,助产士会将宝宝带到妈妈身边,保持母子肌肤相亲。使母亲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待产、分娩后心理上得到安慰,也使初生的宝宝在皮肤接触时很快表现安静,此项措施不仅促进母婴情感上的紧密联系,也使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尽早形成。

分娩后60分钟以内开始吸吮母亲。在分娩后的头一个小时内,大多数新生儿对哺乳或爱抚都很感兴趣,利用这段时间启动母乳喂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尽早地吸吮乳汁,这样会给宝宝留下一个很强的记忆,在以后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吸吮。由于尽早地让婴儿吸吮了,可使母亲内产生更多的催产素和泌乳素,前者增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后者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

晋江市医院妇产科孕妈妈课堂欢迎您!

时间:每周五上午08:3010:30

地点:晋江市医院门诊部一楼

电话: 85680828

关注健康 关注晋江市医院妇产科微信公众号